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淑群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小學語文的學習,很多地方就可以創設情景,讓學生體驗角色。讓學生在體驗中積極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我曾經在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采用了一些讓學生與文本人物交換角色,體驗不同角色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學習效果,現在總結如下。:
一、 一、扮演小老師。
小學生的向師性很強,對教師的喜怒哀樂都喜歡模仿。一二年級的孩子絕大多數喜歡當小老師。語文課里很多的活動我們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讓小老師帶領同學們完成許多的學習任務。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比如,:學習生字的時候,培養學生來當小老師,領讀,教讀等,學生覺得自己小小年紀就能當老師了,是非常認真負責的,也是非常樂意來教同學的。大家都愿意爭當小老師,獲得同學的支持和認同。
二、 二、當小導游。
生活中我們到某地旅游,都希望有導游帶領我們游覽。我們在學習寫景方面的文章的時候,不妨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當導游,帶領大家游覽美景。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學習效果也會很好。如學習《頤和園》,就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以導游的身份來帶領大家游覽頤和園,學生一定會非常自豪地引導游客在頤和園的美景里流連忘返的。
三、 三、扮醫生醫病。
在學習修改病句的時候,為了調動學生們修改病句的積極性,我們可以讓學生扮演醫生,句子就是病人,讓學生給句子看病找出病因,修改病句。平時學生都是自己生病到醫院看病,這次是自己給病句看病,一定會躍躍欲試,激情澎湃的 。
四、 四、開火車當司機。
在鞏固生字階段,我們可以讓學生當司機來開火車,開火車讀生字。火車司機要有高超的駕駛技術,當然要懂很多的知識,不然火車就會走走停停,旅客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準備階段,學生一定會為了能勝任火車司機的角色,出色地把火車開到終點,認真讀記生字的。這樣,學生的識字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例如,學習《酸的和甜的》一課,學習生字的時候,我就告訴學生,我們一會兒學習完生字,就要開火車讀去掉拼音的字娃娃,我要看看,那一列火車司機最認真,駕駛技術最好,能把旅客安全、迅速地從起點站送到終點站。學生們非常認真,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很快。鞏固階段,開火車時小心翼翼,讀得快,讀得準。儼然一位位火車司機,盡職盡責,讓人肅然起敬。
五、 五、當小作家、小詩人。
很多時候,學習完課文中某個片段的時候,我們要求學生馬上寫一個作文小片段。有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甚至是很難有好的作品出來。那么,下筆之前,我們除了要教給習作的方法,還要注意調動習作的積極性。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就是小作家,小詩人,我們也能夠寫出精彩的習作來。例如,學習課文《聽聽秋的聲音》時,我們學習文中內容,學習表達方法 ,讓學生親自聽聽關于秋天的聲音的錄音,然后告訴學生,我們就是小作家,小詩人,我們也能夠寫出精彩的習作來。學生一聽自己小小年級也可以當作家,詩人,自然就會文思泉涌,下筆如神。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自己就會自信地朗讀自己的作品。
六、 六、扮演課文中各種角色
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篇課文都是寫事情的文章,里面有各種各樣鮮活的人物都是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和表演的。我們可以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過程中交給學生表演的方法,引導學生去扮演課文中的人物,演一演課本劇,或者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表演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人物的喜怒哀樂,提高語文素養。
給孩子一根杠桿,他們就會撬動地球。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要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配合者。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扮演多種角色,扮演小老師、火車司機、小作家、小詩人、醫生、小導游、、、、、、……他們喜歡這樣的角色,他們喜歡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因為那里有無窮的秘密,無窮的魅力。他們用好奇的心情去體驗,去嘗試,去體驗不一樣的喜怒哀樂。充分讓他們體驗不同的角色吧,他們在體驗中學習語文,體驗中獲得語文素養,體驗中提高能力,體驗中得到熏陶感染,形成優良品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充分體驗不同的角色,能激活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