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蕾
摘 要 為清朗網絡文化環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以加強網絡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現象的管理?;谶@種情況,對網絡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問題及其成因展開了分析,并提出了問題的解決對策,希望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 網絡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娛樂至死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8-0098-02
近年來,由于網絡綜藝節目呈現出內容豐富、明星加盟多、制作質量比肩電視綜藝節目、投資回報大等特點,逐漸吸引了廣大觀眾的注意。但與此同時,網絡綜藝節目也呈現出過度娛樂化的傾向,一些節目開始公開挑戰觀眾承受力,傳達不良審美思想,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因此,還應加強網絡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問題及其成因分析,以便需求對策規范網絡綜藝節目的發展。
1 網絡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問題的出現
近年來,無論是電視綜藝節目還是網絡綜藝節目都呈現出層出不窮的發展趨勢,如《極限挑戰》《一年級》等,其中較多節目都獲得了較高收視率和好評。但與此同時,也不斷有綜藝節目被廣電總局停播的消息傳出,原因無外乎節目風格、內容尺度過大,節目制作信奉“娛樂至死”的錯誤理念[1]。相較于電視綜藝節目,網絡綜藝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問題更加顯著。因為廣電總局對網絡綜藝節目的審查力度相對要小一些,許多電視無法播出的消遣式娛樂綜藝節目都改為在網絡上播出。而網絡綜藝節目的“野蠻生長”,潛藏著行業過度娛樂化的隱憂。因為追求“娛樂至死”,毫無疑問將導致網絡綜藝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問題愈演愈烈,進而不利于青少年受眾價值觀的健康樹立。首先,一些網絡綜藝節目出現了價值觀迷失,宣揚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例如,王思聰參與投資的《Hello!女神》等養成類節目,就鼓吹金錢至上,宣揚了追求物質享受的不正之風。其次,包含《姐姐好餓》在內的一些網絡綜藝節目以“污”為賣點,無節操的進行娛樂,以獲得“廉價的笑聲”,堂而皇之談論暴力、性等話題,將給青少年帶來不良影響。最后,包含《奇葩說》在內的一些網絡綜藝節目中都存在支持互撕、選手互撕等刻意制造的節目沖突,其中不乏語言暴力,使人性的陰暗面得到了刻意暴露,時常直接引發網友的地域攻擊和人身攻擊,進而引發不良的網絡輿論。
2 網絡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問題的成因
2.1 為追求更多利潤
網絡綜藝節目出現過度娛樂化問題,與節目制作人為追求更多利潤有關。就目前來看,網絡綜藝節目以點擊量為評價指標,普遍追求通過提高點擊量吸引更多的廣告商,從而達到獲取更多利潤的目標。在資本奴役下,一些網絡綜藝節目刻意制造娛樂話題以獲得更多的點擊量。例如,《舉杯喝喝喝》這檔由優酷、天貓等網絡平臺出臺的綜藝節目,日前就爆出了“寧靜討厭許晴”的話題,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和激烈討論。但觀看完整節目可以發現,寧靜是在謊話環節說出“討厭許晴”的話,所以節目爆出的話題其實是虛假的,只是一種投機行為,卻引發了寧靜和許晴粉絲的大戰。出現這種情況,無疑是節目制作方出于利潤考量采取旁門左道行為而導致的。
2.2 為迎合低級趣味
網絡綜藝節目出現過度娛樂化傾向,與“娛樂至死”市場需求的產生有關。近年來,不少網絡用戶沉迷于獵奇、享樂和窺私等低級趣味,逐漸喪失了文化堅守責任和道德底線[2]。為迎合這些受眾,一些網絡綜藝節目制作方開始利用美色、名望和金錢等人性弱點制造敏感、露骨的話題,從而吸引更多受眾觀看節目。例如,在孟非主持的婚戀類網綜《美女與極品》中,男女嘉賓將在見面當天組成CP并共度三天兩夜,同時節目中較多環節帶有明顯性暗示。而這類節目進行“無底線”的運作,無外乎是為了吸引一些存在惡趣味的觀眾,以達到提高節目收視率的目的。
2.3 缺乏有力的監管
網絡綜藝節目之所以會出現過度娛樂化的問題,與缺乏有力的監管有直接的關系,比如湖南衛士被停播的《媽媽是超人》就在芒果TV播出。而這一節目原本停播的原因,就是由于被認為過度消費明星子女,呈現出明顯的泛娛樂傾向,最終卻能夠利用網絡播出。從歷史發展情況來看,網絡綜藝節目在發展之初并未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但隨著網絡綜藝節目數量的發展壯大,依靠現有機構已然難以進行有效監管。而就目前來看,國家仍然未能建立專門的監管機構負責進行網絡節目的管理,進而導致存在過度娛樂化問題的綜藝節目依然屢禁不止。受這一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網絡綜藝節目和節目制作人開始出現娛樂化傾向。例如在《惡毒梁歡秀》中,一向正能量滿滿的主持人何炅也開始放飛自我,得到了“何首污”的名號。
3 網絡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問題的解決對策
網絡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問題的產生,涉及到多個行為主體。針對這種情況,還要使多主體進行合力協作,才能有效解決網絡綜藝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問題。
3.1 加強行業自律
作為網絡綜藝節目制作主體,還應樹立自律意識,從而使行業自律得到加強。目前,較多網絡綜藝節目由民營企業制作,節目內容則由各級電視臺和互聯網公司提供。而作為節目制作人員,還應堅守社會道德底線,合理把握節目內容題材和尺度,避免碰觸娛樂底線。但就目前來看,一些從業人員抱有僥幸心理,總是在節目制作中打“擦邊球”,制作的節目也始終處在灰色地帶。針對這種情況,還要加強行業自律教育,確保節目制作人能夠樹立嚴格自律的意識,得到綜合修養的不斷提升。而在此基礎上,更多的行業從業人員才能著重進行優質節目生產,堅持不碰觸娛樂底線,進而使行業取得健康可持續發展。
3.2 加強節目把關
網絡綜藝節目的播出,同樣需要平臺。所以,通過加強平臺的節目把關可以有效遏制節目過度娛樂化問題的發生。近年來,隨著廣電總局監管力度的加強,越來越多的網絡綜藝節目面臨停播的風險,從而給相關平臺帶來了較大的運營風險。面對這種局面,網絡播出平臺還應加強綜藝節目把關,嚴格開展內部審查,以便發現存在過度娛樂化問題的環節,并通過盡早處理減少平臺承擔的節目下架或停播風險,進而使平臺的資金損失得到規避。為達成這一目標,網絡播出平臺還應聘請更多的節目審查專家,通過加強與電視臺、監管機構的溝通明確節目評價標準,從而嚴格進行節目把關[3]。此外,在節目播出后,平臺還應及時開展播后評估,以便及時發現節目存在的問題,進而有效加強網絡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問題的處理。
3.3 加強統一監管
對于政府相關機構來講,還應加強網絡綜藝節目的統一監管,不斷提高有關節目的制作標準,從而使網絡節目與電視節目的差距逐漸縮小,進而使節目過度娛樂化問題得到順利解決。為此,相關機構還要結合目前網絡綜藝節目存在的問題出臺有關政策,加強對這類節目的制作、播出管理,從而減少過度娛樂化節目的產生,并及時將不良節目下架和停播,進而使行業的風氣得到肅清。而建立線上、線下統一管理標準,也能全面加強網絡綜藝節目的管理,達到增強節目監管力度的目標。此外,有關機構應建立“備案登記制”,以杜絕不良節目內容的產生,并對播出后引發不良影響的節目制作方進行責任追求,進而使節目過度娛樂化問題得到有效處理。
4 結論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在缺乏有力監管的環境中為追求利潤、迎合受眾低級趣味,一些網絡綜藝節目出現了過度娛樂化問題,節目中出現了大量不良思想,給青少年成長帶來了不良影響。針對這些問題,還要通過加強行業自律、節目把關和統一監管肅清行業風氣,并縮小網絡綜藝節目與電視綜藝節目的差距,進而更好地推動網絡綜藝節目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冷冰瀅.視覺文化視域下網絡自制綜藝的理性回歸[J].今傳媒,2017,25(6):116-117.
[2]田帆.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發展策略研究[J].新聞傳播,2017(13):32,34.
[3]崔巍.芻議消費社會背景下的“泛娛樂化”現象[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4(11):163-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