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娜
摘 要:威風鑼鼓是流傳于山西臨汾一帶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還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晉南有著“天下第一鼓”的美譽,具有極高的保護傳承價值。作者從民族傳統體育學的角度探討了威風鑼鼓的功能、價值以及發展現狀,旨在讓更多的人認識并參與這項集體育與藝術為一身的體育運動項目,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并使之能夠更好地繼承和傳揚下去,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威風鑼鼓 民族傳統體育 功能價值 發展
中圖分類號:G85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c)-0162-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大量優秀的傳統文化正逐步走向消亡。“威風鑼鼓”是流傳于山西臨汾一帶,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是臨汾市民俗文化的代表,因其在擊奏時氣勢恢宏,整齊劃一,因此稱其為“威風”。每逢過年過節、集會、社火、祭祀以及其他社會活動的時候幾乎都有威風鑼鼓的身影。
1 威風鑼鼓的起源和發展
關于威風鑼鼓的起源,歷史上說法不一,史書上也沒有明確的記載,有傳說威風鑼鼓起源于堯、舜時期,堯帝將娥皇、女英這兩個女兒許配給瞬,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娥皇、女英回娘家時,萬安村村民敲鑼打鼓送行,羊獬村村民敲鑼打鼓迎接。這種儀式經過數千年流傳,演變成今天的威風鑼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威風鑼鼓逐漸汲取時代之精華。逐漸發展成為當地人們喜聞樂見的民俗活動,在臨汾市堯都區,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威風鑼鼓的身影,已經成為人們歡度節日,或慶祝典禮,所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
2 威風鑼鼓的特征
2.1 多元化的特點
威風鑼鼓誕生于堯舜時代,是當時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數千年的華夏文明的孕育下,威風鑼鼓不斷汲取精華發展成為我國優秀的民間傳統藝術。隨著時代的變化,威風鑼鼓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在保留原本的傳統藝術的基礎上,也融入了許多音樂、舞蹈、體育、等元素。如民歌的融入,武術的融入等,都為威風鑼鼓的發展增添了一抹色彩,使威風鑼鼓成為一項多元化的優秀民間傳統藝術。
2.2 地域性的特點
臨汾,地處黃河中游、汾河下游的晉南盆地。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區。堯,定都于古平陽(今臨汾市堯都區),古稱“堯都”因此便有“華夏第一都”的美譽,也是堯文化起源和興盛的地理中心。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養成了北方漢子勇敢、淳樸、剽悍,豪邁的性格特征。而威風鑼鼓表演的威武雄壯,氣勢磅礴。慷慨激昂都展現出當地人民豪邁、勇敢的性格。堯文化為威風鑼鼓的發展奠定了豐厚的文化內涵。威風鑼鼓敲出了堯都人民的精、氣、神,威風鑼鼓的發展,離不開孕育它的這片土壤,離不開黃河文化,也離不開堯文化。因此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點。
2.3 傳承性
民族傳統體育按照傳統的方式不斷沿襲、繼承和發展。雖然在其發展、演化的過程中會出現種種變革,或揚棄或豐富,但它始終保留著傳統的健身與娛樂的主要特點,這正是民族傳統體育的生命力所在。威風鑼鼓,產生于堯舜時期,在封建社會時期,威風鑼鼓主要用于祭祀活動,和求神祈福。戰國時期,人們用鼓來鼓舞士氣振奮人心,改革開放以后,威風鑼鼓出現在節日典禮、慶賀活動中,發展到現如今,威風鑼鼓已經成為各種民間社火、重大節日,以及各種慶典中必不可少的節目。“民俗活動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靠口頭和行為傳承的文化模式”。威風鑼鼓不斷演變流傳至今,無論是其活動規則、活動方式或功效都是人們長期積累、總結下來的實踐經驗。威風鑼鼓的發展體現了民族傳統體育傳承性的特征。
2.4 表演形式多樣
威風鑼鼓的氣勢磅礴,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威風鑼鼓因其演奏形式的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挎鼓、架子鼓和陰陽鼓。三種演奏形式在風格和技巧上都有很大的區別。威風鑼鼓的參與者一般為身體強壯的成年男子,但是發展至今,也有老人、青少年以及女子參與其中,可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威風鑼鼓的演出場地較為靈活,可在廣場。街頭或道路上進行。隊形也變化多端,可成圓形,三角形或方陣,也可在行進過程中不斷變換隊形,隊形的變換講究平衡,和諧之美。
3 威風鑼鼓的價值
3.1 健身價值
民族傳統體育可以發掘人的體能、增強人的體質、強健人的體魄,它不僅是個人生活的需要,也是維系民族生存的保證之一。威風鑼鼓,作為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運動過程中首先要承受鼓的負荷,同時要在馬步、弓步等動作的基礎上不斷揮舞雙臂,達到全身的運動效果。擊鑼、鈸、鐃者也要在完成腿部動作的基礎上,不斷揮動手臂翻轉手腕活動身體。完成這些動作的過程不僅起到了愉悅身心的作用還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促進人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越來越多的老人、少年和女子加入到威風鑼鼓這項運動中來,就是因其是一項能夠增強體魄、發展身心、強壯筋骨、提高身體機能的社會活動。
3.2 娛樂價值
民族傳統體育不僅具有較強的競技性,還有較高的娛樂審美價值,因此被大眾所接受。威風鑼鼓作為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僅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還可以使人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運動的快樂。在節日慶典或民間社火時,威風鑼鼓隊氣勢雄偉、振奮人心,還可以起到緩解疲勞,調節情緒的作用。在運動的同時也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增進友誼。不僅參與者感到激動、歡愉,同時也帶給觀眾震撼、愉悅的效果。
3.3 教育價值
民族傳統體育是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產物,并在體育活動中對下一代進行生產和生活技能的傳授與教育。威風鑼鼓作為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傳承人世世代代言傳身教傳承下來。從事威風鑼鼓運動,不僅可以提高人體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學習和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使人養成誠實、勇敢、堅毅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熱愛生活、勇于拼搏、積極向上的精神。
3.4 經濟價值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隨著中國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體育產業口徑不斷拓寬,商業活動日趨頻繁,為許多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生機與活力。隨著經濟的發展,威風鑼鼓不僅僅是一項自娛性的活動,還開辟了一條自己的產業化道路,從服裝、器材乃至教練都加入了商業化、市場化的元素,并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許多開業典禮,活動慶典等儀式幾乎都會出現威風鑼鼓的商業演出,需求增多,參與人數就會增多,也增加了當地人民的就業機會。許多村子也因此增加收入,逐漸富裕起來。威風鑼鼓不斷地外出演出,以及申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也大大推動了其產業化道路。威風鑼鼓的產業化發展,不僅在滿足人類精神文化、繁榮社會文化需求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而且在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地區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作用也效果顯著。
4 威風鑼鼓的發展現狀
威風鑼鼓在1988年的首屆全國農民運動會嶄露頭角,被人們認識,1989年在天安門廣場參與了慶祝國慶四十周年專題文藝晚會《我愛你——中國》的錄像,1990年9月的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上,又一次被觀眾熟知。經過多次不斷的外出演出,以及臨汾市舉行全國性的鑼鼓大賽以及鑼鼓藝術節,使得威風鑼鼓逐漸發展起來,在2006年5月20日正式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顧名思義,之所以能成為遺產,代表它正在瀕臨滅絕和消亡。隨著社會科學文化的發展,原始的求神祭祀等活動逐漸被科學的方法所代替,因此,民間少了許多以求神祈福為目的的威風鑼鼓的演出。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也發生,許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家里的少年兒童更注重音樂、舞蹈、美術等業余活動。導致威風鑼鼓傳承難的問題。那么如何使這種古老民間的藝術形式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并且融入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當中呢?將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5 對威風鑼鼓的發展建議
5.1 促進堯文化體育旅游的發展
臨汾地區是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地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多達13項。我們要充分利用寶貴的資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大力發展堯文化體育旅游,發揮威風鑼鼓的參與性、娛樂性、健身性。以此來吸引游客,讓游客情不自禁的產生想去參與的欲望。滿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使臨汾市堯都區成為具有旅游特色的熱點,既能弘揚威風鑼鼓這項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能帶動區域的經濟發展。
5.2 加強對威風鑼鼓的創新
威風鑼鼓在傳承的過程中,不僅要保留原有的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必須創新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不被社會所淘汰。經過調查,威風鑼鼓創新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曲牌數目少,沒有新作品。這就說明,從事鑼鼓藝術的工作者們,和音樂學專業的學者在傳承古老藝術的同時,要積極發掘,整理,創新新的有感染力的曲牌,融入新時代的元素推動威風鑼鼓的發展。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現代的武術、舞蹈等元素,使威風鑼鼓更加多元化。
5.3 支持威風鑼鼓民間企業的發展
威風鑼鼓的民間企業,可以為許多威風鑼鼓的藝人提供就業機會,政府應大力支持,并建立一種合理有效的經費投入方式。經調查,許多花鼓藝人單靠商業演出的收入,無法滿足其現在的生活需求,所以,政府的大力支持并投入經費,促使威風鑼鼓藝人能夠一心一意投入到威風鑼鼓藝術工作中來,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還可以提高威風鑼鼓藝人的收入,起到激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何茜.“天下第一鼓”的美學特征———臨汾威風鑼鼓[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5,2(4):68-70.
[2] 王振湖.宋慶云編著《威風鑼鼓》[M].太原:北岳人民出版社,1993.
[3] 王民.堯都區三晉文化研究會[J].堯都威風鑼鼓集錦,
1999.
[4] 單紅龍.論山西威風鑼鼓的社會構成[J].黃河之聲,2006.
[5] 劉遠航,任作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現代化價值[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4):89-90.
[6] 候雅靜.堯都威風鑼鼓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