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明
在山區學校擔任校長已經有20多年了,這些年,從農村到縣城,我經歷了各個層次的學校管理工作,期間也遇到了山區學校管理中所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如何改善山區學校的辦學環境?如何創建平安和諧校園?如何減低地區間教師收入的差距?如何解決辦學經費不足的困境?如何培養學校的管理者等。本文就所遇到的問題做一次總結和分析,希望能在山區學校管理困局中尋得突破口,為山區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意見參考。
一、如何改善山區學校的辦學環境?
山區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程度相對經濟發達地區更薄弱。教學設備簡陋、陳舊且嚴重不足,是山區學校普遍存在的現象。我校是清遠市一級學校,共有學生1552名,但卻只有兩間多媒體教室,教師到多媒體上課經常出現撞課現象。為避免撞課讓學生白跑一趟,教師干脆把學生留在課室上課,許多圖形、科學等演示光憑教師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地比試勾勒,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落后的設備,殘舊的配置,根本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一整間學校六十多名教職工,只有四臺電腦,一臺還時常罷工的打印機,因為教學需要教師常常需要上網查閱資料,電腦室經常排成了長隊,很多時候花了時間,還辦不了事,教師怨聲不斷。資金短缺不但硬件跟不上,連基本的設施也不盡人意。學校的窗戶是老式的玻璃框,經受數年的風吹雨打,早已框松玻璃落,未掉落的也已不能避風擋日。
我教了33年書的地方是位居于粵北的群山中的連州市,這里山里交通不方便,經濟欠發達,是省的貧困縣(市)。這里的孩子們沒見過火車、輪船、飛機和許多現代化的東西,學起知識特別是在寫作文中困難重重。怎么辦?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是校長的責任。常言道:辦法終必困難多!首先我打聽到當時番禺市是我們市的扶貧對口單位,于是我就想法和番禺市轎鎮中心小學校聯系,到他們學校參觀學習,和對方的班子建立深厚的友誼。后來在市轎鎮中心小學的捐贈幫助下,我們學校成了連州市農村小學中第一間有電腦的學校。通過這些電腦,使得我校全體師生開闊了視野,掌握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在農村小學當校長還必須與當地干群處理好協調關系。我曾經工作過的元潭小學是一間沒圍墻,學校環境,教學質量排后三名的薄弱學校。由于學校和村委會的關系做的比較好:如我們開學的收費標準先向村委會公布,聽取村委干部的意見,和村委干部商量什么時候放農忙假比較合適,等到村級選舉時,我們還幫忙印選票等,派老師下村幫忙做好選舉工作……。在后來學校擴建需要征地的時候,村委書記帶領班子千辛萬苦的說服了村民,以3700元一畝的超低價征得十畝地,還建起了圍墻、200米環形跑道、籃球場羽毛球場和花園,環境改善了,老師安心教學,后來幾年學校教學成績不斷提高,還首次被評為連州市的先進集體!
二、如何創建平安與和諧校園?
近些年來,學校的安全問題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作為校長,每年開學都會與上級主管部門簽訂《學校安全工作責任書》、《計劃生育工作責任書》、《師德師風建設責任書》、《消防安全責任書》、《防溺水責任書》等。一份責任書就是一份沉沉的責任。我們學校每學期開學和放假都由學校寫一份給家長的公開信,說明說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學校和家長的職責和建設性的意見;每次放學,上課老師都要進行安全提醒,在學校大門口在醒目地方出示安全提醒牌,防患于未然。由于我們學校的門前是跨省要道,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我們積極地向關工委反映,爭取到熱心企業家贊助全自動可移動紅綠燈一座,這有效減輕了學校因上學放學造成的安全隱患,同時我們還努力爭取到交警中隊和我校進行警校聯防,每天上下課時保證都有兩名交警在學校門前值班,這樣交通安全事故就很大程度低減低了。此外,我們還多聘請了一位保安員,以加強內部防范。上課時兩位保安員在大門口值班,下課時則抽調一人到操場巡視,預防小學生因小事出大事,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放學時,老師的機動車一律延遲20分鐘出學校,避免交通事故在校園發生。加強體育課的安全防范,老是師必須認真做好各種準備動作。,上課時不能讓學生離開自己的視線,出現意外事故要第一時間報告領導和送醫院救治。堅持每學期進行兩次以上的安全演練,三次以上的安全專題教育,使孩子們真正懂得珍惜生命,在思想認識上為安全校園奠定基礎!
三、如何減低地區間教師收入的差距?
用好現有教師,穩住關鍵教師,吸引急需教師,儲備未來教師——這是一項令人敬佩的學校人才策略。山區學校卻逐漸步入了管理瓶頸,教師老齡化,職業倦怠感嚴重,新鮮血液得不到補充,教育界里里外外充斥著,無奈與枯燥。深究其由:待遇不均首當其沖。
教師一份光榮的事業,但是師范專業的大學生從事教育行業的人員卻越來越少,志愿到鄉村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更是鳳毛麟角。痛定思痛,人才流失,不是一間學校,一個社會,而是一個國家的損失。山區的教師累月駐守邊區,不辭勞苦;老年教師嘔心瀝血一輩子,無怨無悔。但是,今天我們在三尺講臺耕耘著,明天培育祖國之花的重任交予誰?提高教師待遇,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刻不容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譜寫祖國未來的詩篇需要教師,更需要無后顧之憂的教師。筑巢引鳳,周公吐哺——合理任用人才,最大限度發揮人才作用,能者多勞,不能者下,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建立健全的獎罰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個人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實現個人價值。
四、如何解決山區學校辦學經費不足的困境?
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為各鄉鎮學校設備添置,加強教師調配,加強師資、設備等資源共享,只有加大財政對教育事業的投入。2005年,教育部部長周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到中國教育亂收費的根源之首,就是“教育經費的財政投入不足”。進入21世紀后,國家教育投入依然“年年實現不了占GDP的4%”,這塊難愈的“硬傷”,既成為各界詬病我國教育投入不足的靶子,也成為坊間把“教育的戰略地位”解讀為“略占地位”的旁證。
因為學校缺乏資金,清潔用品也需一一列舉清單上交上級部門,上級批復后方可購買。這學期開學近一個月了,這部分資金依然未到位。許多班主任反映班級已無清潔工具打掃教室了,建議學生輪值時自己從家里帶清潔工具回來打掃。部分家長見狀,致電學校,表示愿意捐款給學校,讓學校購置清潔用品。學校召開班子會議,感謝家長理解支持學校工作,但是捐款事宜卻得請示上級,按照正常渠道才可進行捐贈。家長卻認為,金額不大,卻手續繁多,耗時過長,只得放棄。于是等待資金到位的日子變得習以為常的煩躁焦灼。
資金不足的影響是巨大的,其引發的連鎖問題是城區校舍滿足不了迅速增長的生源。農村生源不足,校舍空置,城區生源卻有增無減,師資力量滿足不了生源需求。政府不允許學校私自招聘教師,學校也無資金聘任教師。這就造成教師與學生比例的失衡,最總不利于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均等化進程。
五、如何培養山區學校未來的管理者?
辦好一間學校,首先取決于校長,校長要管好學校就必須要挖掘人才更會培養人才。我覺得要培養學校的管理者,一是要壓擔子,對這些準干部,首先領導要經常留意他們的思想動向,及時找他們談心,組織他們參加政治學習,提高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覺悟。有意識的讓他們參加各種比賽,上優質公開課,點評課例,撰寫教學論文,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二是知人善任。要根據個人的特長,任命他們擔任大組長、級長或大隊總輔導員甚至是副主任、主任職務以提高他們管理能力。三是上級主管部門根據學校缺校長的需要,在進行考察,民意測驗,送去參加校長培訓班,方可榮任校長!實踐證明,通過這三部曲培養學校管理者是行之有效的。近年來,我很榮幸地培養出了唐建峰等老師在內的6名連州市的學科帶頭人,以及先后培養了4名正副校長、7名主任和3名教研員,他們很多都成了連州市乃至清遠地區教研工作的中堅力量。在看到這些喜悅成績的同時,我也不得不思考當前人才培養中存在問題:山區里聘任校長有時候不夠嚴肅認真,比如一些鄉鎮,有三分之一的校長沒參加過校長培訓班的學習,也沒當過中層領導,個別連課都上不成,卻堂而皇之的當上了校長,這樣的直升機型的領導又怎么能管理好學校呢?
總之,山區教育要趕上珠三角等地區實現新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與困難還是非常艱巨的。教育事業必須要摒棄陋習,弘揚優秀文化傳統。總結問題、分析問題,最終是為了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教育部門和學校管理者必須拿出改革與創新的勇氣,通過多舉措切實加以解決,努力實現山區教育新跨越。
參考文獻:
1、《請到廣東連州教師當中了解教師工資情況》
網址:http://wz.nfdaily.cn/Content/83159.htm
2、《請到廣東連州老師當中了解連州教師分流情況》
網址:http://wz.wen.oeeee.com/Content/138803.htm
3、《南方日報》2012年11月16日廣州觀察·城事
4、《瞭望》新聞周刊 《緣何教育財政投入占GDP比例達4%目標難實現》(2011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