歐陽群勇
摘 要:“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第一步。課堂導入對創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能起到很好的“定向”作用,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能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語文教師可從知識激趣、情感激發、聯系實際、經典故事、運用多媒體、幽默笑話等方面入手,精心導入,邁好語文課堂第一步。本文分別從新課導入的意義、方法等方面淺談語文課堂導入藝術。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藝術;意義方法
我1997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經常聽課,尤其是語文課,發現不少教師走上講臺就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今天學第幾課或翻到多少頁之類的開場白,簡單枯燥,索然無味;有的教師雖然也有導入這一環節,但一味照搬教輔資料上的導語,不結合實際情況,照本宣科,牽強附會,沒起到應有的導入效果。這樣的課堂,抓不住學生的心,長此以往,勢必會削減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抑制學生學習興趣,影響課堂教學效果。這些教師其實就是忽視了課堂導入的重要作用。
創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搞好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忽視任何教學環節的作用。新課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是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步。著名的教育家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見,一個好的導入會對一節課起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要想取得成功,踐行好新課程理念,增強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必須開好頭,即學會課堂導入的藝術。
一、課堂導入的意義
新課的導入部分雖只是整個課堂的一個短短的開頭,但其重要意義不容忽視。
1. 好的導入能起到“定向”的作用
一堂課的開頭,猶如小提琴的演奏,第一個音符就定下了樂曲的基調。語文課的開講,教師要引導學生迅速了解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是什么,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學習的難點在哪里,然后按照這個方向進行教學。要讓學生在課堂開頭就想要學習,想學好學懂。現在不少教師運用的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法”新課導入就是這樣的。
2. 好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在導入時,根據教學的需要,用富于表情的語言,簡明扼要地敘述一件事或說明一個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感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也可以講一個小故事,猜一個謎語,或恰當使用視聽材料,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愉快而主動地投入新課的學習。
3. 好的導入能創造一種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一個人的事,而且是全體學生的事,需要全班學生的參與,特別需要語文學習基礎差、興趣不濃、信心不足的學生參與。師生的共同參與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雙向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好的導入還能啟迪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導入的目的不僅是為一篇課文的教學開好頭,起好步,更重要的是通過導入這一教學環節來啟發學生的心扉,引發他們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
二、課堂導入的方法
課堂導入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方法,即使是同一篇課文,不同的教師也會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教師要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和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導入新課。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重視了語文課堂的導入藝術,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 知識激趣導入
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較為廣博的知識,從名言、警句、詩詞、對聯、歌詞等方面,組織成生動優美或形象概括的教學語言導入新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秋天》可這樣導入:“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在《九辯》中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劉禹錫在《秋詞》中寫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
又如,教授諸葛亮《出師表》時,先介紹名言“收二川,擺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設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此聯,上聯嵌入十個數字,下聯用“五方”“五行”巧對,精辟概括了諸葛亮的“赫赫戰績”。在賞析中,學生既驚嘆于對聯對仗之工整,構思之巧妙,更感嘆于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小小一幅對聯,既自然貼切地介紹了作者,又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報先帝,忠陛下”感情基調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2. 情感激發導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學時,注重以情感人,用情意盎然的語言,進行直接描述,或借用其他手段,創設情境,使學生思想情感產生共鳴,產生一種吸引學生亟待接觸課文的誘惑力。如教學《紫藤蘿瀑布》可以這樣導入:(大屏幕出示紫藤蘿瀑布的畫面,放一首輕音樂。)“同學們,當你們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時,你會感到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許許多多。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花草,同樣的花草面對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審美感受。有人喜歡富貴的牡丹,有人喜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還有人稱贊菊花的傲潔、臘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卻是丁香、二月蘭、木槿、紫藤蘿這樣的花。這些花雖平凡而柔弱,卻有著生命的尊嚴和蓬勃。作者筆下的紫藤蘿有炫人眼目的美麗,有踴躍閃爍的生命。作者從這些小小的生命中發掘出許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達對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樣傳達了這樣的一種追求。”這樣,以情激情,激起了學生對紫藤蘿的極大熱情,學習的效果,不言而喻。endprint
3. 聯系實際導入
人是社會當中的人,是自然當中的人。語文與人、自然、社會密不可分,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事情都與學生及語文有關。根據某些課文的內容,可聯系生活實際,講一講學生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事進行導入,可引起學生共鳴,激發求知欲,使學生產生自然感與親切感。如教學《綠色蟈蟈》可設計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們也許聽過知了唱歌,蟋蟀鳴叫吧?看過蜘蛛在辛勤的織網,看過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花草間提著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是人類的朋友,今天,我們再去拜訪另一個昆蟲朋友。”運用生活實例,真實自然,讓學生勾起回憶,從而創設一個有利于教學的情境。
4. 經典故事導入
古今中外的各種故事異彩紛呈,魅力無窮。教師可結合課文實際,從故事、趣事、軼事、寓言、典故、取材原型等方面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九年級下冊的《莊子故事兩則》,表現了莊子說話的藝術。上課前,我說了這樣一個故事導入新課:“著名作家馮驥才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搞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也不會變成牛。他幽默機智的回答,博得了滿堂喝彩。看來,說話也得有技巧,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學習莊子的說話藝術吧。”
運用故事進行導入,有較強的感染力、表現力和吸引力,容易讓學生進入情境,進入課堂狀態。
5. 多媒體導入
興趣是學習動機的源泉,“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讓.皮亞杰語)。因此,在課堂導入時,要堅持啟發性原則,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欲望。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以其生動性,強烈的視聽效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勾起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我在教朱自清先生《背影》一課時,精心設計了這樣的PPT課件:伴隨著動情動聽的音樂,筷子兄弟的《父親》在耳畔響起,《游子吟》一詩緩緩映入屏幕,然后是我設計的“教師寄語”:同學們,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父母愛子女之事,可寫的成千上萬。就像我們熟悉的唐朝詩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父母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種種復雜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臨行密密縫”這個形象上。世間的情千萬種,只有愛最崇高;世間的愛千萬種,唯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融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我們的生命歷程。這堂課我先聲奪人,一下子扣住了學生的心弦,使他們的思維興趣集中到所設的情境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開頭就來了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現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媒體豐富多彩,網絡、QQ、微信上的許多充滿正能量的視頻、小故事等,都可拿到語文課堂上來,恰當使用,定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 幽默笑話導入
讓課堂開頭就有歡聲笑語,讓學生樂呵樂呵,放松一下心情,講一些幽默笑話方面的內容是特別有效的,這方面我已堅持了十多年。為了博取學生的“芳心”,我真的是想了不少辦法,發現上課前給學生講一些幽默笑話,學生很喜歡。為此,我征訂了有關這方面的雜志,經常搜集最切合課堂需要的一些幽默笑話;經常關注QQ群、微信群,搜集相關的幽默笑話;連《寧遠手機報》我都好好利用了,因為里面有一個欄目就是幽默笑話,而且常常更新。我常用一張小紙條記下幽默笑話的大概內容,講的時候有時還進行加工創新,學生特別期待我的語文課,因為我的課一開頭便會讓他們開心,學語文自然就主動積極了。
總之,課堂導入是一種教學藝術,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巧妙地使用好開課的一兩分鐘,無論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還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都是大有益處的,往往能明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語文課堂是一個整體,語文老師要善于抓住課堂細節,充分利用一些細節服務于課堂教學。語文教師要多學習、多留心、多觀察、多思考,從實際出發,精心導入,邁好語文課堂第一步。
(作者單位:湖南寧遠縣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