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英
一、心理資本的概念
心理資本理論是隨著積極心理學與積極組織行為學的發展而興起的理論。心理資本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經濟學、投資學和社會學等文獻中,要指的是個體的自我知覺、工作態度、倫理取向以及人生信念、價值和認知的綜合。2004 年美國管理學家路桑斯(Fred Luthans)教授等人提出“積極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這一概念,簡稱心理資本, 并將其定義為: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并確定了心理資本的四個維度,具體表現為1、在面對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時,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來獲得成功;2、對現在與未來的成功有積極的歸因(樂觀);3、對目標鍥而不舍,為取得成功在必要時能調整實現目標的方法(希望)4、當身處逆境和被問題困擾時,能夠持之以恒,迅速復原并超越(韌性),以取得成功。心理資本的概念已經提出,便得到廣泛關注。
二、心理資本的重要性
心理資本是個體發展重要的積極心理狀態和心理能量,是優秀心理品質的核心,是推動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心理源泉。它同人力資本、社會資本一樣,具有可塑造性、可開發性,人們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發展和培養來提高心理資本,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對高校學生的發展,更具有關鍵推動力。高校學者研究發現心理資本與學生心理健康是正相關的關系;他們也研究心理資本與大學生的就業(生涯規劃)、主觀幸福感、創新能力、學業成就等層面的關系。
最近幾年高職生的心理資本也得到研究者的重視。郝利敏(2011年)研究結果表明:90后高職生的自我效能水平、希望水平、樂觀水平與學業成績存在明顯的正相關。劉湘玲(2016年)研究發現高職生的心理資本有助于其學習投入。希望感越強,自我效能感越強,其學習投入水平也將更高,也就是說,學生的希望感和自我效能感可促使其付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學習而不知疲倦,也能促使學生擁有更飽滿的熱情投身于學習,即使面對困難也能堅持不懈,也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專注,而有韌性的學生則不容易被困難擊倒,往往更自信,希望感更強。姜麗紅(2016年)研究發現高職生整體心理資本總均分及各維度均分都高于理論中值,高職生心理資本水平在性別、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維度上無顯著差異,而在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成員親疏關系、高職生學業成績和其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維度上有顯著差異。高職生學業成績與心理資本水平呈正相關,有學生干部經歷的學生心理資本水平更高。
所以,提升高職生的心理資本是高等教育目標之一,也是高等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對于高職生群體而言, 他們正處于社會化、成人化的關鍵時期,對于心理資本的投資將在他們人生發展的兩個方面產生深遠意義:1、有助于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 自信心、心理彈性、學習投入的提升;2、有助于高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與職業可持續發展力的全面提升。
三、提升高職生心理資本的班級管理策略
個體的心理資本是可以提升與開發的。通過有計劃地開發心理資本,可以使高職生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力與發展。班級不是單指學生所處的物理位置的教室,而是學校學生管理人員、班主任、任課教師與學生共同營造的“心理環境的教室”。學生在這里朝夕相處,班級相當于學生的第二家庭。恰當的、合適的、靈活的班級管理則能有助于學生心理資本的開發與累積,有助于學生心理資本的發展與壯大。
1.營建靈活彈性、積極關注的班級氛圍,鼓勵高職生積極表達自我優勢。
營造靈活彈性、積極關注的班級氛圍非常重要。這樣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自我表達,表現自己的特長與優勢,而不用擔心處處被評價被指責。老師給予高職生更多的積極關注,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以反饋,挖掘其心理優勢,以幫助高職生增強自我效能感。也要組織各種班級活動幫助高職生建立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將班級與同學變成他們的有效社會支持系統。當高職生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社會支持系統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情感支持,有助于高職生正確應對困境,增強心理韌性,及時復原。
2.搭建多元智能展示的平臺,鼓勵高職生提升多種學業成績。
在每位高職生的內心播種希望的種子,讓自己的潛能發芽發展壯大。通過講解多元智能與情商發展理論,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潛能和發展空間,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為學生的積極發展創設“最近發展區”,指導學生設定自我發展目標,做好發展規劃;應用積極的、合適的內容和方式,發展每位學生積極個性品質和潛能。成立學生學習共同體,請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與愿意通過努力提升自己學業成績的同學自愿結成學習幫助小組。這樣學業成績好的學生,能夠體驗到更多的成功體驗和自信,能更有效地發揮自己的優勢。而愿意通過努力提升學業成績的學生,在同學陪伴下,也看到了希望,提升了自我效能感,也在面臨學習困境時更加樂觀、能夠堅持、克服困難,從而增強自己的心理韌性。
3.創設各種任務擔當機會,鼓勵高職生提升團隊領導力。
擔任學生干部的高職生,比普通同學有更多接觸老師、同學及鍛煉自己的機會。最關鍵的是他們有更多擔當的機會,更多承擔責任的機會,這是他們被信任的過程,也是他們自我效能感增加的過程,其心理資本也會慢慢提高。在班級里要積極鼓勵學生干部,分享其學習工作經驗。這樣可以促使其他高職生通過觀察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心理資本。同時在班級建設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發展差異,在班級里創設多種任務,這些任務盡量具體、盡量易于考核目標,給盡量多的學生擔當的機會,來提升他們的團隊領導力。在他們完成任務的同時,給予及時的、恰當的反饋與指導,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與心理韌性。
4.運用團體心理輔導與主題班會,開發高職生積極心理資本。
通過自我效能、樂觀、希望、韌性等主題的主題班會與系列團體心理輔導等途徑,系統地開展自我效能、樂觀、希望、韌性等主題的積極心理資本訓練,在活動中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和自我效能感;鼓勵高職生樂觀地看待人生、看待世界。提高高職生的希望和韌性,強化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培育學生的積極人格。并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反饋,給學生積極的期待。
參考文獻:
[1]Luthans F , Luthans K W, Luthans B C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s ,2004 ,47(1):45 -50.
[2]郝利敏,“90后”高職生心理資本調查分析及開發策略,浙江工業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2011年.
[3]唐家林,李祚山,張小艷,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7:1105-1107.
[4]沈曉梅.基于心理資本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J].中國高教研究,2013(12).
[5]孫娟.基于心理資本理論的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心理輔導模式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育研究,2015(9).
[6]張凡迪.“90后”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現狀[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06-109.
[7]姜麗紅,基于心理資本現狀的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討[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 87-89.
[8]劉湘玲,高職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學習投入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年第24卷第8期(1181-11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