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在交通壓力逐漸增大的現代社會,地下交通建設的速度越來越快,地鐵成為人類出行的主要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盾構法成為隧道掘進的主要技術。與傳統盾構技術不同的是,類矩形盾構法具有明顯優勢,下面針對該項技術展開討論,對其定義、特點進行介紹,并對其結構設計、裝備研究和技術優化措施進行總結。
關鍵詞:隧道掘進;類矩形盾構;技術應用
盾構技術是依靠自動化的機械設備完成各項作業過程的,采用的方法是暗挖法,通過計算機系統的計算,設備自動確定隧道的直徑并完成開挖作業。在此基礎上研制出類矩形盾構技術,有效改善傳統技術的缺陷,減少對外界環境的影響,且實現對地下空間的最大化利用。現階段我國對該項技術的研究逐漸成熟,但此技術仍具有較大的研究空間。
一、概念及特征
(一)定義
類矩形是在圓弧的基礎上演變過來的,圓弧半徑增加到無限大的時候,其在數學上被稱之為矩形。由圓弧形成的多邊形被稱為類矩形,是沒有缺口的封閉斷面。與以往的斷面形式相比,在此技術輔助下完成的斷面,對地下空間的利用率明顯增加,增加程度在20%左右。
圓形隧道對周邊土層的影響較大,橫向影響距離長達11米,而類矩形對周邊土層的影響距離是其的一半。為保證隧道的穩定性,圓形隧道需要在合適位置設置中立柱加以支撐,而類矩形則不需要。因此在長期的施工過程中,傳統隧道技術逐漸被淘汰。
(二)特點
由于隧道掘進施工是在地下進行的,危險性較大,因此必須保證相關人員的安全,類矩形技術的出現將施工的安全程度大大提升。利用該項技術不僅能夠縮小隧道對周邊土層的橫向影響范圍,而且建成的地下設施出現不均勻沉降的概率很小。該項技術的顯著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在地面建筑比較集中的地方能夠正常施工,且隧道頂部的承壓性能能夠得到保證,不會對地面建筑產生影響;在相同大小的地下空間中,該項技術對空間的利用率明顯提升;結構合理,減少設備對地下土層的掘進量;雙線地鐵在一次作業過程中就能完成,施工周期大大縮減[1]。綜合上述優勢,隧道掘進的安全性、施工速度都得到很好保障,有效推進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進程。
二、結構設計
此技術是針對襯砌結構進行的,是類矩形隧道法的一個分支,下文所述技術為其關鍵性技術。結構設計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結構的適用性、包容性等是必須遵守的設計原則。此外建筑界限的劃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其設計內容為:邊界要根據地鐵的寬度來計算,且斷面結構設計要合理,施工前需要對結構受力進行模擬分析,在保證斷面較強穩定性的情況下,將其結構尺寸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襯砌結構的關鍵設計內容是接頭,需要將現場土質、后期可能產生的沉降等現象全部考慮進去,接頭管片需要有較強的承力能力,模擬受力過關接頭設計才能在投入施工建設。
三、裝備研制
隧道掘進的主要方式是全斷面切削,為保證切削質量,需要將土層維持在穩定狀態,且要隨時修正隧道軸線,避免其偏離標準值較多。設備性能的優化對隧道掘進起著積極作用,現階段我國對掘進設備的研制主要在刀盤結構、切削方法等多個方面。
施工要求不同,斷面的大小也存在明顯差異,小斷面的施工難度是較大的。其設備研制過程中需要注意:掘進時,轉彎半徑需要預留相應的余量,且確定糾偏角度的準確數值;掘進機的油缸數量、行程等設計需適應現場施工環境;為使掘進過程轉彎自然,需要設置相應的鉸接機構[2]。大斷面施工設備的研究與上述內容相似,但對設備結構件銜接的緊密程度要求較高。
四、技術優化
(一)切削排土
利用此技術完成隧道的掘進過程,開挖面積較大且底部為平面。此種情況下,需要專門的設備將碴土運出去,若不及時清理碴土,底部平面泥土會固結在一起,降低隧道穩定性的同時,會對掘進進度產生一定影響。針對上述缺陷,提出以下改良建議:對于粘性土壤,在其中加入添加劑,將土壤改成松散土質,增強其流動性;優化斷面切削方式,確保一次性完成對土層的切削;對于制定的施工方案,需要借助仿真軟件,模擬施工過程,找出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修正;對掘進設備進行優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設備中安裝自動出土裝置,實現邊掘進邊出土,避免多余土壤在隧道內部滯留。
(二)同步注漿
該步驟是隧道掘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其與施工的順利程度息息相關。利用該項技術完成掘進時,注漿產生的漿液會出現淤積情況,隧道的縫隙不能得到充分填充,且漿液不能均勻的填充到相應位置[3]。注漿操作出現問題,隧道會出現嚴重變形現象,進而對地表結構穩定性產生影響。針對上述情況,相關人員總結出以下改進措施:注漿孔、材料等的選擇要根據現場施工情況來定;在相關模擬軟件中,輸入注漿作業的初始設計參數,配合盾構技術完成模擬試驗。分析試驗結果,對不合理的設計參數進行適當調整。漿液具有流動性,因此需要建立流體動力模型,實時跟進隧道的受力情況,在此基礎上確定注漿速度。
此外,需要格外注意對注漿模板的選擇,在對市場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模板。保證模板接縫處的密封性能良好,且模板上不會粘連大量漿液,進而保證注漿質量。
(三)軸線控制
某一隧道的開挖,必須保證其良好的整體性,將各斷面的軸線控制在同一直線上,對隧道整體穩定性的提升有很大幫助。軸線控制的優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隧道管片按照功能、自身性質等進行分類,明確其拼裝順序,拼裝前仔細核查每個管片的質量;對于不同的隧道形狀,選擇最合適的管片進行施工;與傳統圓形斷面相比,類矩形斷面會出現線型不符合標準、轉角彎度過大等問題。因此在掘進過程中,需要重點控制轉角變化,且每個一段時間對軸線進行糾偏操作[4];定期對掘進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減少其工作中出現故障的次數,延長設備使用周期。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是對類矩形盾構法的相關介紹,首先對其定義和特點進行詳細介紹,其次對此技術中的結構設計、設備研究改進措施進行總結,最后闡述典型的施工技術,并針對現存技術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
參考文獻:
[1]李培楠,黃德中,朱雁飛等.類矩形盾構法隧道在寧波軌道交通建設中應用[J].中國市政工程,2016,(z1):34-36,41.
[2]朱瑤宏,黃德中,李培楠等.類矩形盾構法隧道技術的開發與應用[J].現代隧道技術,2016,(s1):1-12.doi:10.
[3]李剛,李培楠等.類矩形盾構法隧道施工關鍵技術探索[J].現代隧道技術,2016,(s1):170-180.
[4]葉俊能,周順華,季昌等.軟土地區類矩形盾構隧道施工期變形規律[J].現代隧道技術,2016,(s1):248-256.doi:10.
(作者單位: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