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校江
摘要:在我國交通產業的運行與發展當中,城軌列車是一項尤為重要的載體形式,特別是在某些車輛轉向架鏇修實踐過程中,需保證不落輪鏇修的操作與精準的調控工作形成統一的整體,重視重點部位的裝備配置,從而提高核心工藝裝備技術質量。因此,就目前的發展而言,務必結合對應的調差、診斷、鏇修操作進行整改,從而提高交通產業的運作效率。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了鏇修工藝的操作流程。
關鍵詞:城軌列車;鏇修;轉向架;工藝裝備
在進行不落輪鏇修工藝的實踐過程中,通常需結合系統的操作流程、實踐技術的中心方法,積極地探討車輛轉向架獨立輪鏇修工藝裝備的操作,以確保這一操作過程的問題能夠在根本設計中予以解決。因此,保證鏇修工藝的科學化與可實踐化,對降低現代城軌列車功能方面的問題有積極的意義,進而提高安裝、夾緊的工藝精準度。所以,對于鏇修技術而言,減小鏇修操作中不規范的現象,結合目前的城市網絡運行規劃,為車輛的運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運作空間。
一、機械運行概況分析
對于長時間城軌列車的運行,可能會面臨環境、設備功能失衡而產生的問題,進而導致運行流程出現嚴重的技術問題。本文所講述的是某一段7700米的城軌列車的獨立轉向架鏇修工藝,且這一列車在后期還需要進行延伸與拓充操作。因此在試驗操作中選用了移動式不落輪鏇床的設備模式,且該設備能夠在指定鐵路中進行移動操作,這對于保證轉向架的功能有積極的意義[1]。若鏇修工藝操作模式中出現工藝、調控方面的問題,并且沒有關注到對應的整改措施,可能會導致控制技術、操作技術不到位的現象,為交通產業的運行帶來諸多經濟方面的損失。
二、工作原理分析
就目前移動式不落輪鏇床的基本操作中,可能會出現計劃編制、輪滑組拆卸方面的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底座車床的工作性能。對于設備的基本運行模式,需保證其駕車機組與機械聯鎖形式。所以,需在底部股道構建出一套完善的整組架構,借助合理的停放方案,維系移動式鏇輪機、架車機設備能夠與車輛的性能維持在一定的穩定狀態。特別需要注意在基礎軌道中構建一部分可移動式的股道結構,保證車輛和系列機組有合適的空間進行停放操作。通過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保證組套設備能夠將列車的離地高度維系在1.6米左右,而這樣的離地距離能夠控制車道的加工體系與行車駕駛相互整合,促使中心行走裝置始終定位在需要加工的位置模型當中[2]。最后,需針對可移動式鏇輪套組設備和駕車機組套組設備安裝對應的定滑輪組,分析該設備的磨損消耗參數,保證車輛的結構鎖死在軌道當中,這對于提高車組的穩定性有積極的意義。
三、基本安裝及裝備配置分析
(一)支撐配置點位
在這一測試段的行車模型中,總體編制組塊共計有四組套的模型構架,這四個組套均具有至少一個轉向架維系電車的行動方向。根據目前的操作流程,對應車輛組套方式和組架點構建流程需采用聯鎖式的鏈端結構進行確認,保證電車的鉸接方式與組件模塊的功能形成統一的管理系統。在目前的支撐裝置中,系統支撐起相應的產品組架共需求12臺構架模型,保證這十二組構架模型能夠系統的支撐設備的整體運行形式,且中心起重點位的基礎模型應小于12.4毫米。
(二)駕車機組設備
在這個系統環節中,需保證整體式的駕車組體模型的控制系數與相鄰的機組設備模型的實踐效率形成統一的參數模式。特別需要防控兩組模型的形式偏差系數在3.8毫米之間[3]。在目前的升降組件控制過程中,需采用電纜的控制方法,保證整體組件的控制體系與單組的機械控制臺的鏇床組件形成模型的統一形式,進而提高中心輪對作業的操作控制。同時,機組的控制流程需采用同步升降的體系,結合聯合互鎖的形式與控制電纜的明敷形式進行耦合操作,保證控制方法與控制功能的協同性,進而達到控制、管理的架設價值。
(三)駕車工裝模式
對于鏇修工藝的駕車工裝功能,需保證整體的鏇修組件中心控制時效形成合理的時間差,保證所使用的1組滑輪機的轉向架模型與整體組件(共計8組設備)的控制方法形成互鎖的作業形式,保證在此過程使用的有效時間最多達8小時。對于動力轉向架模型的運作過程,需采用可防震的油壓系統進行操作,保證這一系列的油壓降解方法與減震器的工作速率、工作方向形成協同系統。對于二系油壓的垂直減震操作中,需保證列車組模型與中心轉向架的運作流程形成統一的模塊化管理,即4790kg,且維系轉體設備的核心質量參數在3330kg之間,進而維護二系油壓設備的懸掛時間小于60分鐘。所以,對于鏇輪吊掛轉向架的操作形式,需將整體的轉體結構與懸掛座椅的焊接進行二次完善,保證該設備運行過程的吊孔結構性能良好,從而降低由于車組構架等方面的問題。
(四)基于壓爪工裝的鏇修定位夾緊
其主要流程是,首先實施定位支承操作,通過恒力油缸與摩擦輪的聯動作用,起到旋轉支撐并帶動車輪轉動的效果。其中,滾輪軸的定位區域在車輪內側面方向。另外,在進行夾緊操作時,在軸箱的外側通過兩個垂向油缸連接夾緊壓爪來完成軸箱體上部的夾緊效果。在實施操作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夾緊力的參數。另外,垂直方向的油缸方向與橫向油缸相連接,并且有可調節的靈活性,能夠適應不同的中心位置要求。
(五)鏇修工藝步驟
鏇修工藝需采用可視化的操作軟件進行技術管理,并結合對應的模型進行功能分析,具體操作流程如下所示。首先,需結合相應的測量損傷模型,采用合理的駕車結構與設備的啟動模式進行功能確認,保證駕車體系與路面的損傷機制達到最小。其次,結合可視化的軟件對機床的中心位置進行分析與確認,結合滑輪組的定位夾緊進行功能優化,保證計算的數據不超過最大承受值[4]。另外,需采用目的性的計算方法進行二次管理,保證加工方法和加工測量方法的合理性。最后,需分析在實際操作流程中的松開與滑輪檢修步驟的合理性,進而提高支撐體系、夾緊體系的核心需求。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完善鏇修工藝技術和裝備操作技術,并結合系統的方法進行局部升級,從而提高裝備鏇修的技術參數。同時,技術工藝人員還需分析移動式鏇輪的合心功能,從而減小車輛運行過程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雷明波.現代有軌電車線路工程車轉向架選型研究[D].2016.
[2]廖傳培.不落輪鏇床軸向定位液壓系統的設計[J].機電工程技術,2017(08):26-29.
[3]惠鵬舉,李波.不落輪鏇修車輪踏面異常分析[J].機車車輛工藝,2017(6):45-46.
[4]鬼武朋之,彭惠民.不落輪鏇輪車床的歷史與現狀[J].國外機車車輛工藝,2017(3):5-7.
(作者單位: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