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君
培養一個知書達禮、舉止文明的孩子,是社會、家長和學校的共同愿望。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礎,也是人素質高低的體現。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可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習、生活、人生道路、人際關系有重要影響。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則會終生受益;反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你一輩子。那么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呢?
一、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兒童交往的對象主要是父母、教師和同伴。隨著小學兒童獨立性與批判性的不斷發展,他們不再完全信服成人的權威。作為班主任要深入孩子們心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觀察學生的言行,耐心傾聽學生的談話,了解學生的想法,分析學生的要求,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從而找到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切入點,然后進行引導。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不斷的跟進學生的新情況,體驗學生情感情緒,蹲下身來,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靜下心來耐心聽取學生的心聲。如果老師對學生的違紀行為只是一味地批評、大聲訓斥,會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當老師要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減少一些情緒化的語言和手段。少一些批評,多一些提醒和鼓勵,才能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二、用榜樣來引導學生良好的行為
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榜樣是一把尺子,一盞明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尤其是小學生模仿性能強,我們如果用榜樣人物的模范行為和優秀品德影響學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動,把高深的思想理論具體化,使少年兒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現實性的范例中獲得難忘的印象,就會對少年兒童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在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時候,榜樣尤其是老師的示范是無聲的力量,教師自覺拾起一片廢紙,扶正課桌椅等,學生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也會自覺去做,長期堅持,學生就會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不光動嘴去說服教育學生,更多的時候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如要求學生注意衛生保潔,不亂丟果皮紙屑。每天我走進校園,如果發現校園內地面上有紙屑,我都會很自然地彎腰把它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要求學生不要在樓道大聲喧嘩,我也是輕聲細語的對學生說話等等。總之,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老師應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
三、家校配合,構筑良好育人環境。
日本教育家福澤渝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家庭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規守矩,家長首先要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并注意盡量避免消極言行對孩子的不良影響。雙向管理學生主要采取定期召開家長會,主要內容是根據學期教育教學計劃,對家長提出必要的要求,了解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大意義,并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經驗,推薦一些教育方面的書籍,同時對家長提出要求:為孩子在家里創造必要的學習環境,為孩子做好榜樣。我還請了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長談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感受的經驗。提高家長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注意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改善親子關系,營造和諧的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家庭環境。學校和家庭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二者合一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進步了,家長也高興了。
四、注重持之以恒,循序漸進。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同時對于小學生好的習慣要極力強化;針對小學生的不良習慣應不厭其煩的督促;家長在家制止孩子的小毛病也要堅持始終如一,持之以恒,切不可想起來就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又聽之任之。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同時設計一些簡單、易行、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通過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實驗證明,一項行為習慣至少要經過22多天不間斷的訓練才能形成。可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長期堅持,反復訓練。
好習慣是人生財富,為人一生的成功與幸福助力,而壞習慣則是人生的債務,成為制約人一生發展的瓶頸。我們要讓良好的習慣融化到生活的每個角落,深入每個小學生的內心,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始終堅信: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獲到的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獲到的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獲到的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獲到的是一個命運。
通訊地址:廣東省豐順縣湯坑鎮僑思小學
聯系電話:13719978903 郵編:514300 郵箱:695780359@qq.com
工作單位:廣東省豐順縣湯坑鎮僑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