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華+楊吉兒+苗彩霞+王紅
摘 要 新浪新聞作為國內問世較早的門戶網站,經過多年的不斷改進,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文章對新浪新聞網站編輯的創新與不足進行分析,并對不足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 新浪新聞;網站;優勢;劣勢;措施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8-0093-02
1 從新聞編輯應有的“八個意識”看新浪新聞網站的創新
作為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網站編輯,應具有八大意識,即主動意識,公共意識,互聯網意識,專題專欄意識,新聞評論意識,知識導航意識,遵紀守法意識,防虛堵假意識。接下來,我們將從這八大意識談新浪新聞網站的創新。
1)主動意識。在議程設置這個理論提出的年代,互聯網還沒有誕生,當然也沒新媒體這個概念。而如今,新媒體走進人們的生活中,因此如何更好地主動設置議題,做到主動快速傳播,搶占話語權,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先機,在當今這個新聞競爭激烈的年代脫穎而出。新浪新聞的主動意識在這方面就顯現了出來。
以2015年10月18日習近平主席接受外媒采訪:南海諸島是祖宗留下的領土這一新聞為例。當天下午17時29分,新浪新聞網站就發布了這一條新聞,雖然只是一個大的新聞標題,但是可以足夠看出其新聞追求主動意識的強烈。而其他的新聞網站,以人民網為例,只是在當天晚上的20:00左右才開始發布了這條新聞。新浪新聞一直都將主動意識放在新聞編輯的首位,許多重大事情以及事件,可以這么說,我們都是通過新浪新聞第一時間知道的。
2)公共意識。公共意識的一個重要體現是滿足大眾化的心理與需求,并根據群眾需求的層次和特點,進行差異化的解讀。新浪新聞網站的編輯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在我們登陸新浪新聞網站的時候,可以看到它對不同新聞進行了分類。比如政治新聞,時政新聞,民生新聞,軍事新聞等等。這些分類可以使受眾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信息需求,選擇不同的新聞進行解讀。
3)互聯網意識。新聞媒體編輯的互聯網意識的主要體現是“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模式,說白了,就是時時考慮用戶的需求,為用戶的需求而服務。我們都知道因為新媒體的產生,受眾已經有原來單純的信息接受者的被動地位變為了信息的傳播者與反饋者的主動地位,讓受眾看到新聞后有地方發表自己的聲音,就充分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方式。雖然現在我國的大多數門戶網站都做到了這一點,在一些新聞的后面添加了評論項目,受眾可以把自己對于新聞的看法隨時隨地的發表在互聯網上與其他人分享。但是這種項目的開發,是來源于新浪新聞。除此之外,新浪新聞網站還將自己獨特的微博平臺結合起來,在每條新聞的旁邊都會滾動播放受眾的微博相關的新聞評論,做到自己的獨特創新,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模式是新浪新聞網站獨有的互聯網意識。
4)專題專欄意識。有些熱點事件,重大新聞事件的解讀并不是一條消息,幾個評論就可以表現出來的,需要設置專門的專題專欄進行解讀才可以,對于新浪網站這種新媒體平臺,由于缺乏第一時間接觸新聞采訪源的權利,所以對新聞的內容的解讀設置專題專欄的形式,就有一定的難度。可是新浪網站卻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方面的優勢,另辟蹊徑,雖然專題專欄在深度上難以超越傳統媒體的網站,但是卻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設置專題專欄,比如在專題專欄中,設置新聞評論、圖片專題、消息專題、等等多項內容,比起較為嚴肅的傳統媒體網站的專題專欄,新浪新聞的專題專欄似乎更為讓人喜聞
樂見。
5)新聞評論意識。新聞評論與新聞消息等不同,它代表著評論作者或者所在媒體對某一事件的總體看法以及立場,通過新聞評論,可以看出評論作者的功底之厚以及所在媒體整體新聞編輯人員的素養如何。新浪新聞作為新媒體,在新聞評論方面的內容方面雖然略有不足,但是新浪新聞網站卻敢于面對自己的不足,不逃避,在重大事件的新聞上,都有自己的評論,雖然這些評論大多數是轉載,但是這種評論的意識,能夠在新媒體網站的編輯中得到體現,卻是應該得到贊揚。
6)知識導航意識。新聞消息等文體在編輯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生僻的專業名詞。這些專業名詞一般來說對于普通的受眾很陌生,網站信息的后臺編輯人員也許要通過一番功夫才明白這種專有名詞的含義是什么。在新浪網成立當初,對于這種生僻的專有名詞的解釋一般處于零的狀態,即新聞消息原版如何,就如何發布,至于受眾對專有名詞是否了解,不在編輯的考察范圍之內。如今,經過近些年來的發展,新浪網在知識導航方面的意識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對一些生僻的專業詞匯都會進行口語化的解讀,具體的解讀方式就是在專有名詞后面加上一個括號,括號里面寫上改專有名詞的解釋。這是新浪新聞網站的知識導航意識的體現。
7)遵紀守法意識與防虛堵假意識。新浪新聞網站作為一家新媒體網站,雖然本身并不像傳統媒體網站那樣具有采訪權,但是這似乎并沒有影響新浪網站在新聞發表上的遵紀守法意識。新浪網站的新聞幾乎沒有違法非法的新聞,比起其他的一些新聞網站來說,新浪新聞網站的內容顯得更加的干凈整潔。除此之外,新浪新聞網站發出的每天新聞都會經過嚴格的審核,新浪自身也有一套嚴格的審核機制,這也就是為什么新浪網發出的新聞的虛假新聞較其他的新聞網站來說,少了很多很多。以上說的就是新浪新聞網站遵紀守法意識和防虛堵假意識方面的體現,因為這兩種意識關聯性較強,所以放在一起進行了說明。
2 從新聞編輯應有的“八個意識”看新浪新聞網站不足
新浪新聞網站雖然在“八個意識”方面有自己的創新,但是并不能證明它是完美的。在這八大意識中的三大意識,它也呈現著自己的不足。
1)新聞評論意識——獨創評論的缺失。新浪網雖然有自己的新聞評論專欄,但是奈何其門戶網站的局限性以及信息更新速度的時效性,這兩方面導致新浪新聞網站上的新聞評論大多是轉自其他的媒體,而缺少自己的獨創的新聞評論。雖然轉載其他媒體的評論未嘗不可,但是增加自身的新聞評論,更能夠通過評論展現網站自身的意見,以及使受眾更能夠體會到網站自身編輯的新聞素養。endprint
2)公共意識——主觀色彩較濃。新浪網雖然在滿足群眾需求方面的公共意識做到了很好,但是在樹立公共意識——不被極端個人情緒言論左右方面做的還欠缺。新浪網上的有些文章主觀性色彩太濃,對新聞報道本身所應該具有的客觀性和真實性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3)主動意識——主動采集信息意識不足。新浪新聞網站雖然每次在重大事件方面都能夠做到主動快速傳播,但是在主動采集信息方面做得略顯不足。也許是由于自身不具有采訪權的限制,如果新浪新聞網站能夠將自身主動采集信息方面想辦法進行改進,將會對自己的主動意識的增強帶來更大的促進,也會使整個網站的社會效益有明顯的提升。
3 對新浪新聞網站編輯提出的改進措施
通過以編輯具有的“八個意識”對新浪新聞網站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進行的分析,我們對新浪新聞網站的編輯方面做了大體的梳理。那么對于新浪新聞網站編輯方面存在的劣勢,我們又該怎么樣去改進呢?有如下兩種改進措施。
1)與傳統媒體加強合作,擴展信息來源。報紙網站的最大優勢莫過于有一個傳統媒體的支撐,可以享有豐富的資源,相比而言,這又是新浪網這類門戶網站的劣勢,所以新浪網更應該與傳統媒體加強合作,加強報網互動,尋找戰略合作伙伴,擴展信息來源,發揮自身品牌優勢,實現與合作伙伴的雙贏。網絡傳媒的產生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一個變革,所要求的不僅僅是生產技能、生產平臺的改變和拓展,它的核心是生產思維的轉變,要求采編隊伍同時利用傳統媒體平臺和數字媒體平臺與讀者進行雙向的互動和生產內容。以往傳統媒體通過各類活動和讀者進行互動交流,而網絡媒體更注重常態的互動溝通,通過設置常態的互動欄目,形成報紙、網絡、讀者、網友的多向溝通。
2)培養用戶使用平臺溝通習慣,增強用戶黏度。從網站立場出發,所有的溝通最終匯集地應該是網絡,而且這種互動的一個目的就是培養用戶使用互動平臺溝通的習慣,進而產生用戶黏度,一個忠實的核心用戶群對于維系網站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至關重要。與此同時,互動也是國內國際新聞本土化、貼近化操作的一個好辦法。譬如,利用新浪網資源,邀請國內、國際問題方面的專家到新浪網視頻演播室,就熱點問題、重大問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新浪微博也可以吸引大量網民和讀者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參考文獻
[1]張師維.如何強化新聞網站編輯的社會責任意識[J].新媒體研究,2015(3):64-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