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龍 康秀平 李永霞 陳愛霞 李秀玲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具有傳承地域文化的重要功能和使命。衡水學院作為地方本科院校之一,基于傳統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價值與特色挖掘,深入開展傳統武術的校本課程開發:依托地方武術資源,建設系列特色課程;整合傳統武術精華,編寫特色校本講義;選聘民間傳統武術家走入課程;強化地域武術精神的特色人才培養。
關鍵詞:傳統武術 地方本科院校 校本課程 課程開發 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1(c)-0100-03
Abstract: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have the important function and mission of inheriting regional culture. As one of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Hengshui University conducts in-depth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s about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by exploiting the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which has been listed as part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 is committed to compiling special course handouts and building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s by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 local martial arts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essence. It also pursues to select som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ists in folk as amateur teachers. As a result, Hengshui University can reinforce the educational model which aims to foster talents with regional martial spirit.
Key Words: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作為中國四大國粹之一的武術又被稱為“國術”。為了保護人類文化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我國各界越來越關注傳統武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武術以其歷史悠久、富于地域民族文化、展現國民精神等特點,6個和14個傳統武術拳種(流派)相繼于2006年、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我國高等教育數量眾多的地方本科院校,除了承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重任外,還肩負著傳承地域文化的責任。因此,傳統武術日趨走入地方本科院校,成為地方高校重要的校本課程資源。研究以衡水學院為例分析傳統武術作為地方本科院校校本課程開發的探索,以期為其他傳統文化在地方高校傳承提供參照。
1 地方本科院校傳統武術傳承的價值
1.1 對繼承和發揚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起著積極傳播的作用
傳統武術是歷史悠久文化,經過多年不斷發展、創新、變化,經過一代代的傳承、創造至今,是人類最為寶貴的財富。但是,在時代的變化下,很多的武術資源、種類即將或已經滅亡,我們應該對其重視,并將這種中國傳統文化寶貴的遺產保護、傳承、發揚起來。這種局面的形成原因特別復雜而且時間也較長,所以想要挽救也極其困難,這需要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作為影響力較大、最適合文化傳播和教育功能最全的高校,應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因此,在地方高校校本課程中引入傳統武術課程,讓學生了解傳統武術文化內涵,感受傳統文化魅力。通過對傳統武術課程的開展,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傳統武術文化知識,起到繼承和傳播的作用,甚至還可能會為傳統武術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使傳統武術文化得到很好的繼承發揚和擴大。同時對地方經濟、文化發展也起到積極作用。
1.2 傳統武術非遺項目為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增加新能量
校本傳統武術特色課程在高校的開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它首先是地方的特色文化,更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項目,資源豐富,素材便利。有了便利的條件,為把傳統武術引入高校課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競技武術教育也開始受到關注。但令人遺憾的是,存在于民間的傳統武術教育至今還沒得到應有的重視。武術的教育根本是傳統武術文化與健身防身的技術方法,因而,地方高校應認識到這點,積極合理開設傳統武術校本課程,完善和促進武術自身教學體系。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校本傳統武術課程中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及熱情度,使地方高校的傳統武術教育內容不斷得以充實。發展傳統武術文化教育,培養地方經濟文化發展需要的武術人才,地方高校責無旁貸。因此,地方高校把地方傳統武術資源優勢加入到校本課程中來,對于充實高等武術教育文化、辦學特色的形成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1.3 特色校本課程為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作用
通過對地方的傳統武術文化的開發與利用,其他的一些民族特色內容也會得到相應的帶動,因此會形成一個很濃厚的文化氛圍,在當地會樹立一個良好的文化形象,形成文化產業,從而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提高其當地知名度,促進旅游,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將是一舉多得的好事。當然,實現這一壯舉并不容易,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因此,在地方高校中引入本土傳統武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出一支致力于傳統武術保護、傳承、 發展、傳播、創新的人才,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建設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也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資源,為就業提供渠道。
2 地方本科院校傳承武術校本課程實踐
衡水學院作為地方本科院校之一,深入挖掘和探索衡水深州形意拳等地方傳統武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有序納入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學、人才培養過程中。
2.1 依托地方武術資源,建設系列特色課程
衡水學院位于河北省中部的衡水市,擁有10余項地域特色列為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傳統武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深州形意拳、北腿之杰戳腳拳種等。長期以來,學校緊緊依托自身地域優勢,通過組建專業的武術教學團隊,查閱現有的地方傳統武術資料,從中提煉梳理最具特色的部分作為教學傳承的主要內容,將充裕的民間傳統武術元素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中,融合多門課程,形成系列特色課程。
一方面,在體育類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開設相關專業選修課模塊《形意拳》《太極拳》《陀螺鞭》等相關課程。同時,在原有的學科基礎課程加入《武術》課程,并融入地方衡水地區武術發展歷程及傳統武術簡介,專業主干課程滲透地方傳統武術文化,如,《武術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中加入衡水地區戳腳、形意拳概要、太極拳概要、梅花樁、棍、刀等武術器械套路等內容。另一方面,面對全校學生開設《傳統武術》《衡水地方武術套路》等課程,增強對全校非體育類學生關于衡水地區傳統武術傳承了解的意識,提升其對武術學習的興趣等。
2.2 整合傳統武術精華,編寫特色校本講義
衡水學院多次組織體育類專業師生,分組進行衡水地區及河北地區傳統武術調研。在對衡水地區形意拳、戳腳等傳統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的環境、傳承發展等了解的基礎上,提升師生傳承發揚的意識和精神,在收集民間很多傳統武術寶貴一手資料的同時,不斷歸類、整理和修復,以期還原當時該地區傳統武術發展脈絡和套路精髓,并已將民間調研資料形成校本講義及實訓指導書,為后期校本教材的提煉提供重要素材。
2.3 選聘民間傳統武術家走入課程
筆者所在學校非常注重民間傳承專家走進校園課堂。因為民間傳承藝人特別是繼承專家是衡水地區優秀傳統文化凝煉的代表,他們身上展現的不僅是傳統武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湛武藝,更多體現的是衡水地區的傳統武術精神。為了彰顯衡水學院特色辦學特點,多次聘請河北形意拳嫡傳人李文軍、河北衡水市傳統武術及太極拳研究會會長王木杭、衡水戳腳傳承人宋君杰等該地區傳統武術代表人物。并且聘請其為客座教授,為廣大師生進行一線教學、指導社團實踐、專題講座等。民間傳統武術家走入學院,不僅調動學生主動關注衡水地區傳統武術,而且更加激勵一線武術類教師努力強化自身技藝,共同感受傳統武術的博大精深。
2.4 強化地域武術精神的特色人才培養
在體育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不斷強化富于地域武術精神實踐的人才培養。首先,強化對該地區實踐資源的利用,與多個傳統武術傳承人合作,聯合舉辦衡水傳統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增加學生鍛煉實踐的機會,創設就業平臺,讓學生在傳統武術精神氛圍中不斷耳濡目染;其次,鼓勵體育類學生進行傳統武術方面的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激勵學生開展傳統武術方面的專業作品創作及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等,培養學生對傳統武術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傳承創新能力;最后,與學生一起組建傳統武術協會社團,在學習傳統武術套路的同時,服務廣大社區、鄉村進行展演、教學,增強學生對傳統武術的興趣及傳承宣傳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 樊慶崗.淺談傳統武術文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傳承與創新[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24-25.
[2] 胡長偉,單錫文.論傳統武術在普通高校開展的必要性及發展建議[J].搏擊(武術科學),2011(3):50-51,95.
[3] 金春霞.論傳統武術在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中繼承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困境[J].大家,2012(20):54-55.
[4] 伏靜.高校武術教學對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56-57.
[5] 韋霞.中國傳統武術教學在高校學生培養的功能淺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7):218,220.
[6] 楊文龍,李永霞.傳統武術在地方高校體育類校本課程中開發與利用現狀研究——以衡水學院為例[J].搏擊(體育論壇),2015(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