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禮發(fā)
摘要:素質教育理念一步步得到深入,小學美術教學也越來越受到外界的重視,希望通過有效的教學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而國畫是我國美術的精髓,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那么在小學美術課堂上進行國畫傳統(tǒng)技法的教學,既能夠引導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更是促進學生藝術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f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多方面論述小學美術課堂中國畫傳統(tǒng)技藝教學策略。
關鍵字:小學美術;國畫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性改革開放,多元化美術藝術觀念和價值觀接踵而來,使得我國當前的美術教學受到較大的挑戰(zhàn),而小學美術教學作為藝術基礎學科,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也影響到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進步。于是,小學美術教師要針對國畫傳統(tǒng)技藝教學展開研究,探索傳統(tǒng)文藝與現代美術教學的策略,既要注重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也要注重美術教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那么我將針對小學美術教學,淺談對國畫傳統(tǒng)技法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
相對來說,國畫傳統(tǒng)技法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制定過高的教學目標,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設置一個合理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就以竹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jié)引導學生用國畫技法,將竹子的細節(jié)表現出來,并且從整個精氣神凸顯出竹子的氣節(jié)和風韻。那么對小學生來說,要真正完成一幅具有超高技法,并且從精氣神有完美體現的畫作是比較困難的。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定為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臨摹,能夠在臨摹過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法,為后期的擴展學習奠定基礎。于是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幅學生易于接受的畫作,引導學生觀察,并且從理論知識進行簡單的引導,用通俗的話語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再要求學生拿起畫筆,按照步驟對作品進行臨摹,其中也可以稍加藝術加工,成為一幅有個人特色的作品。通過這樣的方式,設置了更加合理的教學目標,使教學活動在正確的指導下高效進行。
二、進行有效的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是廣大教學工作者十分認同的教學理念,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從而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基于這樣的目標,教師要進行有效的分層教學,根據各個年級層次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比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主要是將教學重心集中在引導學生體會點、線、色等元素表現的意境,并且讓學生用毛筆練習一些簡單的技巧,為后期學習奠定一個較好的基礎。而針對中年級的學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做適當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強基本技巧的掌握,比如用筆的中鋒、側鋒進行表達等基本技巧,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畫的意境中來感悟,提升個人的藝術素養(yǎng)與審美能力。那么針對高年級的學生,要將教學目標集中在實踐創(chuàng)作上,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提升個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各個年級段的學生進行有效分層,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教學不同于其他理論學科,不是簡單的記憶幾個公式,背誦幾個定理就能學好的,必須要從心里真心感受,從思想和情感的層次細心體會,形成屬于個人的智慧。基于這樣的目標,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愛上國畫學習,樂于成為國畫的傳承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學生喜愛的動畫作為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快的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來。比如,動畫片《哪吒鬧海》、《大鬧天宮》都用到了國畫的傳統(tǒng)技法,教師可以用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作為知識的載體,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一方面,教師可以從動畫作為課堂導入,降低理論知識教學的抽象性,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獲取更好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動畫配合國畫,實現高效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這是教學改革的一種創(chuàng)新,也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感課堂學習是輕松有趣的,從而培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興趣。
四、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先將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再讓學生按部就班進行練習,這樣的模式相對來說比較機械,教學效果也非常有限,教師可以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其中注入更多的活力。比如,在理論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談一談自己對這些傳統(tǒng)技法的理解,既增強了課堂的互動,也是獲取反饋信息的一種途徑。再比如,在實際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周圍熟悉的事物進行創(chuàng)作,而不按照傳統(tǒng)的思路進行教學,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小學美術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組織豐富的課后活動
要在小學美術課堂上進行高效的國畫傳統(tǒng)技法教學,需要一個良好的課后學習平臺進行鞏固,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運用知識藝術創(chuàng)作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豐富的課后活動。國畫作品中,常常是以風景作為主要題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外活動安排,帶領學生走進自然進行采風活動,讓學生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感受其中的美麗景色,融入自己的思想中,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用畫筆記錄下來。在采風過程中,學生更直觀的看到那些絕美的景色,再利用傳統(tǒng)技法進行創(chuàng)作,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作品具有靈魂。通過這樣的方式,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組織有效的課后活動,放松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構建了一個良好的表現平臺。
結語: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美術教師著重加強學生的國畫傳統(tǒng)技法教學指導,是中國畫的藝術魅力以及所凸顯的藝術人文價值的必然性要求,也是小學生綜合性美術修養(yǎng)全面性培養(yǎng)的個體性訴求,更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藝得以傳承的現實教育需求。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國畫傳統(tǒng)技法教學的重要性,并且結合現代美術教學特點積極探索高效的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興趣愛好出發(fā),為學生構建一堂高質量的課堂,促進學生藝術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也讓傳統(tǒng)藝術與現代美術有機結合,實現教育事業(yè)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李藝華.有關中國畫教學的幾點思考[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04).
[2]文志浩.關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和意見:在市區(qū)新課程骨干培訓上的輔導報告[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