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芳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究竟能不能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我對“自主學習”有這樣的理解:“自主”即做學習的主人,主動積極地學習,充分體現學習的自我控制性。學生自主的“自”,不啻個體,更重要的是群體。學生自主學習,其心向是主動、積極的,學習成為他自已的事,是自已做的事。那么,是否不要老師了?不,老師更重要,只是不再主要做“一講一底”“一問到底”的工作,而是要扮演一種全新的角色。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是學生間互動的學習,學生的自主,能動和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的學習,這才能讓學生在自主的空間里展示個性發揮潛力。
一、全方位解放學生,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學習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尤其是文學作品的教學中,教師多從自己的主觀出發,生怕學生讀不懂,學不好,往往不厭其煩地分析、講解、提問。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只有被動地接受,往往是疲于聽講、記筆記,作答,至于被老師“咀嚼”過了的優美的語言和情感則在學生那里變得索然無味了。《月光曲》以其形象生動的語言,豐富瑰麗的想象和優美動人的意境一直被選入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材。要讓學生很好地把握這篇優美散文的特點,并由此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就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教學藝術。如《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教學,我安排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反復地朗讀,仔細地品味,并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探討。在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播放音樂讓學生閉目欣賞《月光曲》,用心去感受。伴隨著和諧優美的曲子,學生很快進入了愉悅其耳目,激動其心靈、開發其智力的境界。這時,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說說聽了樂曲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興趣高漲,各抒已見。有的說,看到了調皮的孩子;有的說,看到了跳舞的小魚;有的說,看到了漲潮;有的說看到了出海的探險家……真切的體驗,真實的感受,是心靈的交匯、情感的碰撞,在這一“想”一“說”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展。教師的放權,讓學生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
二、讓學生在自由選擇中學習,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教師應創設一個和諧而又寬松的情境,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學習探索,自由表達自己在探索中的所得、所疑、所惑。如人教版第九冊《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教學,在自主、平等的氣氛中,我通過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自學,然后讓學生自由地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沒懂;你最喜歡哪些詞語或句子,有什么想法。學生少了老師的學習方式的規定,學習起來自由度大了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學習,可以邊讀邊想,可以寫寫、畫畫、讀讀,也可以結合查找資料解決問題;還可以找要好的同學邊演示邊討論……,學習的方式多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也就多了,想象的空間更廣闊。自然,各種有創見的問題就有可能被提出來;作者為什么選擇小艇來寫?小艇有什么特點?課文從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術?為什么說小艇與人們生活有著密切關系?……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課堂上充滿了生動和樂趣,形成了主動、生動和互動的濃烈氛圍。同時,我使用鼓勵性語言無疑為學生自主學習注入了催化劑,學生學得投入學得認真,真正在學習中體驗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自豪感。
三、讓學生有個性地學習
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就是能自己主動地而不是他動地,被動地學習,是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強烈的學習動機,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一種學習方式,是一種“要我學”為“我要學”“我不行”為“我能行”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十分重要的,而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和能力,是激發這種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發展潛能的一個重要方面。思維一般都從發現問題開始。“學貴有疑”,有了疑,才能產生為解決問題去進行思維活動的需要。這種需要越迫切,思維活動就表現得越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去分析,解決問題,能使思維活動得到活躍開展。如在教學《撈鐵牛》一課時,就有學生對“懷丙打撈鐵牛的辦法好”提出了異議:“懷丙和尚撈一只鐵牛需要兩船泥沙,撈八只就需要十六船泥沙。那么多的泥沙鏟到黃河里,會阻塞航道,還會污染河水,這還算是好的辦法嗎?”對于這類型問題教師應積極鼓勵,決不讓學生因問題膚淺、簡單而受到嘲笑、責難,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設疑,才能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長進,有所創造。
四、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促進自主發展
學生的學習程序性知識和學習陳述性知識的過程,是一個由操作技能向心智技能轉化的過程。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鼓勵學生自由地發揮想象,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釋放,讓學生在嘗試活動中自主發展。如教學《鯨》一課,這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說明文,在教學中,我基本放手讓學生自主實踐:先讓學生細讀課文,嘗試畫出須鯨、齒鯨、鯨睡覺時的示意圖,然后結合學習課文,嘗試發現鯨的有關知識,學生處于積極,興奮的活動狀態,都能學有所得,找得很全,使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悅,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提倡自主學習不等于學生自我孤立地學習,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必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好奇心。求知欲和進取精神,逐漸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慣,滿足他們因個體差別所帶來的學習需要,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