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明+崔娜娜
[摘 要] 通過對俄羅斯標準化管理體制及運行模式的研究,對比分析了俄羅斯標準化管理體制中的優勢和長處,發掘其標準的全面性和精確性,結合我國目前的社會情況,對我國的標準化建設提出可行性參考意見,加強我國對俄羅斯標準化的了解,加快我國標準化事業發展,深化對外合作交流。
[關鍵詞] 俄羅斯聯邦;標準化;管理體制;特點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9. 091
[中圖分類號] T-65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9- 0216- 05
1 俄羅斯聯邦標準化管理的法律及政策
1.1 關于《俄羅斯聯邦標準化法》
1991年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開始全面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為了適應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的需要,使俄羅斯標準化管理體制由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向市場經營管理模式轉變,俄羅斯聯邦政府先后出臺了《俄羅斯聯邦標準化法》、《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法》、《全國標準化體制發展構想》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并不斷更新、修訂和完善。這些法律性文件引領蔚俄羅斯標準化工作的改革,為俄羅斯聯邦標準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法源依據。
《俄羅斯聯邦標準化法》是由俄羅斯聯邦前總統葉利欽簽署第5154-1號總統令,經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簽署決議于1993年6月10日通過的,這是俄羅斯頒布的第一部標準化法,也是前蘇聯建立以來頒布的第一部標準化法律,標志著俄羅斯標準化工作從此步入了法制化軌道。
《標準化法》的最大特點在于具有明顯的過渡性質,旨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條件下,引導標準化工作由強制性標準體系向自愿性標準體系過渡,逐步實現與國際/ 歐洲標準的協調趨同。因此,雖然名義上取消了強制性標準,標準封面上也不再注明“違反標準,依法必究”等字樣,但是在許多標準中仍含有強制性條款,國家機關、經濟活動主體以及社會團體等都必須貫徹執行,其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的痕跡仍十分明顯,如國家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檢查等?!稑藴驶ā返陌l布與實施對于俄羅斯由強制性標準向自愿性標準過渡,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實現與國際標準,特別是與歐洲標準的趨同一致發揮了重要作用。
1.2 關于《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法》
經過十年的實踐檢驗,《標準化法》仍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相適應,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家安全都造成了影響。為此,2002年5月31日,俄聯邦政府頒布了《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法》(以下簡稱《技術法規法》)。自該法生效之日起,1993年發布的《俄羅斯聯邦標準化法》及其修正案即行失效。
該法是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WTO/TBT協定)的相關規定,對俄羅斯標準化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進行了根本性改革,適用于技術立法、標準化、合格評定及相關活動領域。
《技術法規法》的理念是進步的,其規定有關人身安全、動植物安全、生態安全方面的強制性要求對相關的技術法規加以調整,而國家標準今后將是自愿采用的。其發布實施推動了俄羅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進行安全調控工作,深化了俄羅斯標準化工作的進一步改革,并為實現保護俄羅斯公民健康和安全的目標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1.3 關于《全國標準化體制發展構想》
為了進一步加強俄羅斯的標準化工作,2006年2月28日,俄羅斯聯邦政府出臺了《全國標準化體制發展構想》(以下簡稱《構想》)方案,并要求聯邦各權力執行機關在技術法規工作中予以考慮實施。
《構想》是根據俄羅斯聯邦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國際標準化有關文件,在原有國家標準經歷了幾十年技術調控改革的基礎上編制的,目的是使全國標準化體制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保證國家、經營管理主體、社團組織和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平衡,提升俄羅斯的經濟競爭能力;在提升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的基礎上,為經營活動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稑嬒搿芬幎硕砹_斯聯邦到2010年發展國家標準化體制的目標原則任務和方向。
2006年2月28日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M.弗拉德柯夫簽發第266-P號政府令,批準了《全國標準化體制發展構想》方案,并要求聯邦各權力執行機關在技術法規的制定工作中予以考慮實施?!度珖鴺藴驶w制發展構想》規定了俄羅斯聯邦到2010年國家標準化體系的發展目標、原則、任務和方向。
2 俄羅斯聯邦標準化機構的建設
俄羅斯標準化工作是由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與計量局負責全國標準化工作,該機構是依據《技術法規法》的規定而成立的。
1991年前蘇聯解體后,根據《標準化法》和俄羅斯聯邦政府1992年9月7通過的《關于協調俄聯邦參與聯合國系統國際組織活動的決定》等相關規定,俄羅斯國家標準化委員會負責管理全國標準化工作,并接替前蘇聯在ISO中的席位。2004年6月,聯邦技術法規與計量局正式成立,取代國家標準化委員會。
聯邦技術法規與計量局(Ростех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GOST R)是聯邦權力執行機關,其職責是在技術法規領域提供國家服務,對國家財產進行管理,該局設在聯邦工業與動力部下并由其負責管轄。
聯邦技術法規與計量局負責組織制定、審查與批準發布全國標準;發布實施全俄技術經濟與社會信息分類(標準)并進行維護管理;審查批準全國標準編制計劃;組織對全國標準草案的鑒定審查工作;對全國標準,標準化規范、規則與建議進行注冊登記;組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并對其活動進行協調;組織全國標準的出版發行;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活動;批準符合全國標準的合格標志等。
除了承擔俄羅斯聯邦全國標準化工作外,聯邦技術法規與計量局還負責計量工作,諸如對國家計量服務站,國家時間、頻率及地球自轉參數服務站,國家物理常數及物質材料特性參考數據服務站、國家標準樣品服務站等機構進行管理;對計量器具、計量方法及計量結果規定統一要求;開展計量器具校準試驗并進行型式批準;對俄境內使用的計潰器具進行校準;對保證計量統一工作進行地區及行業間協調:在國際計景領域開展多邊和雙邊合作。endprint
聯邦技術法規與計量局除了負責標準化工作和計量工作外,還按照《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法》中規定的程序,發布技術法規制定、公開征詢意見、審查通過等內容的通告,以及為滿足技術法規強制性要求而引用的全國標準目錄;確保技術法規草案審查(專家鑒定)委員會的工作。由于技術法規中的強制性要求未予遵守而可能造成危害時,及時收集和處理有關信息并通報給消費者、生產者及銷售者。2010聯邦技術法規與計量署將其英文名稱縮寫更改為GOS STANDART,新名稱更加突出了標準的重要性。
3 俄羅斯標準體系
《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法》中規定了3種標準,即全國標準、全俄經濟和社會信息分類標準,以及組織標準。《全國標準化體系發展構想》中增加了獨聯體標準和行業標準,共5種標準。另外,俄羅斯目前仍在廣泛使用的標準還包括技術條件 (Ty)等類標準。
3.1 全國標準
俄羅斯聯邦全國標準(前稱俄羅斯聯邦國家標準(ГОСТР))是由俄羅斯聯邦全國標準化機構批準的“規定產品特性,生產、使用、保存、轉運、銷售及回收利用,以及工程施工與服務提供等過程的實施規則及特性的標準中可以含有對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及其標注方法的要求”。
3.2 全俄技術經濟與社會信息分類(標準)
全俄技術經濟與社會信息分類(標準),簡稱全俄分類法(標準),是對技術經濟與社會信息進行分類編碼,在建立國家信息系統和信息資源以及部門間信息交換時,必須采用的規范性文件。全俄分類(標準)還可以規定分類對象或分類組別名稱及代碼系統化目錄。
3.3 組織標準
組織標準(CTO)是《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法》中新規定的一級標準?!抖砹_斯聯邦技術法規》生效實施后,俄羅斯國內一些大型公司和行業協會就著手制定各自的組織標準。
3.4 跨國標準(獨聯體標準)
跨國標準是由歐亞標準化、計量與認證委員會(即獨聯體跨國標準化委員會(EACC)批準發布的區域性標準??鐕鴺藴实娜Q是獨聯體跨國標準,是指由歐亞標準化、計量與認證委員會批準發布的區域性標準。2003年6月27日,俄羅斯聯邦國家標準化與計量委員會發布第63號令,決定將2003年7月1日之前批準發布的國家標準和跨國標準認定為全國標準,仍保留原國家標準代號ГОСT P和原跨國標準代號ГОСT 。
3.5 行業標準
行業標準(OCT)是由全國行業主管部門的標準化機構在其職權范圍內批準的標準。
《全國標準化體系構想》指出,行業標準應由行業協會或主管部門制定,統一代號為OCT 。行業標準屬于過渡性的,將有可能上升為全國標準或轉化為組織標準。要求對行業標準進行淸理整頓,或繼續使用,或轉化成全國標準或組織標準。
3.6 技術條件
除了上述五種標準外,據報導,目前在俄羅斯仍在廣泛使用的標準還包括技術條件(Ty)等類標準。
盡管技術條件很適用,但并未列在《技術法規法》和《全國標準化體系構想》等法律文件中,目前只是在ГOCT 1.1—2002獨聯體跨國標準中列有“技術條件”詞條。多年來,關于技術條件(Ty)在標準體系中的地位、法律屬性、標準屬性、審批注冊等問題,在生產企業、國家監督檢查機構、地方當局以及消費者組織中一直爭論不休。
4 俄羅斯聯邦標準化特點分析
4.1 俄羅斯標準化法律政策的特點
俄羅斯《聯邦標準化法》頒布于獨立后不久的1993年,政府意識到標準化對于經濟復蘇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當時國內局勢尚不十分穩定的情況下頒布了“標準化法”,目的在于以國家法律手段,強行推進標準化。盡管由于當時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標準化法”不可能十分完善,但俄羅斯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對“標準化法”進行修改。俄羅斯對于準化法的修改方式是“推到重起”性的。比如《俄羅斯聯邦標準化法》實施9年后,重新制定了《技術法規法》,并廢止了《標準化法》。
4.1.1 標準化法律體系健全
經過長期的發展,俄羅斯形成了健全的標準化法律體系。包括標準化基本法律和配套法規、政府與民間標準化組織簽署合作的法律文件、標準化活動技術文件、標準化戰略及政府標準化政策文件等。
為了適應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的需要,使俄羅斯標準化管理體制由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向市場經營管理模式轉變,俄羅斯聯邦政府先后頒布了《俄羅斯聯邦標準化法》、《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法》、《全國標準化體制發展構想》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并不斷更新、修訂和完善,這些法律和政策引領俄羅斯標準化工作的改革方向,并為標準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4.1.2 標準化法律強調充分利用標準化成果
對標準化成果的合理運用以及標準化對于政府公共政策的支持,這是俄羅斯對標準化長期發展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是標準化發展到較高境界的重要標志。
俄羅斯充分注意到了標準化組織制定的自愿性標準的重要價值,這些民間組織比政府機構更加了解市場的需求,制定的標準更符合市場的需求。經過長期的與市場的磨合,這些標準中包含有大量的先進經驗和科技成果。同時,政府也切身感受到了利用民間標準化成果對于政府立法及公共管理的重要作用,如有助于防范管理風險,減少政府制定立法的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立法效率和科學性。俄羅斯在自己的法律政策中將這一總結進行固化,強制推動政府采用民間組織制定的自愿性標準。
4.1.3 高度重視標準化戰略的制定和實施
政府對于標準化法律政策的制定、完善和實施非常重視。對于標準化戰略的制定,政府親自部署。有關各方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使標準化戰略得以充分實施。俄羅斯《全國標準化體制發展構想》是由聯邦政府頒布,對聯邦權力執行機關提出相關要求。
4.1.4 標準化工作技術文件是各國法律實施的技術保證endprint
俄羅斯是以政府主導標準化的管理體制,標準化基本法律來規范其標準化活動。俄羅斯的標準化法律法規體系、標準化政策、標準化戰略、標準化工作技術文件之間關系協調,互為支撐和依托,其中,“標準化工作技術文件”的功能主要是“管事”, “合作協議”的功能主要是“管人”,“標準化戰略”是行動綱領,法律法規是立法保障。四個層面有機結合,保證了本國標準化的健康發展和目標的實現。
4.2 俄羅斯標準化管理體制的特點
4.2.1 俄羅斯政府對標準化集中管理
俄羅斯國家標準化事務由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與計量局(GOSTR)負責。
4.2.1.1 政府在標準化工作中起主導作用
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與計量局是將標準化、計量與技術法規及合格評定程序工作集于一身的政府機構。負責全國標準化工作,該機構是依據《技術法規法》的規定而成立的。其執行權力的法源依據是俄羅斯聯邦憲法、聯邦法律、聯邦總統令、國際條約、工業與動力部令以及本局章程。
聯邦技術法規與計量局負責組織制定、審查與批準發布全國標準編制計劃,發布實施全俄技術經濟與社會信息分類(標準)并進行維護管理;審查批準全國標準編制計劃;組織對全國標準草案的鑒定審査工作;對全國標準,標準化規范、規則與建議進行注冊登記;組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并對其活動進行協調,組織全國標準的出版發行;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活動;批準符合全國標準的合格標志等。
4.2.1.2 民間組織承擔具體工作
在俄羅斯,組織標準是指由商貿團體、社會組織、科研、獨立組織、法人協會等組織制定的標準,這些組織多是民間組織,其所制定的標準多是為了本組織使用并向國內外市場供應的產品,也可以是根據合同對外承包的工程和提供購服務項目。目前已有的組織標準包括俄羅斯鐵路組織標準、全俄國家獸藥與飼料質量和標準化中心組織標準、俄羅斯評估師協會組織標準、俄羅斯焰火生產者與演示者協會組織標準、俄羅斯汽車工程師協會組織標準、俄羅斯面包師聯合會組織標準和天然氣工業公司組織標準等。
雖然俄羅斯政府集中管理國家標準化工作,但是從管理體制上保證專業人士的充分參與,保證了標準化管理體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4.2.2 標準類型為三級結構
俄羅斯的國家標準體制主要包括國家標準、行業(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
4.2.2.1 國家標準是主體
國家標準是由國家標準化組織制定發布。俄羅斯國家標準化組織的職能直接由政府部門或其下所屬組織承擔。
俄羅斯國家標準由兩類構成。一類是國家標準化組織直接制定的標準。一類是將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即國家采標標準。俄羅斯是獨聯體成員,在其國家標準中包括“跨國標準”,即獨聯體標準。
4.2.2.2 行業(團體)標準是支撐
除國家標準外,還有大量的民間組織制定的標準,這些民間組織既包括各種協會、學會,也包括各種聯盟團體;既包括各種專門制定標準的機構,也包括實驗檢測機構,其成員構成多種多樣,行業團體之間也多有交叉。俄羅斯“組織標準”的制定主體包括了商貿團體、社會組織、科研機構、獨立組織、法人協會等。這些組織與國家標準化機構之間的最大不同是, 國家標準化機構是公認的、得到政府授權的組織,而其他標準化機構只是得到一定范圍內的利益相關方的認可。
4.2.2.3 企業標準是基礎
此外,大量的企業標準是國家標準體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企業標準數量大大高于國家標準,企業標準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也為國家標準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4.2.3 標準具有自愿性屬性
俄羅斯制定國家標準的政府機構是按照規定程序制定標準?!抖砹_斯聯邦技術法規法》明確規定“標準的性質是自愿的”。標準自愿實施,平等地接受市場的檢驗,這為標準化管理帶來了便利。標準的自愿性為技術法規的采用提供了條件。政府在立法時可以對自愿性標準進行充分的選擇,標準都可為政府公共政策提供技術支撐。
4.2.4 俄羅斯實施“三位一體”的管理方式
俄羅斯國家標準化機構同時承擔了標準的制定、檢驗、認證等管理職能。俄羅斯國家標準化機構還負責對計量的管理。這種“三位一體”的管理方式優勢十分明顯。一是有利于標準的協調和實施。二是有利于提升標準實施的嚴肅性。標準的實施需要監管的推動,需要合格評定程序的保證。三者結合得好,標準的嚴肅性和影響力就會實現。如果三者分屬不同的機構, 標準的嚴肅性與影響力有可能會削弱。
4.3 對我國標準化管理體制的啟示
4.3.1 俄羅斯和我國標準化管理體制都是以政府為主導,這在標準化的社會效益方面得到了保證
但是,在標準化的市場適應性方面則常常出現不夠協調的問題。我國應該從機制上和制度上,保證專業組織及專業人士的充分參與,保證專家的意見能夠在標準的制修訂中得到體現,實現政府主導與專家參與的有機結合,在體制上防止標準制修訂與市場脫節,甚至與市場需求相背離現象的出現。
4.3.2 實行“三位一體”體制,是標準化管理的有效制度
國家標準化機構三項。俄羅斯國家標準化機構同時承擔標準的制定、檢驗、認證、計量等管理職能。這種“三位一體”的管理方式優勢十分明顯。一是有利于標準的協調和實施。國家標準化機構同時管理標準、檢驗、認證,可以避免相互脫節,增強相互作用;可以大大增加相互的適應性和配套性,有利于標準、檢驗、認證三者實施的可操作性。二是有利于提升標準實施的嚴肅性。標準的實施需要合格評定程序的保證,三者結合得好,標準的嚴肅性就會實現,標準實施的信息反饋也會得到保證。
4.3.3 全面借鑒和科學設計,是標準化改革的重要經驗
在學習先進經驗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我國標準化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實行科學設計,科學推進。在這方面,俄羅斯為我國提供了經驗和教訓。endprint
俄羅斯和中國都是在近20年左右開始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國家,尤其是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標準化工作明顯受到前蘇聯模式的影響。因此,俄羅斯標準化政策的轉變和發展對我國有重要的啟示。
4.3.3.1 改革是必經之路
俄羅斯標準化改革歷程說明,伴隨著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標準化政策必須進行轉變和改革。不改革,標準化工作就沒有出路,就不會發展,就無法讓標準化工作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變革中,以及在市場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中發揮應有的技術支撐作用。
俄羅斯國家標準化工作目前最大的特點就是改革,目的是配合國家經濟建設,使標準化工作適應市場經濟,與國際接軌。主要體現在:采用國際標準,將國際標準作為制定國家標準的基礎;根據WTO / TBT規定,將所有標準改為自愿一致性標準;加強技術法規的建設。
盡管俄羅斯在標準化政策轉變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并且值得我國總結其中的經驗和教訓。但是,俄羅斯標準化改革的方向是值得肯定的,改革的勇氣和決心也是值得贊賞的,尤其是他們勇于承認在改革中發生的問題,更值得欽佩。
4.3.3.2 標準化改革必須科學論證,逐步進行
俄羅斯實施標準化改革是在其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發生驟變的過程中倉促進行的,雖然一開始就明確了逐步過渡的方針,但是還是明顯缺乏科學論證和試驗,出臺的政策不夠穩妥,尤其是在尚須完善的《俄羅斯聯邦標準化法》實施不久,又出臺了《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法》予以代替,使得整個俄羅斯的標準化工作失去了法律基礎,嚴重影響了標準化工作的改革和發展。這一教訓值得認真吸取。
4.3.3.3 借鑒發達國家立法經驗
《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是根據世界貿易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WTO/TBT協定)的相關規定進行的。但WTO/TBT協定是WTO各締約方必須遵守的一項重要國際多邊協議,有其局限性。今后我國修訂《標準化法》時,要吸取俄羅斯的失敗教訓和反面經驗,除了 WTO/TBT外,更要借鑒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標準化立法經驗,而變足于國情是根本、是關鍵。
4.3.3.4 關注歐盟經驗
俄羅斯十分看好歐洲標準,俄羅斯標準化目前的既定方針是,效仿歐盟新方法指令的運作模式,制定更多的技術法規,將產品及其相關過程的基本安全要求納入其中,然后制定發布相關的自愿一致性標準,對技術法規的付諸實施予以標準技術支撐,從而建立一個與歐盟國家相似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按照國際模式運作的標準體系和技術法規體系。俄羅斯認為,采用要求較髙、產品標準較多的歐洲標準,對于許多國家來說更為有利。
1985年5月7日歐盟理事會批準了《技術協調與標準化新方法》決議。20多年來的技術立法和標準化實踐表明,歐盟新方法指令的運作模式十分成功。俄羅斯的目標是,效仿歐盟這一運作模式,研究制定更多的技術法規,并通過制定相應的標準支持技術立法工作, 最終建立一個與歐盟國家相似的標準體系。俄羅斯的這一運作方式與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參考。
4.3.3.5 法律依據的充分跟進
盡管俄羅斯標準化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也存在操之過急的問題。但是從現有的有 關法律來看,俄羅斯標準化法律規范是明確的,清晰的,也是大膽的。比如《俄羅斯聯邦技術法規法》,對技術法規、標準化及合格評定分別闡述規定,包括兩者各自的限定和相互制約關系,都很清晰。避免了許多的模糊,也為行政監管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鑒于我國標準化法制建設的現狀,有必要充分關注俄羅斯的這一經驗。
4.3.3.6 立足國情,全面設計
目前俄羅斯最具影響、為數眾多的是行業標準、技術條件、軍用標準、建筑工程標準 (建筑法規)、獨聯體跨國標準等。但在《技術法規法》中只規定了 4種標準,即全國標準, 標準化規范、規則及建議,全俄分類編碼標準以及組織標準,從級別上劃分,實際上只有 2級標準,即全國標準和組織標準。并規定,各級標準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中的強制性條款,要在2010年7月1日之前轉化成技術法規;將行業標準等轉化成全國標準或技術法規。這種硬性規定是機械論的,是缺乏可操作性、可行性的,沒有考慮標準化的繼承性和連續性。這一目標根本無法實現。標準與技術法規畢竟屬于兩個不同的法律范疇,有著各自不同的屬性,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因此不能混為一談。今后,我國在研究制定技術法規以及必要時將現行的強制性標準轉化成技術法規,或者對現行的標準體系進行清理整頓、重新劃分定位時,有必要考慮俄羅斯在這方面的負面經驗。
主要參考文獻
[1]范洲平.二十一世紀的俄羅斯標準化[J].中國標準化,2000(12):60.
[2]劉春青.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和俄羅斯標準化概論[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3]張國華.俄羅斯標準化:向自愿性標準體系過渡——從《俄羅斯聯邦標準化法》談起[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19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