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杰
[摘 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發展不斷深入的時代背景下,在任何行業中都開始應用到“互聯網+”;“互聯網+”在高校的教育中是一次重大的變革,它為高校的教學模式增添了色彩,對高校的創新模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教學創新教學模式,提高了高校教學的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教學的新發展。因此,在高校的“互聯網+”教育中應當全力推動互聯網革命的時代。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也在不斷提升,高校教職員工在不斷地尋求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為實現高校教學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作準備。
[關鍵詞] 高校;應用;互聯網+;教學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9. 104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9- 0242- 02
0 前 言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在現代的社會當中,每個環節都缺不了“互聯網+”。“互聯網+”是一套完整的體系,對人類是至關重要的。互聯網從表面上來看只是簡單地讓相隔兩地、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人們進行對話,傳遞信息,甚至視頻對話,但互聯網與能源、交通、廣播電視等基礎行業有所不同。互聯網的改革相對來說比較徹底,發展相對穩定,促使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自己的技術和渠道,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領域,同時也帶動著其他行業的全面發展。互聯網在改革開放的這些年,有著輝煌的歷史,使互聯網在高校教學的創新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已全面應用到高校的教學當中,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熟練掌握一些網絡知識。
1 高校大學生的學習方法及特點
1.1 高校大學生在學習中對互聯網的依賴
我國互聯網的技術在逐步向綜合化的方向發展,人類對市場的需求、對互聯網技術服務的導向有了更進一步的升級。互聯網的服務表現在對設備的相關運用和熟悉技能。隨著3G、4G時代的來臨,整個社會的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與成熟,我國的互聯網在規劃建設和網絡優化、處理故障方面等一些業務的流程管理上、職責的劃分上,有了一定的明確化。高校大學生在學習中廣泛應用“互聯網+”進行一系列的活動,比如在線學習、在線閱讀、在線交流、在線提交作業、在線訂餐、在線充值交費等等。這說明高校大學生能夠完全地駕馭“互聯網+”,在使用“互聯網+”上能夠得心應手,順風順水。可以看出,高校大學生對于“互聯網+”的高度信任與認可,具有相當高的依賴性。
1.2 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特點
在高校的課堂上學生無法聚精會神地去聽教師在講臺上講課,他們的自控力明顯不高,對學習可以說是莫不關心。如果教師采用視聽結合的“互聯網+”教學方法,制作充滿情境化的互聯網課程,富含動畫,圖形,聲音等,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眼神和聽力神經,學生可以利用視覺和聽覺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使注意力集中到互聯網教學上,能夠全神貫注地去學習。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學習狀態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是各不相同的。通過互聯網技術教學,教師可以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在良好的氣氛下學習,進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有差異,可以使用多網絡知識以優帶差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果。在課后,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在任何地方進行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學生更容易地去接受這種教育方式,不但豐富了教學課堂,而且提高了互聯網技術教學的發展。
1.3 高校大學生必須要有相對較高的自主性
為了使學生在“互聯網+”中能夠達到長遠的,有效的效果,學校應當有計劃地提供學生在不同階段所需要的設備和學習資料,能夠保證學生在互聯網的教學有效進行。教師應當采用各種教學方法,不斷地改革和優化互聯網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在學習中尋找樂趣,增強對互聯網的喜愛,提高老師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水平。學生在學習中必須高度自覺。“互聯網+”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恰恰相反,它所利用的時間短,練習多元化,講述簡單化,表現形象化,使教師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這樣的課堂是學生們樂于參預的,有了快樂輕松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氣氛,學生們能更加積極地去學習和探索。
2 高校在教學中使用“互聯網+”模式的發展與創新
2.1 高校在教學中使用“互聯網+”的模式必須制定一套完整的機制來探索和發展
“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部分教師無法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在高校的管理層上應當制定一套比較科學、合理的方案使教師自發地去參加到學習互聯網中去,以此提高教師的教學意識,樹立良好的自信心,更好地掌握和使用互聯網技術。隨著綜合知識的全面發展在不斷增強,學校對于教育的觀點,教學方法以,教學手段與模式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為了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高校教師必須參加各種不同的教育研學,使自身具有超強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不斷地更新知識與創新教學方法,使自身能夠適應現代知識時代的發展,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高校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和了解“互聯網+”的教學模式,端正學習態度,積極配合學習互聯網,才能使“互聯網+”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得到有效地創新與發展。
2.2 要不斷提倡與其他高校之間的相互合作
“互聯網+”廣泛應用到高校的教學當中,教師應熟悉和掌握這種技術,校方也應當對于教師進行不定期的互聯網考核,以此評斷教師的教學水平及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師對自身的能力、水平及其領導評價、同事評價有一定的認知。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勵學生與教師之間無障礙的交流,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不足進行培訓,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學生還可以與其他學校的學生通過互聯網進行知識交流與溝通。互聯網的應用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鼓勵更多的學生自發地去提升自身的能力,希望享有同等或更高的水平。學校之間的相互合作,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端人才。
2.3 高校教師必須具備使用“互聯網+”的技能
“互聯網+”廣泛應用于教學中,教師應熟悉和掌握這種技術。教師之間對自身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認知,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不足和自身現有的教學手段進行培訓和改善,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若是教師在使用“互聯網+”技術時能夠熟練操作,那么學生可以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及目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成果。
3 結 語
總之,在互聯網的教學實踐中,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步被“互聯網+”模式所代替,傳統教學模式是構建主義教學模式的條件和根本,隨著互聯網的成長,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竭應用為構建主義的教學模式提供給了方便。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新科技的沖擊下,必然阻滯教育的成長和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將不適應教育的成長而被代替;而“互聯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縮小了堂上與堂下之間的距離,“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給予其新的詮釋,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富有色彩的情境模式,引導學生自我學習,充分發揮自身能力 ,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促使學生在互聯網的教學模式下得到全方位的發展與創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