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娟娟
摘要:社會經濟實體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近年來呈現上漲的趨勢,會計專業畢業學生能否在人才市場招聘崗位上獲得一席之地,決定了辦學的教育組織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是否適應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調查結果顯示,眾多企業在會計專業人才需求上對會計專業綜合實踐活動不斷審核,不斷創新。
關鍵詞:崗位;會計專業;創新;實踐活動
當前,由于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而學校的師資和培養力量并沒有得到同等規模的擴大。這使部分學生在校期間難以得到足夠的專業學習和專業訓練,因此,導致學生在進入社會后短期內難以適應工作上的需求。因此,如何改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成為教育界的共同認識。
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加強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的掌握,全方面提升參加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熟練運用會計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全面成才[1]。作為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創新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會計專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一直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展的重要手段。
一、會計專業綜合實踐活動的成功方法探究
1、以崗位為目標,創新會計專業綜合實踐活動方式
修正會計專業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滿足實踐活動人員的實習要求。綜合實踐計劃的編制要有特色,要突出會計崗位實習的整體性,面向社會以崗位為實習對象,改變過去以企業為實習對象的不正確做法。在實踐計劃上要圍繞會計十種崗位的分布,安排好學生的定期崗位輪換實習;在崗位選擇上每一種會計崗位都能滿足學生的頂崗實習,實習時間編排要科學、合理[2]。
2、構建實習崗位群,進一步強化校企合作制
要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鼓勵社會經濟實體和院校開展合作,為學校提供各種會計實習崗位。同時學校也要深入企業落實夠用的實習崗位,可以為社會經濟實體提供會計崗位招聘的預備應聘人才或定向合作培養人才,進而爭取到實習崗位。
綜合實踐活動的頂崗實習,在實際運作中要體現靈活性,由于建立了實習崗位群,減輕了企業承受能力的負擔,打消了企業會計資料的泄密顧慮。在頂崗實習上便于指導學生操作。當學生在同一家企業一個崗位實習時間完成,可以到另一家企業崗位去實習,也可以在原企業換崗位以繼續完成實習。這種以崗位為目標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夠促使會計專業尚未走出校門就具備企業會計各種崗位的操作技能,能促使這一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快速轉化[3]。
3、積極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會計專業一直是社會需求和高校辦學中的熱門專業。學校對于專業的建設越來越注重產學研的發展模式,這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動。會計學專業作為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學科更需要產學研的合作教育模式。產學研合作教育是企業、學校和科研單位,按照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共同發展、風險共擔的原則,進行一系列的科研教學等的創新活動。會計學專業本身的實踐性是較強的,走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綜合發展道路,并在產學研中尋求自身的特色,是會計人才培養方向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在會計專業的產學研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可以迅速提高他們的創新實踐能力,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為將來的就業提供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綜合實踐活動管理,重視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
學校和合作企業都要嚴格執行綜合實踐活動的既定計劃。進行“崗位教學”,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頂崗實習的學生要按企業員工進行管理。要求實習學生遵守工作時間、企業各項規章制度,不得從事會計專業以外的活動。入場實習前學校要和實習單位簽訂實習合約,確保學生的實習時間和實習內容的完成,對于不服從實習單位管理,沒有完成實習任務的學生不能納入畢業實踐環節的考核中。
定期巡視檢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秩序正常。要進一步強化綜合實踐活動管理,要派人到實習企業進行巡視檢查,保證學生在本專業實習中有崗可上,鼓勵參加實踐活動人員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提高實踐技能。對頂崗實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和所在企業溝通,及時加以解決。
重視實踐活動管理能力的培養。經濟管理是企業會計師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會計專業的學生必須要具備較為扎實的企業管理能力。在專業綜合實踐活動中,要結合企業實際,積極注重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聯系企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問題能向企業管理者反映、提供各種經濟信息。
三、構建綜合實踐活動考評體系
綜合實踐活動成績考核要體現綜合性。綜合實踐活動環節考核要突出會計崗位特點進行全方位考核,真正全面檢驗會計專業人員所掌握的經濟業務核算能力。首先,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要精心指導。其次,模擬多家企業經濟業務核算作為作業,要對企業經濟業務的有關數據進行差別化處理,經濟業務數字不能千篇一律,防止相互抄襲。在考核既看經濟業務記錄的準確性,又要看經濟業務處理的完整性。最后,在頂崗考核上要同企業會計核算部門協作,由企業會計核算部門給每一個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人員的在崗操評。由于在會計崗位技能操作時輪換完成的,這樣就必須對各個會計崗位實習進行詳細考核。如每一種崗位業務核算是否掌握,綜合實踐活動要求的崗位輪換是否全部完成等。
立足“崗位教學”,檢驗綜合實踐活動成果。要對走上會計工作崗位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定期進行抽樣檢查,隨機抽選若干名已在會計崗位工作的畢業生為樣本,對他們就業后能否適應所在單位會計崗位工作的情況進行走訪,看其會計崗位工作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管理能力等能否得到發揮。對于調查中搜集到的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研究解決,以便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改革,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各類經濟實體提供符合會計工作崗位要求的合格人才。
四、結語
通過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對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強化綜合實踐活動環節才能滿足崗位用人需求。積極改進會計專業綜合活動模式,以崗位為目標,創新綜合實踐活動方式;加強綜合實踐活動管理,重視培養綜合實踐活動管理能力;以崗位招聘為標準,構建合理的考評體系。
參考文獻:
[1]王樹有.會計實習教學的反思與改革[J].科技創業.2008(5):45
[2]張林.會計專業實現校內化實踐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7(3):34
[3]林梅.崗位的會計專業綜合實踐教學檢討[J].科技創業.201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