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俊玲
那時還在大學期間的我,為了補貼生活費,擔任了兩個孩子的家教老師,并和他們相處長達一年多。而后一學期,兩孩子和我聊天越來越少了。以前有什么事,都會迫不及待地喊道:“老師,老師,我跟你講,今天我們班的……”,那表情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真有什么驚奇的事。可現在,我偶爾注意到他們情緒不對時,詢問他們怎么了,可都不怎么會跟我說。而小女孩也再次回到我初次見她的時候,不太愛說話,很多事藏在心底。
有一次,我去他們家,催促他們寫作業,可女孩磨磨蹭蹭地拿出作業時,已經過去半小時了。寫作業的時候,男孩講到了動物——狼,一下吸引了女孩的注意,開始和男孩聊了起來。男孩對狼很感興趣,當他說到狼會說話時,女孩就不同意了。問道:“老師,你覺得狼會說話嗎?”我怕他們再這樣聊下去,寫作業的時間就更耽誤了,所以我讓他們先別聊天,等作業寫完了再聊吧。然后他們就不情愿地寫作業了。我開始陷入了沉思,這學期和他們相處的氣氛怎么就和以前不同了呢?以前的我總會很耐心地聽他們講些有趣的事,并一起參與他們的話題,時不時地問下他們:最近學校有沒有什么有趣的事。可現在的我越來越擔心孩子們做作業的時間不夠,也越來越沒耐心聽他們說的。
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侄子,也讓我想起了我小的時候。我的侄子才四歲,每當我回到家,他都很興奮。因為我學習的緣故,不怎么待在家,所以回去那些天,他會很粘我。和他看電視的時候,指著電視屏幕說:“姑姑,你看,魚呢!魚呢!”這時,我會很淡定的說句:“嗯,魚。”然后專注于電視劇的故事情節。大概感到無聊,他就出去和小伙伴玩了。沒多久,又跑進我房間,喊道:“姑姑,那人拿了我玩具。”“哎,這孩子就不能消停會,讓我好好看電視嗎?”心里想著。這時我經常回他:“就讓他玩會,等下會還給你的。”或者直接將這“麻煩”推給我媽,“你去跟奶奶說,讓奶奶幫你。”沒過幾天,他又和往常一樣,有事都找奶奶傾訴了,對我這個姑姑漸漸“冷淡”了。而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有點小事就驚動我媽,總是有十萬個為什么要問我媽,開始我媽還會耐心地解釋,慢慢的就說:“我不知道。”最后直接就變成:“你怎么這么多廢話。”后來,我的“廢話”確實越來越少了。
兒童具有很多奇妙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在未收到任何“打擊”的情況下,他們都樂于和周邊人分享,而家長不應磨滅孩子這一天性,教師更應該去傾聽孩子。當孩子跑來,匆忙地說到:“老師,老師,我跟你講…………”時,你應該面帶微笑地回到:“嗯,好的,你慢慢講,老師聽著。”為什么要去傾聽孩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了解孩子內心情感,幫助孩子適應環境
兒童心理發展指出如果在兒童早期生活環境中了解他的內心情感,那么這種兒童就更為聰明、活潑可愛,而且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強。在孩子向你訴說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和你一起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如果這時候,教師能夠認真的去傾聽孩子說的話,就能從中了解到孩子此刻的心情是高興的,還是難過的,并對孩子內心的情感做出恰當的反應,正確引導孩子的身心健康,幫助孩子適應他們周邊的生活環境。
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探究的興趣
孩子的成長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對周邊事物認識。在他們未認識這些事物之前,都對它們抱有濃厚的好奇心。他們會對自己不懂的東西,向他們身邊尊敬的人尋求幫助。如果這個時候,孩子來詢問老師,老師對他們的詢問置之不理或者敷衍了事,那么孩子的好奇心就會被泯滅。所以作為教師,要重視孩子向你傾訴的話語,針對孩子所產生的好奇心,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自己去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探究興趣。
三、更好地理解孩子,增進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認真的去傾聽孩子的話語,孩子也會感覺受到了老師的尊重。如果老師在傾聽孩子的話語后,再做出恰當的回應,孩子會感覺老師很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對于孩子,當你給予他這些感受,他會越來越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也越來越愿意和你接觸,把自己更多的想法去和你分享。所以很多的孩子所說的話,對于我們這些過來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或者說是莫名其妙,或者說是“廢話”,可那就是孩子的內心想法,那就是孩子所理解的世界。所以我們也要耐心地去聽孩子給你講訴的世界,去理解他們,這樣才能建立和孩子之間親密的關系。
教師除了去傾聽孩子說的話,還需掌握傾聽孩子的技巧,在與學生交流時,教師的一個動作和眼神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在活潑聰明的學生面前,教師要善于抓住其閃光點,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鼓勵其發揮性格優勢,培養興趣愛好。對于不愛說話的孩子,教師要仔細分辨原因,這類孩子往往性格內向、膽小。在一些性格內向或行為奇怪的孩子面前,教師要善于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有些孩子不想說或者不敢說的問題,教師要善于挖掘信息,猜測其心理,并且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幫助孩子解決其問題和困擾。教師不僅是孩子的傾訴對象和傾聽者,更是孩子的伙伴與向導。所以教師要善于掌握傾聽孩子的技巧,做到真正地在聽孩子講。
一、1.耐心地去聽孩子講什么
大多數教師在真正平等地對待孩子以及注意孩子自尊上表現還不夠。孩子學習和生活上有什么問題,在向教師訴說時,稍不如意,就被打斷。大部分教師不讓孩子把話說完,輕則斥責,重則打罵,對此,孩子只能將話咽回去。據某校的一項調查,70%以上成年人承認沒有耐心聽孩子說話,沒有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孩子說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他們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這樣教師就很難知道孩子所思所想,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就會無所適從。
孩子可能由于語言掌握得還不夠嫻熟,講話不夠清晰,這時候教師不能直接打斷孩子的話語,耐心地聽孩子說完。孩子也可能突然發現什么奇特的事,想要和你分享,但當你發現他要講的對你來說是很無聊的事情,并不奇特,千萬別灰心,接著聽下去,以他的角度,最后也許你會發現他講得真的很有趣。雖然只是孩子,但他們也有自尊心,教師認真地聽完孩子講什么,不僅體現對孩子的尊重,也體現對孩子的肯定。只要你認真地以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你就不會覺得孩子講的是“廢話”,所以先培養自己傾聽孩子的耐心。
二、2.細心地去聽孩子講什么
聽孩子說話,除了要耐心外,還得細心。教師不能聽完孩子的話就完事,還得從孩子講的內容里面聽出孩子的“弦外之音”,細心地發現其中的問題。敏銳地找出孩子話語中你想要了解到的信息,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這樣才能密切地關注到孩子周邊所發生的事,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更加容易。
三、3.理解地去聽孩子講什么
孩子之所以跟你講這些內容,是迫切地希望得到你的理解。所以在聽孩子講話的時候,你要以理解的態度去傾聽。大人往往低估了孩子,常認為孩子講的內容很無聊,很幼稚,他們的想法也不能像我們大人這樣成熟。但這種想法是錯的,孩子的思想是千奇百怪的,他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著很多的想象,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孩子的想法往往更具有獨特性。所以,教師在無法理解孩子所說的話時,要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聽完孩子去解釋那獨特的想法,你也許會驚奇地發現孩子居然能想到這些方面,從而感嘆他們是多么的厲害。
四、4.用心地去聽孩子講什么
孩子在講話的同時,還須我們用心去傾聽。在孩子講的時候,我們須用心地做出相應的回應,不能敷衍了事,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我們是在用心地聽他在講。當他興高采烈地把魚指給你看時,你應該也像孩子那樣,覺得發現自己認識的東西感到很興奮,回應他:“我不僅知道那是魚,我還知道那是什么魚。”這樣的方式不僅對孩子的發現表示認同,還傳授給孩子相關的知識。這種建立在孩子自己發現基礎上,將孩子感興趣的內容教給孩子的方式也更容易讓孩子接受,知識也更易理解。
所以去聽孩子講什么,不是給自己添麻煩,反而是教師和孩子溝通的一個重要樞紐,也是教師理解孩子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要善于傾聽兒女的心里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善于以身作則去教誨和引導,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成為孩子們心中的“知心朋友”。多多傾聽孩子的心里話,讓孩子在成長的路少幾分迷茫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