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對于學生籃球裁判員的培養,除了要求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之外,還要有較高的判罰水平,這就需要學生學習籃球運動的發展史,了解籃球規則以及演變過程,深刻理解規則精神,熟悉籃球的技戰術發展現狀,扎實學習籃球裁判基本功,具備豐富的臨場裁判經驗等。
一、學生裁判員應有的素質
1.高尚的道德品質。通過籃球裁判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裁判員公平公正、實事求是、知錯就改、謙虛謹慎、言行有禮等良好的道德品質,這些也是籃球裁判員在執裁過程中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在裁判學習過程中,體育教師應提醒學生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包括精神、手勢、神態、語言等,而學生通過學習,應在裁判手勢、語言、神態等方面得到提升,個人整體形象也應有較大改變。當然,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盲目自信的心理及行為,感覺自己很瀟灑、果斷,有時還會出現判罰欠缺依據等情況。因此,在培養學生執裁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強調,裁判的決定都應依據比賽規則規程。
學生在執裁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同系或同班其他學生在場上比賽,這就要求裁判員必須正確認識籃球裁判工作的性質,拋開個人的人際關系,排除相關壓力的干擾,不能屈從,以公正無私的職業道德標準執裁好每一場比賽。籃球裁判工作需要全身心對籃球運動的愛好與付出,不應計個人得失,按照原則做事,遵守職業道德,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到忠于裁判的職業道德,忠于對規則的理解和認識,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
2.良好的心理素質。籃球裁判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承受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在比賽中,無論遇到什么問題,應始終保持沉著、穩定、冷靜的心理狀態,不能被球員、教練員或觀眾的行為干擾自己的判斷,并在應激狀態下做出機智的反應。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加大強度刺激的情況下使學生完成對比賽的判罰,如,讓學生執法學校教工的比賽,在比賽中對校領導的犯規或違例的判罰是否會對其判罰時的心理產生影響,甚至當有些教工對判罰不滿時進行抗議,這都需要學生在執裁過程中控制自我,這也是克服心理障礙的機會。通過這樣的鍛煉,學生的執裁能力才能提升得更快,在以后的執裁過程中才能更加準確地判罰,并在調整自身情緒、克服心理恐懼、提高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提高。
3.良好的體能。整場比賽僅有2~3名場上裁判員執裁,并且在一些情況發生后,裁判員須及時出現,這就對裁判員的體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在臨場比賽中,后場拿到籃板球快速傳給本隊前場隊員時,此時的跟蹤裁判員應立即變為前導裁判員,使自己始終保持在比賽的前方,這就需要裁判員具備一定的反應能力和快速奔跑能力,適時地出現在隊員的前方。通過幾次這樣的對抗,裁判員的體能就會很快消耗,所以對裁判員的體能要求就更高。如果在隊員打快攻發生犯規時,裁判員未及時跑到位,造成閉角(沒有看到)的判罰情況,出現猜判、誤判、甚至是反判的情況,就會影響整場比賽的公正性。為提高學生裁判員的體能,可采用裁判專用的萊格爾測試進行體能練習,即以先慢后快的節奏進行耐力跑練習,使裁判員始終以逐漸加快的節奏持續完成男子86次、女子66次的20m折返跑;也可以根據實際的需求,完成相應次數的練習,在練習之前應注意準備活動及練習過程中的個人整體感受,避免出現身體不適或機體的損傷,循序漸進地提高籃球裁判員的體能。
4.對規則準確的把握。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將規則學習安排在教學之初,重點講授規則與裁判法知識,使學生了解籃球發展史;并針對具體案例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對不同類型、級別比賽錄像的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如NBA比賽的裁判員的判罰、CBA比賽中的裁判的判罰、女子籃球比賽的判罰、中小學比賽的裁判的判罰等,通過這些案例了解和分析不同層次的籃球競賽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對重點規則的理解。
學生只有熟知籃球發展史,在執裁過程中,才能更加準確地使用規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裁判員應做到準確把握比賽規則,當出現問題時,能從籃球比賽的規則中找到相應的解釋,利用規則解釋現象,并及時對現場出現的問題準確給出判罰決定,使每場比賽出現的問題都能歸類到具體規則中,從而使籃球規則變成自己判罰的依據,所以學生裁判員必須掌握規則的精神實質,熟記于心,并能靈活地應用到比賽中去,將比賽中千變萬化的問題按照規則準確地判罰和處理。
5.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理論學習,要求學生能將案例與規則相互轉換,學會融會貫通。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遵循因材施教、由易到難、先主后次的原則,使學生在掌握規則的同時牢記規則的實質,并能夠恰當靈活地運用到臨場比賽中。如,針對防守犯規與帶球撞人,應先將規則熟讀,掌握規則的實質,看防守人的動作是否符合規則,然后再判斷進攻人是否帶球撞人,如果進攻人改變了原來的方向,而防守人沒有隨著進攻人移動,使接觸發生在軀干以外的位置,那么防守人要為其不動負責,這也是犯規的原因之一。因此,只有將規則中各種概念理解透徹,才能提高判斷的準確性,規則中的標準等則會不定期的變化,更加需要教師和學生不斷學習,更新知識適應當前的籃球裁判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二、學生裁判員應掌握的基本功
1.手勢。裁判員應熟練掌握規則中的各種手勢,這是裁判員指揮比賽的重要工具,也是裁判員在場上與運動員、教練員、記錄臺之間的聯系信號,是裁判員的基本功之一。在比賽中,裁判員的手勢不清晰,會引起運動員、教練員、記錄員或觀眾的質疑,手勢要做到準確、干凈、大方得體,切記嘩眾取寵。
2.鳴哨。裁判員的哨音是比賽計時中停止的標志,是裁判員的有聲語言。裁判員響亮有力的哨聲能反映裁判員的宣判自信。在訓練中,體育教師應讓學生在吹哨中體會含哨、吹氣、吐哨等技巧,并掌握長短音的結合;練習中應要求學生在犯規鳴哨后必須吐哨,避免含哨向記錄臺報告,而鳴哨中不能有語調哨、碎哨和漏哨。
3.移動。籃球裁判員在場上的移動是為了積極主動地觀察場上的情況,尋找最好的判罰角度。在教學中,體育教師可讓學生圍繞籃球半場分別在跟蹤、中央、前導等3個位置做吹哨判罰等練習。
4.拋球。拋球的質量是衡量一名裁判員基本功好壞的重要標志之一。
5.遞交球。裁判員遞交球的動作同樣體現著裁判員的自信與親和力。
6.默計時間。默計時間與默計手勢是裁判員必須掌握的控制時間的手勢和方法。在比賽中,學生經常會因為跑動、急停等身體姿勢的改變使手動默計時間手勢出現過快或過慢的情況。對此,在練習時,練習學生應讓同伴看著秒表,檢查默計的準確性。此外,默計手勢應清楚大方、擺動有力,要讓隊員和觀眾看清楚。
三、提高學生裁判員臨場執裁能力的策略
1.多次臨場實踐。一名籃球裁判員除了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豐富的理論知識,還應該多進行臨場實踐。臨場執裁是提高裁判能力的關健,只有經過多場比賽的臨場實踐,才能不斷積累經驗。通過多吹、多做和多練,才能對各種不同狀況下的犯規或違例進行分析總結,這樣的判罰才會更加準確和穩定。
2.通過以老帶新減少初學者的心理壓力。在臨場實踐過程中,可以先從簡單的3對3比賽中鍛煉學生裁判員對比賽的控制和判罰。鍛煉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和判斷力時,體育教師應在場下觀摩,結束后進行點評,也可以在臨場中安排學生與有經驗的教師同場進行執裁,以減小學生在執裁過程中的心理壓力,使學生不斷豐富裁判經驗,以期最后達到獨立執裁的水平。
3.結合錄像分析更具有針對性。初級裁判最好執裁一些較短時間的練習比賽,教師在現場指導,重點解決學生的移動路線、鳴哨、手勢、宣判程序等基本問題。執裁過程可以互相錄像,通過錄像分析比賽中的誤判、漏判或反判現象,同時還可以觀察裁判的跑位、2名裁判或3名裁判的換位,或通過慢動作回放走步、犯規等速度較快、難判斷的問題,以此提高執裁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濤.大學生籃球裁判臨場執裁能力的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2009(5):315-316.
[2]張葳.外籍裁判執法中國籃球職業聯賽對籃球裁判工作的啟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60-62.
[3]姚增強.關于高校業余籃球裁判判罰失誤主要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及其培養途徑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7(10):108-111.
[4]和平.談體育專業學生籃球裁判能力的培養[S]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7):141,146.
[5]李江濤.高校籃球裁判選修課的課程設置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7):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