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松濤 張林
摘 要:為豐富自我控制理論研究及健康促進研究的視角,運用系統評價方法,基于中國知網和EBSCO數據庫,收集2005—2017年間國內外有關自我控制對鍛煉行為影響的研究文獻,就特質自我控制對鍛煉行為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高特質自我控制對鍛煉行為促進有積極影響;(2)低特質控制人群在鍛煉時間、頻率和強度上低于相對高特質自我控制人群。應重視自我控制研究在健康促進中的作用,為廣大人群終生運動習慣和健康生活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跨期 選擇自我 控制解釋水平 鍛煉行為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c)-0195-02
跨期選擇(intertemporal choice)是指個體對發生在不同時間的成本與收益進行權衡,進而做出的各種判斷和選擇[1]。有研究表明自我控制加工可能是個體跨期選擇中關鍵的部分,神經機制研究證明自控能力與跨期選擇相關[2]。自我控制未來取向的特點會促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更長遠的利益而約束當下的行為以及不合理的需求。鑒于鍛煉行為對健康促進影響的重要性,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和EBSCO數據庫收集相關文獻,以系統評價的方法梳理研究范式、研究方法、測量手段、理論機制與主要結果,以期拓展跨期選擇中自我控制和解釋水平對鍛煉行為的影響。
1 系統評價的過程與方法
1.1 跨期選擇中自我控制的界定
跨期決策中的自我控制是指個體在決策中面對短期結果和長期目標的沖突時,抑制對短期結果的偏好而選擇與長期目標相一致的行為。一般來說,自我控制個體會通過影響注意朝向以提高延期結果的價值,給予延期結果以較高權重[1]。
1.2 文獻檢索策略
本研究檢索了Web of Science和EBSCO兩個數據庫,文獻發表時間為2005—2016年。主題檢索詞包括“self-control”及“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及“physical fi tness”。對人群的界定主要為健康人群,以及肥胖人群。
1.3 文獻研究的描述性統計
如表1所示,納入研究的文獻13篇是國外文獻,研究被試有美國等7個國家。研究工具大多采用Tangney的特質自我控制量表,大部分采用的是簡化量表13題。
2 自我控制與鍛煉行為
2.1 中文文獻研究結論
自我控制與鍛煉行為相關實證研究中3篇為中文,12篇為英文,發表年限為2010—2017年。其中朱風書主要描述自我控制對體育鍛煉和戒煙的中介作用,體育鍛煉是預防和緩解吸煙依賴性的有效手段,體育鍛煉緩解吸煙依賴是通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這一中介變量來實現的。另外兩篇中文文獻的結論是大學生自我控制力不存在著年級差異。
2.2 英文文獻研究結論
最近Gillebaart等2017調查研究進行了測試特質自我控制與社團的鍛煉習慣以及運動行為的關系,參加者是在當地的健身房招募的。結果表明特質自我控制對運動行為有預測作用。調解效應的分析表明,自我控制與運動之間的聯系由更強的運動習慣影響。然而,也有研究的結論與上述研究不一致,Englert等2016研究了狀態和特質自我控制強度對運動執行的影響。任務狀態自我控制對鍛煉有促進作用,而特質自我控制促進的作用不大。研究結果表明,日常壓力與自我控制耗竭有關,導致鍛煉的可能性較低。
3 自我控制與不同鍛煉行為的關系
在鍛煉行為的各個變量與自我控制研究上,Brian M等2015從自我控制對積極的生活行為關系進行研究,認為自我控制與鍛煉習慣,鍛煉的自主性有聯系。高特質自我控制能抵御沖動或者誘惑,從而表現出更多的積極行為,如鍛煉。
然而M.Daly等2014研究認為高特質自我控制預測低靜息心率、高心率變異性和陡峭的皮質醇斜率。表現出高度自制力穩定的情緒模式解釋了自我控制與皮質醇斜率兩者之間的聯系。從而認為鍛煉行為與自我控制的關系值為-0.011,認為其關系不顯著。
Kinnunen等2012自我控制被發現與休閑運動、有氧健身、肌肉體質指數有積極的相關,與BMI呈負相關。自我控制預測有氧和肌肉鍛煉,與有氧健身的關系值為0.28,顯著相關,但與肌肉抗阻練習不相關。
Junger等2010關于青少年方面的相關研究,高自控能力的青少年有一個健康的飲食模式,更多鍛煉行為和較低的BMI,但是認為自我控制不是認知能力。
4 結語
(1)多數研究表明,特質自我控制與鍛煉行為顯著相關(0.09~0.380),但是部分研究認為兩者不相關。研究結論有待進一步研究確認相關的程度和數值。
(2)關于鍛煉行為的子變量,現有研究認為鍛煉習慣、強度、頻率與自我控制顯著相關。
(3)不同人群的自我控制在鍛煉行為預測上的研究顯示,青少年自我控制與鍛煉習慣、自主性鍛煉動機顯著相關。
參考文獻
[1] Frederick,S.,G.et al.Tim e discounting and tim e preference:A criticalreview[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2,40(2).
[2] Figner B,Knoch D,Johnson EJ,et al.Lateral prefrontalcortex and self-control in intertemporal choice[J].NatureNeuroscience,201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