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恒瑞+鄭玉萍+張祖蓮


摘 要 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掌上交互軟件,其便捷、快速的信息接收和傳輸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網民的青睞,使用人群的覆蓋面廣。烏魯木齊市氣象局通過微信公眾號“烏魯木齊氣象”開展公眾氣象服務近兩年來,積累了一定的用戶群。文章就“烏魯木齊氣象”開展公眾服務以來關注用戶數、圖文閱讀量及菜單點擊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規律,希望能為今后更好地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微信公眾號;公眾氣象服務;防災減災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8-0021-04
社會經濟、文化等快速發展,氣象信息已成為社會生產、生活所必需的信息。社會公眾越來越關注與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氣象服務信息,也越來越關注各種天氣事件對日常生活、生產、健康和交通旅游等各方面的影響[1]。公眾如何能高效及時的獲取氣象服務信息,是氣象服務工作研究的主要問題。微信作為目前使用率、普及率較高的通信互動軟件,借助此平臺可將氣象服務信息及時高效的推送至用戶,提高了氣象信息的及時率,也是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有效方法[2]。微信公眾號發布平臺強大的信息推送功能和傳播快速、時效性高、費用低的特點正在被各行各業包括氣象部門作為信息傳播的方式,目前新疆氣象局及所屬的各地州市氣象局也都積極開展了微信氣象服務,更加快捷有效地向社會公眾提供預報預警、科普類服務信息,從而開辟了氣象防災減災服務的新渠道[3-5]。
2014年4月,烏魯木齊市氣象局申請、認證了烏魯木齊氣象服務官方微信公眾號“烏魯木齊氣象”(訂閱號),2014年8月正式對外推送信息,至2015年6月基本完善了菜單功能,目前每天推送的天氣預報內容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向公眾推送。經過近兩年的運營,至2016年6月17日,關注人數突破1萬人,至6月底關注人數為10 163人。據微信大數據分析網站“新榜網”的榜單,“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的關注人數和新榜指數位列全疆氣象類微信的第2位(新榜指數每日稍有變動),在全國氣象局主辦的服務類微信公眾號位列第10位左右。本文就“烏魯木齊氣象”開展公眾服務以來關注人數、圖文閱讀量及菜單點擊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規律,希望能為今后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
參考。
1 “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的主要功能
1.1 每日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專題氣象服務產品的主動推送功能
“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擁有強大的推送功能,推送速度一般不低于400條/s[6]。該微信公眾號每天原創編寫圖文并茂、語言生動、兼具聲像的天氣預報、預警氣象信息向關注用戶推送。除2014年8月開始之初的前20天每天推送1條內容之外,以后每天均推送3條內容,其中第一條為原創的天氣預報、預警信息、生活氣象指數及未來幾天的天氣趨勢等,第二、第三條則多為轉載相關的氣象科普文章,還有部分科普、生活、氣象工作類的原創稿件。
1.2 菜單功能
“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自開始之初就進一步開發菜單功能,至2015年6月,各項功能基本完善。菜單中包括“天氣實況”“天氣預報”以及“專題氣象”三個主菜單。其中“天氣實況”又分為實況查詢、極值查詢、雷達回波和衛星云圖4個子菜單;“天氣預報”菜單分為天氣預報(6小時和24小時)、預警信息、中期預報、農業氣象4個子菜單;“專題氣象”菜單則根據新疆自治區及烏魯木齊市當前最關注的體育賽事、大型展會、教育考試等熱點進行不同內容的氣象服務,可隨時根據服務重點進行調整。菜單功能為關注用戶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查詢實況資料、天氣預報的途徑,提供了全方位、實時的氣象服務。
1.3 科普宣傳和后臺留言的功能
“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利用微信傳播信息即時、形式多樣化的優勢進行氣象科普知識的宣傳[7]。一方面是利用傳統的文字和圖片為廣大用戶傳播氣象科普知識。例如2015年7月烏魯木齊經歷了罕見高溫的襲擊,7月17日“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制作了“揭秘:發布的溫度老比實際溫度低,是真的嗎?”向公眾說明預報員對于預報的氣溫是有嚴格評分的,不存在故意將氣溫報低,向公眾發布氣溫少說幾度的情況,使普通市民了解天氣預報與觀測的客觀性和精確性;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后臺留言和上傳圖片的功能調動廣大氣象愛好者的積極性,讓他們在遇到一些災害性天氣時,主動提供一些天氣現象的照片、視頻等,豐富氣象部門自身的信息來源。從而更好地進行災情調查及上報工作,對于防災減災開辟了一條新的
途徑。
2 對“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后臺數據的分析與討論
2.1 每日推送內容閱讀人數的分析
“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自2014年8月1日開始向公眾推送氣象服務信息以來每天編寫、發布氣象信息,至2016年6月30日共推送信息701天。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圖文分析數據對701天推送信息的閱讀量進行分析得到:在近兩年的時間里,“烏魯木齊氣象”推送內容每天的平均閱讀量為2 593人次,單條信息閱讀量最大的為42 530人次,出現在2015年6月13日;閱讀量最少的為18人次,出現在2014年8月2日。閱讀量在1 000人次以下的出現了95天,均出現在微信公眾號服務之初的幾個月,最后一次出現1 000人次以下閱讀量的時間是2015年2月7日;閱讀人次超過5 000人的共有51天,大部分出現在發布《重要天氣預報》時,或者出現極端性、轉折性天氣預報時,例如2015年7月22日發布的“【天氣】今日高溫米東、小渠子破極值!”和23日的“【一周天氣】高溫終于和我們說再見啦!!”。但是當閱讀量連續3天以上超過5 000人次時,則該時段必然是預報了一場強天氣,例如2015年3月27日至30日;6月12日至15日;2016年5月14日至17日等;這說明當一場較強的天氣從預報發出到天氣出現,公眾對天氣有一個持續關注的過程。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時段制作預報準確率高、表達形式新穎的推送內容,吸引更多的人閱讀。endprint
進一步對2015年6月13日發布的閱讀量達到4萬多人次的信息內容分析發現,當時的關注人數為5 110人。該條信息之所以能引起巨大的關注是因為在此前6月9日城區剛剛出現了一次1小時降水量達14.7毫米的強對流天氣,公眾對強天氣的印象非常深。此時又發布“【重要天氣】15日下午至17日烏市各區又將迎來大降水天氣”,大家轉載、分享的次數劇增,閱讀量達到4萬多人次。閱讀量是關注人數的8倍多,傳播效果放大8倍,而平常沒有天氣的時段閱讀人數基本為關注人數的20%
左右。
從近兩年的制作發布內容的分析發現,每當有重要的、災害性天氣之前,或者災害性天氣即將發生轉折時,人們對天氣事件較為關注時,“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所發布的預報內容閱讀數量和轉載、分享的人數就會急劇增長。微信內容的編輯人員需要充分抓住每一次重大天氣過程前后人們對天氣的持續關注,精心編寫預報準確率高、表達形式新穎的推送內容,吸引更多的公眾閱讀、轉發,增加閱讀量。
2.2 微信公眾號菜單點擊量的分析
本文1.2介紹了“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菜單及子菜單的欄目,考慮到菜單功能是在2015年6月才比較完善的,因此本文只對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共12個月的菜單點擊量進行統計和分析。另外專題服務菜單的服務內容會根據不同的服務重點隨時調整,內容不具有連續性,因此也不做分析,只對前兩個菜單的點擊量進行分析,點擊量按照每月點擊次數的合計來進行統計。
2.2.1 微信公眾號一級菜單點擊量
由圖1可以看出在12個月內,天氣預報的點擊率明顯高于天氣實況的點擊率。天氣預報的月平均點擊率為3 891次,天氣實況的月平均點擊率為2 494次,二者的點擊率呈現基本相同的變化趨勢,說明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公眾對于氣象服務的需求中天氣預報仍然是最為重要的需求,而天氣實況查詢作為常規公眾氣象服務的重要補充,點擊人數也較多;12個月內點擊量顯著偏高的有兩個月,分別是2015年7月(出現極端高溫天氣)和2016年5月,其他時間段的點擊量呈波動性變化。說明“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的菜單點擊率和每日推送內容的閱讀數量均具有和當時的天氣狀況非常密切的關系,當出現公眾關注度高的極端天氣時,閱讀量和點擊率均有明顯的上升,而平常的時間閱讀量和點擊率則處于相對平穩的狀態。2016年6月的天氣預報和天氣實況的點擊次數達到相同的水平,這可能和2016年汛期烏魯木齊的降水天氣頻繁,公眾查詢天氣實況的頻率增加有關,具體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分析,本文由于樣本個數較少,暫不分析。
2.2.2 微信公眾號二級菜單點擊量
“天氣預報”菜單的下一級欄目分別包括天氣預報(短時、短期預報)、預警信息、中期天氣預報(7天和10天預報)和農業氣象。由圖2中可以看出,在4個欄目中天氣預報的點擊率最高,月平均點擊次數達到2 859次,點擊率第二位的是中期天氣預報,月平均點擊次數為751次,而預警信息和農業氣象的點擊率較低,分別為214次和73次。說明公眾對短時天氣預報最為關注,對中期7天或10天的天氣趨勢也有一定的關注率。但預警信息由于發布次數有限,所以點擊率低,農業氣象則可能是因為關注者多為城市居民因而關注度不高。
“天氣實況”的下一級菜單分別有實況資料查詢、日極值查詢、雷達回波和衛星云圖4個欄目,圖3可以看到在4個欄目中實況資料的點擊率顯著高于其他3個欄目,這主要由于公眾對一些氣象術語例如“日極值”“雷達回波”等專業術語的接受能力還比較低,而這些內容卻往往包含非常豐富的信息,如果公眾能夠充分應用將對氣象工作有更加充分的認識,說明在今后的工作中,氣象微信還可以做更多的科普工作,使越來越多的公眾了解氣象。
3 微信關注用戶變化的分析
圖4給出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的變化曲線,從曲線可以看出在近兩年的時間里,關注人數基本呈線性趨勢增加,其中有兩個月的關注人數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分別為2015年1月和2015年7月。進一步對2015年1月和7月每天的關注人數分析發現2015年1月平均每日新增用戶為57人,但1月23日至25日關注用戶明顯增加,尤其是1月23日新增人數達到1 045人,查閱該時段的天氣信息發現閱讀量也相應的有所增加,2015年7月的平均每日新增用戶為39人,其中7月29日增加了327人,27日發布的信息標題為“【一周天氣】本周很涼爽,是真的么?”28日發布的信息標題為“明天白天高溫27度”29日發布的信息標題為“還你一個舒適夏日”連續3天均為預報高溫天氣的結束。以上分析發現與閱讀數量的變化趨勢相同,每當有災害性天氣預報或者轉折性天氣的時段關注人數就會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另外據了解,2015年1月烏魯木齊市氣象局對“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進行了發放彩頁、掃描二維碼添加關注等形式的宣傳,關注人數的快速增加和宣傳有直接的關系,說明形式多樣的宣傳會顯著增加關注用戶,并且提高該微信公眾號的服務效果。
由圖4的曲線還可看出在2015年的6月至12月關注人數的曲線位于線性趨勢線的上方,說明此時段微信公眾號的關注人數增加的比較顯著,而進入2016年以后關注人數增加的趨勢有所減弱。據分析,2015年下半年時,微信編輯人員引用大量圖片的深入淺出的語言編寫了很多氣象科普、氣象局工作、天氣事件等方面的原創稿件,而進入2016年類似的稿件數量有所減少,這也可能是關注人數增加趨勢減弱的原因。
4 結論
1)現階段,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公眾氣象服務具有先天性優勢,不但服務效果好而且服務成本低廉。微信氣象服務也是傳統的電視、廣播、網站及手機短信等服務方式的重要補充。天氣微信內容不受字數、圖片數量的限制,服務產品直接到達用戶,進行點對點的服務,公眾獲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對天氣預報、預警的理解也會進一步加深。endprint
2)微信公眾號關注用戶和微信內容的閱讀量的增加和每一次災害性、轉折性的天氣過程密切相關,因此氣象部門應該抓住每一次天氣過程的有利時機,提供更加準確、精細的天氣預報來滿足公眾對天氣服務的需求,除此之外,微信的編寫人員也要對預報內容進行更加精心的編排,吸引公眾關注并力求天氣信息最大化傳播,才能帶來更好地服務效果。
3)適當地增加一些氣象科普、天氣事件等方面的原創稿件,充分利用微信后臺用戶反饋的信息和天氣圖片,引起公眾的共鳴和參與感,對于增加閱讀量和關注用戶有很好的效果。
4)“烏魯木齊氣象”微信公眾號目前的用戶數量對于擁有353萬人口[8]的烏魯木齊市來說,還滿足不了城市防災減災的需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進行形式多樣的宣傳,吸引更多人關注,使預報預警信息到達更多人的手機終端,最終達到更好地服務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璐,趙東,趙西社,等.陜西社會公眾對高影響天氣事件的風險關注度差異比較[J].氣象科學,2008,28(5):580-590.
[2]程永明,張卉,楊玫.微信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探索[R].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0第四屆氣象服務發展論壇——提高水文氣象防災減災水平,推動氣象服務社會化發展,2014.
[3]天津開通微信氣象服務 公眾獲取信息又添“掌上”新途徑[EB/OL].[2013-07-06].www.cma.gov.cn/2011xwzx/2011xgzdt/2012.
[4]微信公眾平臺:對話即服務,對話即搜索[EB/OL].[2013-07-08.]www.leiphone.com/1226-fenng-weixin.htm.
[5]楊武,陳靜,李曉娜,等.3G時代手機氣象信息服務的可持續發展[J].廣東氣象,2012,3(34):53-56.
[6]劉效梅.近五年文獻計量分析[J].教育與現代化,2010,97(4):93-96.
[7]張麗,朱芙蓉,江海萍,等.微信平臺在氣象信息傳播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0):387-389.
[8]亞心網.烏魯木齊一年增加21.12平方公里 去年常住人口353萬[EB/OL].[2015-03-30].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5-03/30/content_4831711.ht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