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揚

一、課前預設的疑問:技術的規范性與運用的合理性
一節體育課是否具有有效性和實效性,首先應該重視課前預設中技術的規范性和技術在戰術中運用的合理性。它解決的是一堂課“要教的是什么”的核心問題。不少教師就由于技術動作研究得不夠準確、不夠深入,結果往往會導致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掌握的技術動作不夠準確,也不清楚在實戰中怎么運用。這樣就出現了:教學時間分配失調,教學重點與難點缺乏彰顯,教學任務完成得不好等現象。
因此,筆者要提問本節課技術的規范性是什么?根據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球類運動——籃球》[1]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體育與健康》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2],將其動作方法整理成:以右手運球為例,運球隊員欲從左側突破時,先用右手運球,吸引對手向運球隊員的右側移動,這時運球隊員突然用右手按拍球的右側上方向左側變方向運球,同時右腳向左前方跨出,用肩、腿以及身體護球,接著迅速換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運球加速超越對手。其動作要點是變向時重心降低,轉體探肩,蹬跨突然,超越快速有力。
從規范性的動作中,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第一,身體姿勢、手臂與手腕的動作、按拍球的位置與球的落點、手與腳要協調配合是教師在課堂上所要講解與示范的四個關鍵點;第二,什么時候采用變向運球呢?是當防守隊員被進攻隊員吸引到右側時,進攻隊員才用右手按拍球的右側上方向左側變向運球(反之,則用左手),這是技術在實戰中的合理運用。這兩點信息,在課堂教學中則必須要講解與示范到的,也是要教會給學生的。
二、教學實施的探問:技術的正確性與戰術的滲透性
針對這節課,有必要通過回顧直播錄像去探問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執教教師針對動作要點做了一些運球和變向的示范動作;講解中,提醒學生抬頭看場上的情況,提出換手、轉體、跨步、降重心、快節奏、快推進等字眼;在練習過程中,防守隊員舉起手臂以讓運球員降低重心、快速變向通過防守等。這些都是有效的,也是值得學習和肯定的。
然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第一,沒有完整地示范一個完整的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動作,沒有完全地講解清楚上文的四個關鍵點(如按拍球的位置、上下肢怎樣協同配合等)和動作在實戰中運用的具體時機(防守者的位置變化)、方法等。第二,在障礙物的選用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當學生面對幾個標志點時,無需采用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就可以順利地通過標志點。同時,標志點的設計在一條直線上,然而根據規范性的動作方法——以右手運球為例,學生運球要向右側移動,也就是,標志物的位置不應該在一條直線上。如果在一條直線上,則就變成了一種類似于行進間運球過障礙的練習形式,如下圖1所示。在教學中,還要將行進間運球過障礙與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動作做好區分,這樣才能提高技術練習的規范性和正確性。
基于以上分析認為,在原地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練習后,教師應該完整地講解與示范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動作,以及在實戰中運用的時機。既要講清動作要點,又要講解四個關鍵點。在障礙物的設計上,設計有一定高度的標志桶代替標志點,標志桶要按照上圖2的擺放形狀進行擺放,這樣便于學生進行規范的動作練習。
當學生初步掌握規范的行進間體前變向運球的技術動作后,可以設置“人障”(無任何防守的動作)進行練習。多次練習之后,學生基本掌握了該動作,并且表現出較為熟練的狀態時,可以設計1人做為防守隊員進行消極防守的練習或者積極防守的練習。而針對少數技術掌握得非常好的學生,則可以設計“1對1”的實戰攻防對抗練習。這樣的設計,能夠將籃球的攻防對抗體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攻防意識和實戰能力。然后,再將行進間體前變向運球與行進間單手肩上(低手)投籃、急停投籃、傳球等技術動作相聯結進行練習,這樣就能進一步提高籃球戰術在課堂的滲透性。
另外,球性與球感是球類技術的基礎,所以球類的教學完全可以從開始就讓接觸球,以增加學生與球的接觸時間。因此,課的開始就可以轉變慢跑、小游戲等熱身活動,而轉變為設計多種與“運球”有關的練習形式,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球性與球感,提高運球技術的有效性。
觀看直播的感悟:初中體育教學是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并沒有采用選項教學的形式。一名體育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執教自己擅長的運動項目,又要執教自己不擅長的運動項目。因此,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能夠主動挑戰自身不夠擅長的球類教學,并面向全國的觀眾進行直播,其本身就是一種成功。這種勇于挑戰、敢于實踐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筆者所提出的“二問”僅僅是針對的是課堂教學本身,而并非是針對執教者。
筆者欲基于對本節課的思考,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給一線體育教師提高技戰術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操作提供一個的思路,即:課前對運動技術的規范性進行審問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抓住技術動作的過程、關鍵和要點等規范性,才能在教學中凸顯技術的運用的合理性;只有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不斷探問學生的技術動作掌握的正確性情況,并將技術的教學逐漸滲透于戰術之中,才能提高運動技術與戰術教學的有效性。最后,在教后反思中還要適度地追問本課在技術與戰術的教學中,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分別在哪里,哪些值得保留,哪些需要修正的,等等。這樣就可以為后面的課堂教學提供必要的支撐、保障與服務,進而從整體上、全局上提高技術與戰術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家宏.球類運動——籃球(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體育與健康》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