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卓明
二十一世紀,高科技飛速發展,培養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的人員,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這個時代所需。
科學的領域極其廣闊,科學的現象五彩繽紛,科學的內容神奇有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幼兒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和理解事物本質和事物間關系的過程。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而且充分發展了形象思維。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教師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中的機會,進行科學啟蒙教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幼兒的各種感官積極參與、探索認知。科學教育活動實踐表明,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在幼兒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科學教育活動,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蘇霍姆斯林曾說:“應該使兒童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而這些事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四季的不同、動植物怎樣長大、鳥兒為什么會飛……幼兒的年齡和心理注定他們對這一切都會充滿好奇,懷著濃厚的興趣想去認知。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在生活中感興趣的一些事物和現象所隱含的教育價值,隨機教育,積極引導。在一次區域活動中,幼兒對“不倒翁”產生了興趣,教師在發現后及時生成了一次科學活動“好玩的不倒翁”。“不倒翁”為什么不會倒?在一些操作材料的輔助下,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非常積極地去發現問題,并進行動手嘗試,比較分析,逐漸發現了其中的秘密,了解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這樣自然生成的科學教育活動,充分激發起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了幼兒的好奇心。
二、科學教育活動,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幼兒時期是幼兒認知這個世界的最初階段,無論是情感、社會性,還是自我意識及其他方面的發展,都需要自我去探索,積極主動去參與,在思考中、在操作中,主動獲得新知。科學活動的過程中,應以幼兒為主題,讓他們自己運用感官,動腦去尋找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對科學認知的探索興趣。班級的科學發現區里,種植了一些植物,也飼養了一些小動物。幼兒分組定期會到科學發現區里游戲活動,輪流照顧、觀察,這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認真地采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著自己的觀察結果,主動去探索,從而掌握了許多關于動、植物的知識。幼兒觀察了解到了黃豆是如何破土、發芽、成長;也了解到了小魚的眼睛永遠不會閉上;要下雨之前,小烏龜的殼是濕漉漉的……幼兒在主動觀察中也在思考,在他們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去進行探索和研究,在思考中發現科學的奧秘。
三、科學教育活動,鍛煉了幼兒的實踐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幼兒園的種植園、飼養角是幼兒動手實踐的最佳場所。幼兒在各自班級的小菜地里種下了各種蔬菜,他們定期去澆水、除草,并及時觀察和記錄這些植物的生長情況。幼兒在其中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也了解到這些植物的生長是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的。紫藤樹下的小兔子、小鳥、小刺猬,更受幼兒的歡迎。他們會不斷發現這些小動物的一些微妙變化,如小兔子會脫毛,小刺猬白天要睡覺等。通過動手操作與實踐,幼兒了解了身邊一些事物變化過程的相應聯系,并有了初步的認知能力,從中體驗到了科學的樂趣。
四、科學教育活動,引導幼兒親近自然,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
科學教育活動旨在豐富幼兒的科學認知和經驗,同時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展示給幼兒的是一個豐富的空間:藍天、白云、碧海、花草樹木、魚蟲鳥獸等,聲音、色彩、事物的變化都能吸引幼兒去發現、去探索。這個自然的空間,是人類學習的大課堂,能讓人類開闊認知的眼界,發揮認知的潛能。對于任何事物都好奇的幼兒,他們樂于走進自然,睜大懵懂的雙眼,去探尋、去發現。這時,他們總是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或是親自去探一下究竟。在“美麗的春天”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來到幼兒園室外的各個角落,去尋找美麗的春天。他們踩在軟軟的泥土上,看到桃花開滿枝頭、小草鉆出地面,仰望著藍藍的天空,春風拂在臉頰柔柔的,陽光灑在身上暖暖的……他們在與自然世界親密接觸著,感受著大自然的美麗與可愛,探索著大自然的神奇與奧秘,那種熱愛自然之情油然而生,并懂得了要去關心與愛護自然環境。
總之,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是豐富多彩而又神奇有趣的,教師在精心、巧妙地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時,向幼兒展示科學的無窮魅力。教師要不斷探索、反思,積極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索,讓幼兒體驗到其中的樂趣,不僅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而且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作者單位: 遼寧省營口市老邊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