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之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學生的身體素質決定著整個民族的健康水平。如何讓孩子在緊張的學習當中,充分利用上下午課間操的時間加強體育鍛煉,是決定孩子身體素質的關鍵因素。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大課間要突出時間“大”的特點
各中小學課間的時間普遍為10分鐘,而大課間的時間一定要比10分鐘要長。各學校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時間,大體有這個幾個時間劃分:15分鐘、20分鐘、25分鐘。各學校制定不同的時間的出發點不同,所以制定的時間不同,到底是哪種時間更為合理,似乎并無定論。上級部門對大課間時間的長短也沒有統一的要求。所以,各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擬定。
大課間學生要做操或者跑操,同時也可能需要上衛生間,時間短了肯定不行。筆者覺得,中學階段大課間的時間以30分鐘為宜,學生做操或者跑操的時間約為15分鐘至20分鐘,剩余時間學生可以去衛生間等,時間顯得比較寬裕。小學階段大課間的時間以25分鐘為宜,學生做操或者跑操的時間約為10分鐘至15分鐘,剩余時間學生可以去衛生間或者玩耍。
不少學校大課間的時間只有20分鐘,甚至只有15分鐘,目的是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到學習上,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實際上,決定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不僅僅是時間,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效率,只有學習效率提高了,學習的效果才會好。
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決定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大課間做操和跑操是幾乎是決定學生身體素質的唯一方法。體育課不是每天都有,大多數學生放學回家之后也沒有相應的體育鍛煉。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大課間是他們唯一的體育鍛煉。如果大課間被學校糊弄過去,學生的身體素質可想而知,學習成績也很難有保障。對于很多學校,只要把大課間延長10分鐘,總時間就會達到半小時,相信任何一個學校都會擠出這點時間。可別小看這點時間,這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大有幫助。
二、大課間的活動種類要突出“多”的特點
不少學校的大課間就是跑操,并不是跑操不好,但是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單一的鍛煉方式不利于學生身體整體素質的提高,而全方位的鍛煉方式可以讓學生身體從各個方面都得到鍛煉。所以,除了跑操和做操這兩種方式之外,學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多開發一下其他方面的體育活動和鍛煉方式。
現在,不少學校把太極拳引入了大課間,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以其他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有的學校大課間在做操的基礎之上,讓學生自主選擇踢毽子、跳繩、打沙包、打羽毛球等。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鍛煉的效果也會大大提高。
大課間的不同活動可以隨著季節不斷變化。冬季可以以跑操為主,而夏季可以以廣播體操為主。春秋兩季可以多安排一些其他方面的體育活動,以加大學生的運動量。不同的體育活動可以鍛煉不同的體魄,以防單一的體育活動影響學生的全面成長發育。
大課間的活動也不要局限于學校和老師來制定活動方式。可以發動家長和學生,集思廣益,并因地制宜,找一些學生感興趣且符合地區特點、學校特色的活動方式。例如,沿海學校可以開展一些沙灘活動,山區學校可以開展一些小型的登山活動等。學校切不可硬性規定一些活動,影響學生的情緒,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三、大課間要突出人“廣”的特點
大課間活動應該是學生和老師全員活動。不少學生以生病為借口,逃避大課間活動。有些學生還讓醫院出具書面證明,讓老師不得不對其網開一面。不少班主任也為了減少自己的麻煩,擔心學生活動時身體出現問題,讓自己擔當責任,就對那些借故“生病”的學生聽之任之。
老師保護了自己,但最終卻影響了學生的健康。一個班級里面如果有一兩個生病的學生,可能是正常的。但是,一個班級里面若有10個、20個學生都自稱生病,那一定是學生借故逃脫體育鍛煉。作為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參與活動。對于那些冥頑不化的學生,班主任也要采取強硬態度。因為個別的學生撒謊請病假,會引發“破窗效應”,讓更多的學生效仿,影響整個班級的體育活動。
在大課間中,不僅學生要參與活動,老師也要積極參與活動。老師平日工作忙,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開會等,使老師能參與活動的時間很少。大課間正好給老師提供了鍛煉身體的時間和理由,老師借機鍛煉一下自己,讓自己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每個學校都有這樣一個理念,學校抓紀律和衛生,最終的目的還是抓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有紀律和衛生有保障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才有保障。其實,除了紀律和衛生之外,學校還應該抓大課間學生的體育鍛煉。只有學生有健康的體魄,才有精力和體力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
學校大課間的體育活動,也是全民健身運動的任務之一。全民健身指導中心根據各個學校的需要,提出建議、提供幫助和服務,讓中小學的大課間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更加錦上添花。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體育局全民健身指導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