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元++張妍++陳元忠++李哲源++孫浩+冀煒
[摘 要] 21世紀是一個創新的新紀元,社會未來的發展不斷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國家培養的當代大學生,肩負著促進著社會的向前發展的重要責任,因此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與時代發展需求相結合。文章以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發展趨勢為出發點,分析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緊迫性及重要意義。
[關鍵詞] 創新創業;大學生;能力培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9. 105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9- 0243- 03
1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
如今世界競爭愈演愈烈,分別體現在經濟、文化、政治上,歸根結底就是國與國之間人才的競爭。而人才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擁有提高國家文明層次的道德與理想的能力。在我國,創新創業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應該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目前,中國并沒有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系統和培訓體系來對大學生進行塑造。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可分為學校和社會兩個層面。學校層面:基礎與高等教育自主摸索。社會層面:項目的實施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隨著創新創業教育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創新創業教育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增加了實用性,并由經濟領域拓展到文化領域。同時創新創業教育應與繼續教育有機結合,成為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創新創業教育從階段性教育走向終身性教育。
2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基本目的
2.1 解決日益增長的社會就業緊張問題
當前我國就業緊張,問題十分嚴重,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使大學生擁有正確的職業定位和擇業態度。激發潛在的創新思維,提高已有的創業能力,對于大學生投身激烈的社會競爭,具有高度的指導作用。20~25歲之間的高校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不想依賴父母的幫助,渴望獨立地、有主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不僅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而且面臨著人生的重大選擇與較強可塑性時期,是激發潛力、開拓創造力的最佳時期。
2.2 切合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下,我國各地區的產業結構為了順應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從而進行相應調整,引起了職業變更和勞動者遷移,而且新技術的研發、新工藝的實施和新產品的創造必不可少,對未來勞動者的創新能力與創業能力要求很高。所以,積極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正是契合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同時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得到了良好的促進。
2.3 促進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一個民族的進步主要來源于創新,而且是每個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前提。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創新能力和強大的人才軍團,才能擔負起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責任。世界上各大國家在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上的競爭愈演愈烈,實質就是各國科技發達程度和教育體制完善度的競爭,更是人才資的競爭。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為國家培養和造就基礎寬厚、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付未來社會不斷進步、從容應對就業格局變更和勇于挑戰的人才,是每一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必須完成的首要任務。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各高校存在的重大意義之一,能源源不斷的為國家輸送促進國家進步的人才,更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道路。
3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具體措施
3.1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目前,基本所有的大學生都不能正確的定位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水平,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現階段,許多大學生認為創新創業是畢業之后才應該關注的事情 ,還有些學生認為以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尚淺,沒有能力去搞創新搞創業。其實,創造性每個人都有,只要能獨立自主地思考與解決問題,不抄襲他人的想法與作品,就是創造力的體現。
在大學教育普及創新創造性的知識十分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要從觀念上消除學生這種狹窄的自我否定,打破創造的高不可攀,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創造可以體現在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因此,要通過學校的教育,激發大學生豐富的創造潛能,并使之以正確的觀念看待自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3.2 深化教育體制的改革
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高等教育一直以培養就業型人才為目標,使學生為了就業而被迫就業。在這個大目標下,教育著重于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練習,而忽視了對知識的開拓與聯想,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校要結合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培養目標要從培養就業型人才改變為培養創業型人才。這樣一來,原本的教育模式就要被打破,從而將以往的理論知識傳授轉變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形成培育創新創業人才的教育理念。同時,要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同時也要加強師資培訓力度,加強教學隊伍建設,并且從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著手,強化教學建設,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3.3 開展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和講座
各高校大力開展創新創業計劃大賽,對于積極響應號召參加各類比賽的同學給予充分的鼓勵和支持,同時學校相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多次舉辦一些能夠提高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創新、創業類的比賽,在不同程度上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團隊協作意識。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邀請國內外創新創業方面專家及經驗豐富成功企業家舉辦講座和報告,打開學生的眼界,完善學生的知識儲備,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為畢業以后的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很高的價值,高校應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業心理、創業素質與能力的創新型與創業型高素質人才。通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僅能解決當前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而且能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自我價值,同時推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1]董云飛,鄭麗波.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策略思考[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4(5).
[2]汪偉亮.基于就業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3(10).
[3]王東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研究[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14.
[4]黃詹媛.大學生創業素質論[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5]魯宇紅,張素紅.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新人才教育關系研究[J].成才之路,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