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要:語文教育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言行舉止,對其日后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雖然在內容上比較基礎,但絕對不能有任何的忽視,應采取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語文成績、能力上獲得較大的提升。文章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討論展開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自主討論
前言:
我國當前的教學模式,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對學生產生了不利影響。為此,國家大力開展素質教育,主張“從小抓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自主討論的方法具有一定創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充分開發了學生的大腦和思路,是一種可行性較高的教學方法,值得推廣。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自主討論的必要性
面對社會競爭的激烈和國家人才的需求,教育工作不能總是在大學、高中這樣的階段努力,而是要注重“從小培養”,尤其是在學生的能力層面。小學語文閱讀一直沒有得到高度的關注,以往的教學都是教師領導的,表現為單一化特點,促使學生的成績統一、能力統一、態度統一,造成了較多限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日后的發展以及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閱讀的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自主討論”的必要性,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自主討論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展現個人能力,由此來平衡討論小組的整體水平,實現學生之間的良好互補。其次,該種教學方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獲得了教育界、學術界、家長等多方認可,開展后可以幫助學生在言行舉止上有所進步,學生之間也比較容易溝通,能夠在閱讀教學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自由討論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但在討論方法和形式上卻比較多元化,這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討論”向前發展,而不是依據傳統觀點支撐,幫助學生的思維實現創新。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采用自主討論的方法
(一)教師找準定位
從年齡上講,小學生的閱讀量不大,自身能力也不健全,想要在自主討論方面獲得較好的成績,仍然離不開教師的幫助。建議在今后的教學中,每一名語文教師,都要找準自身的定位,其是引導者,并非決定者。首先,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人差異,選擇多個文章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也可以進行選擇,實現多元化教學。其次,自由討論過程中,教師適當的幫助學生明確討論的重點,要在論點、論據等方面進行教育,減少錯誤的觀點和混亂的思維,推動學生的討論能力提升。第三,小學生的自主討論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情緒激動、行為激動的情況,教師要對此進行把控。無論是在課上討論,還是在課下討論,都要讓學生以積極的氛圍與和諧的態度來完成,否則將有可能造成惡劣后果。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采取要找準閱讀教學的定位所在,能夠采取玉簫措施,設置科學合理的目標,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閱讀知識的學習,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二)注意討論方式
在學生們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討論的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討論的質量以及效果。討論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發表自己的見解與意見,再有同組的成員進行傾聽與回應。所以在進行自主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個較為適合學生討論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引發學生的思考,這樣就有效地保障了學生討論結果的質量。還要注意紀律問題,也就是學生要認真傾聽同學們發表的意見與見解,千萬不能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在下面竊竊私語,這樣對別人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所以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三)討論規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自主討論的應用,固然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但是想要在最終的結果上取得突出成績,討論的規則設定必須要詳細。例如,討論小組的劃分,應以3--5人最佳,不可單純的執行“前后桌”討論。同時,討論的時間也要得到把控,小學語文課程的時間安排并不寬松,一節課程的時間有限,倘若完全的放任討論,最終的課堂紀律難以保證。為此,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制定討論的規則,一方面達到閱讀教學的標準,另一方面不與學生的心理產生沖突。由此可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討論是比較可行的一種教學方法,但在具體的落實當中,仍然要保持“因人而異”的態度,選擇多元化的方法,避免在方向上出現偏差。
三、總結:
語文教育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言行舉止,對其日后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雖然在內容上比較基礎,但絕對不能有任何的忽視,應采取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語文成績、能力上獲得較大的提升。文章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討論展開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自主討論展開研究,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整體上獲得了較大的提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增加,自主討論獲得的成果顯著。今后,應在“自主討論”層面開展深入的分析,了解到學生的內心所想,注重培養個人的特長,彌補不足,實現小學生語文能力的較大進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