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朗讀在低中高3個學段中分別作了這樣的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正力顯了新課程提倡的“各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
但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朗讀往往成為匆匆過客。教師有時會忽視朗讀訓練與指導,學生對朗讀也表現出了隨意性,根據語文學科傳授知識與提高思想境界相統一的特點來說,這直接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一篇文章,不論是事情的記敘、人物和情境的描寫,還是事物的介紹說明,觀點的闡述和議論,都直接或間接,直露或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傾向,對學生起思想導航和激勵作用,產生美感和豐富的想象,使學生不斷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這些情感體驗多數是學生通過朗讀來獲得的,如果忽視朗讀就影響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不重視朗讀,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讀,很難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讓學生在積極心理狀態下去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去感受課文的藝術感染力。在學生朗讀過程中,如果沒有教師意識滲透和恰當點拔,同樣會影響學生思想的升華。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是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個重要手段。事實證明,重視朗讀訓練有許多好處。
第一,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實際上,不論是放錄音或是教師范讀,還是學生試讀,只要朗讀得好,創造出情境就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進入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從而使他們受到感染,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第二,有助于學生深入體味課文的思想感情。有經驗的語文教師總是在朗讀中引導學生推敲課文(包括詞句、段落、篇章)的含義、情調、韻味,想象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和情緒,從而把自己當成作者,靠朗讀代替作者講話,代替作者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抒發情懷。毫無疑問,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味。
第三,有助于密切讀與寫、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聯系,提高表達能力。朱自清講過“朗讀對于說話和作文也有幫助?!笔聦嵣希首x就是語音、語調、速度、節奏、力度的訓練,這對于提高表達能力有直接作用。例如,一個演講者只要善于把握正確的語音,掌握好平直、升昂、降抑、曲折四個基本語調,處理好速度快慢、停頓、節拍、輕重音力度,就會收到良好的表達效果。
朗讀是培養語感的一種好方式。不斷進行朗讀訓練,就可以增強對語音的感受能力。增強對語言規范的敏感性和鑒別力。如果這種語感形成了,只要聽到詞不達意,生硬不通的句子,馬上就會從接受角度感到不適,甚至加以排斥。俗語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古人修改自己的詩文也從朗讀上加以推敲,杜甫就“新詩改罷自長吟”。
由此可見重視朗讀訓練教學的種種好處,那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把學生引入最優的朗讀境界,真正在教學過程中落實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的有效參與呢?
一、制定準確的朗讀目標,讀出層次
針對學生認知起點,注重朗讀指導的層次性、漸進性和規律性。有教育專家指出對于一篇新授課文要把握好4個朗讀層次:(1)認讀讀正確,掃清朗讀的基本障礙;(2);課文讀得流利,感知語言的基本意思;(3);精讀有情感,培養有感情朗讀的能力;(4);熟讀記于心,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在朗讀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語感發展規律,讓學生自由讀、探究讀、合作讀、體會讀,真正把朗讀的權利交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運用多種朗讀方法,讀出樂趣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竭盡所能地制造機會開展多樣化形式的朗讀,可采用個別讀、小組讀、男女讀、角色扮演讀、競賽讀的諸多形式和齊讀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感受朗讀的樂趣。
三、激發真實的朗讀情感,讀出個性
感情朗讀是感悟語言的一種有效方法,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心靈碰撞的激發。其實不同的學生因為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萬別,對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體會是不同的,朗讀的處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說“有感情的朗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 并且還可以通過教師范讀、語言描繪、音樂渲染、信息技術等方式創設情境。
學生在情境中讀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我”。這樣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又情不自禁地走進教師創設的情境里面,何愁學生沒有朗讀的激情,沒有自己的獨特體驗。
四、立足學生的發展,給予實效的評價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展和培養別人的情感?!币虼?,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同樣,有感情朗讀的激發也在于教師評價語的激勵。
有效的朗讀訓練教學,能使學生從中感受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當然,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這是靠日積月累、勤讀、多思、反思實踐、不斷提高的結果。所以語文教師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多訓練的前提下求得質量。為此,教師首先要研究課文,按照朗讀的要求做好準備;其次,要有計劃地安排好師生朗讀活動,使讀、議、點拔、講析有機結合起來,確實讓學生從實感經驗到理性上把握好什么是最好的朗讀。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彼栽谛W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有效的朗讀教學,是非常必要的。這可以為學生以后的語言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培養語文素養。
作 者: 謝淑
單 位:江西撫州高新區金巢實驗學校
聯系方式:13979494980
電子信箱:2584391026@qq.com
通訊地址:江西省撫州市高新區金巢實驗學校
郵 編:3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