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辛梅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為指導,依據《課標》理念,堅持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新型的“體悟式”教學方法實施教學,讓學生在“引導——體驗——思考——啟發——頓悟——體驗——提高——拓展”的過程中,掌握這項運動技能,發展學生腰腹、上肢力量、身體協調性,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自我評價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原地背向雙手后拋實心球由準備、預擺、最后用力等幾個部分組成,技術動作難度不大,但對于腰腹和手臂的力量要求較高,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有效發展學生上下肢、腰腹、肩部、背部力量和身體控制力與協調性。最后用力技術是整個技術動作最重要的環節,要做好與之前預擺動作的銜接,提高球的出手速度,同時通過不同遠度拋過一定高度標志物的練習,學生體會手、手臂與身體的夾角關系,從而掌握球的出手角度。通過探究式教學,學生懂得投擲的技術原理,發展速度力量,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依據《課標》,發展投擲能力是初中投擲教學的主要目標,原地背向雙手后拋實心球是中學階段學習的必修內容,最后用力技術是整個技術動作最重要的環節,要做好與之前預擺動作的銜接,掌握球的出手角度并提高球的出手速度。通過探究式教學,使學生懂得投擲的技術原理,發展速度力量,全面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
三、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是水平四(九年級)的學生。學生在之前已學過了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等技術,具備了一定的投擲技術與體能的儲備,但對原地背向雙手后拋實心球技術的最后用力技術還沒有正確的動作感知。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辨別思維和動手能力,注意力指向性較強,并對新生事物的認知和技能學習有一定的提高,具備一定自主探究的能力。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在運動技術及身體素質等方面存有差異,同時投擲類項目學習比較枯燥單調,學生的興趣不濃。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上好體育課和樂于參加學習各種技能的信心。
四、教學流程
游戲、雙人操(集中注意力、活動關節及不同肌肉群防止運動損傷)→教師示范講解使學生形成動作感知→徒手練習(初步形成動作表象)→坐式、跪地式及開立式后拋實心球的誘導練習(從上肢發力→上肢及腰腹協同發力→上下肢及腰腹協同發力練習體會用力順序,初步掌握最后用力的技術)→完整技術動作練習(改進提高技術動作)→后拋實心球過一定高度、遠度標志物練習(復習鞏固,提高出手速度與掌握出手正確的角度)→拓展游戲練習(主教材學習拓展→完整動作練習,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與合作能力,同時彌補主教材學習中體能學習的不足)→整理放松(恢復身心,防止運動性休克,總結講評,布置課后練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