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婷穎
摘要:依據小學語文學科特點,本文著重從三個方面切入研究:一是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二是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三是借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最終達成培養小學生的除聽說讀寫思能力之外的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素養。形成獨具特色的小學經典誦讀校本教材,并實施推廣。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培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那什么是“語文素養”呢?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素養加上“核心”后,除了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知識、能力之外,還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由此,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那么,作為一名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實踐過程。: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如果能激發出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欲,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
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對于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學習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讓學生收集寫景狀物的經典散文;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等。在學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
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采用學生表演體驗法,在講臺上放幾張白紙作為搭石,白紙以外的區域是溪水,讓三五個學生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在再現情境過程中,將學生分兩組,一組學生與我配合默契,很直觀的感受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則故意打亂腳步,讓后面的學生步伐大亂,掉進溪水中。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愿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還會要求學生對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慢慢走進盲女孩安靜的內心世界。并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盲女孩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這樣即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也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課余自由背誦一首詩歌。課前請一名學生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誦讀。譬如《詩經》中的重要篇目《關雎》《相鼠》等二十余篇,大部分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木蘭詩》《將進酒》《長恨歌》等長篇巨制部分同學也能出口能誦。古代經典散文如《資治通鑒》(部分)《陋室銘》《出師表》《愛蓮說》等,現代詩人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余光中的《鄉愁》、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歡的篇目。
課堂閱讀和課外經典詩文的積累教學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還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在“潤物細無聲”中幫助孩子們解決了積累優秀詞句少,書寫、語表達能力差等問題,實實在在地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學識修養、人格修養。
三、借助網絡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在廣泛閱讀和積累的基礎上,學生們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文學底蘊。那么,如何讓孩子們能夠將厚積的文學轉化為優秀的習作呢?
1.撰寫、交流讀書筆記,提高寫作水平
結合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實際情況,要求每個孩子每讀完一本書都要至少完成一篇有質量的讀書筆記,經過自己改、生互改后,在班上進行讀書筆記交流活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寫出的讀書筆記又各不相同。這樣的交流活動對幫助學生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2.利用媒體資源,激發創作熱情
每次習作,選擇部分同學的作文面批精改,參加各種征文比賽,或上傳到自己的空間。我也同時將這些好的作品上傳到家長QQ群和互聯網上進行交流展示。學生認為這是一種榮譽對老師充滿親近之情。這樣的舉措能加強學生寫作的興趣,更愿意主動去寫更好的作品。這樣,學生的寫作欲望被充分激發,會讓創作成為自發的行為。
經過數年的堅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級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和語文能力有明顯的進步,課外閱讀和積累方面也明顯超出同齡的孩子,部分同學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詩;作文思路清晰,文筆流暢。語文核心素養教育實踐活動,為孩子們在文學積淀、文章修養和文風、情趣風格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