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建紅
摘 要:體育中術科與學科之爭問題是學界一直存在的問題,重術科輕學科的現狀與學科課時數比例的不斷增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研究運用文獻法、邏輯法等,從歷年國家教委課程方案中學科比例、體育生生源現狀、師生的認知等方面,發現現象背后的實質,探討了解決學科教學存在問題的策略,以便為更好地實現體育生的全面培養發展而服務。
關鍵詞:學科 體育教育 優化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c)-0083-02
重術科輕學科的普遍現象與學科課時數逐次增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現實中學生學科課程學習普遍表現為興趣低等,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應當如何面對與解決,我們有必要對其背后的因素進行相關的分析。
1 體育教育專業生源現狀
體育教育專業學科教學學生興趣度偏低的原因,我們需要追根溯源,從其學練初衷來探討對現狀的影響。學練體育的高中生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半路出家”型,文化課有一定的功底,為了考入更好的學校在高三開始體育學練,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對于普通文化高考生,這部分學生的文化基礎仍屬于偏弱;第二類“系統訓練”型,以體育特長進入高中或是從高中入校開始訓練,這一部分學生文化課水平普遍處于偏低水平;真正因喜歡體育而參與且文化水平處于較高的學生少之又少。加之高考擴招,體育專業招生人數的急劇增加,體育生文化課相對于普通學生分數線一百多分的差距,等等,都預示著或者說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文化水平相對偏低,所體現出來的或是學習習慣的缺失,或是學習能力的不足。以這樣的生源為基礎的體育教育學科課程教學,必然存在較多的問題。
2 體育教育專業學科占比現狀
從表1中數據不難看出學科課程學時數在歷次課程方案改革中比例一直處于上升的態勢。學科課時比例的提升其原因既有對體育生基本知識素養欠缺的思考,也受到國外體育課程布局的影響,其根本的出發點是提升學生全面的發展,培養合格的體育人才。但在現實的操作過程中,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度并沒有隨著學科課時的增加而改變。所以真正發揮學科課時提升這一事實的作用,最根本的還是要從師生雙方的認識著手。
3 教師對體育學科課程教學的認識
教師對于學科課程的認識不能局限于學科的本身,吃透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將體育實踐與現象呈現于學科教學過程中也是學科教師必須思考的。此外,學生背景知識及起始水平也是教師所必須考慮的,體育生往往是文理兼收,如統計、生理生化、運動力學等理科性知識可能對于文科生來講是零基礎,再加之體育生文化素養本身就比較薄弱,如何能起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如果學科教師沒有基于以上的思考而設計進行教學,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課時安排中的重學科輕術科與現實過程中的重術科輕學科的現象,從教師認識方面來講,是對課程分析講授、學生分析定位存在偏差造成的。
4 學生對體育學科課程學習的認識
運動場中的朝氣蓬勃與學科課中的死氣沉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種現象孰知過?學生與老師都存在一定的責任。把體育僅僅看作是一種身體的運動,對于體育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作為體育的傳承者,除了自身技能的展示,如何講授技能的過程,技能背后的支撐因素都應該熟記于心,而這些離不開的是學科的支撐。學生的認識是否存在偏差,是影響學生參與學科課程的重要因素,而就現狀而言,此種認知是缺失的或者是不夠深刻的。究其原因,學科課程的設計及外部的引導起到重要作用。
5 學科課程教學優化策略
5.1 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對授課體育生文化背景及基礎進行客觀分析,對學生將要從事職業需求進行客觀把握,在此基礎上更加淺顯易懂地、有所區分地結合體育實踐及現象進行教學,強調知識的運用淡化專業原理的灌輸,避免體育相關知識的教學演化成純專業化的教學,如體育統計學成為統計原理及計算的課程。
5.2 學生認知的轉變
技能的外在展現僅僅是體育生能力的一部分,而正真的體育人需要內外兼修。轉變對學科課的認識,需要認知學科課程的重要作用,從實踐中發現問題,繼而從理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理論,學會培養理論學習的興趣,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需求。
5.3 課程設計注重體育的特殊性
體育是一門交叉學科,有許多分支學科,如體育統計學、體育管理學、運動生理學等都有自己相應的母學科,其基本理論都比較完善,但與體育結合后必須考慮體育學科自身的特點,只有找準結合點,相關學科課程才能正真地起到服務學生的術科學習及工作實踐。
5.4 注重學科與術科同步發展及協同作用
體育教學中學科與術科是密不可分的兩類課程體系,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共同作用。單純地考慮孰輕孰重是片面的。就現有體育生狀況而言,并沒有在入大學前形成良好的技能素養,且文化素養也存在缺失,這種情況就需要同時著手,共同加強。
看待重術科輕學科的問題,不能單純地從兩者中的某一方面來分析,只有從二者的結合點進行分析才能更好地找出其背后的原因。體育學科課程教學現狀是體育教育課程體系整體結構共同作用所產生的效果,看待學科教學問題必須從整體出發,從其關聯因素中發現問題。
體育教育學生全面發展是身心共同的發展,單純的理論理解或是純粹的技術習練都難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學科教學的出發點應從學生發展的全面性、技能習練的內在化等多個方面著手,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師生的教與學、學生的學與教有機結合。
體現對體育學科重要性的認可并不能簡單地從課時比重的增加來得到實現,正真實現從課時增加到質量提高的轉變,需要從認識、教學設計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從發揮學科課程體系的實踐指導作用入手,為體育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參考文獻
[1] 蘇益華,王金穩.對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中學科與術科比例問題的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6):85-88.
[2] 劉斌,何志林.體育專業教育領域“學科”與“術科”之爭辯[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33(1):91-94.
[3] 王廣虎,冉學東.論體育學院學科與術科教學的不同的[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7,14(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