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芳芳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而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基礎。所以說,在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更甚是。同時,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所以它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識字產生積極的興趣,了解識字的重要性,他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幾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得出的結論:立足課堂,激發孩子對識字的興趣,教給孩子識字的方法,培養孩子識字的能力。
一、營造快樂氛圍,激發識字興趣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他們樂意學。新課程還呼喚有情趣的語文教學。教育心理學也指出:兒童主要是以形狀、色彩、聲音、感覺進行思維的。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生字寶寶”或“生字伙伴”等等,孩子喜歡的名詞,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化成了交朋友或是打招呼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二、創設游戲活動,快樂情景中識字
教育學家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因此,在識字教學中開展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身心處于一種愉快的心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他們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設計巧妙的這些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得學習生字。
①、1.找朋友、連一
連。由教師設計游戲規則,讓學生將生字與拼音相應的連線或結合,或將生字的偏旁和另一半連線,這樣可以檢查學生的識字效果,還可以激發學生識字的熱情。
2.②、猜字謎、編字謎
。可由教師出謎語或學生自編謎語,互相猜謎語,在游戲中評比出“猜謎大王”和“編謎語大王”。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編一些幫助學生識記,以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編一編。例如“問”字,可編這樣的謎語:“一進門就開口說話”。又如:教授“清、晴、睛、蜻”時,可以編成這樣的謎語:“有水水才清,有日天才晴,有目眼睛明,有蟲是蜻蜓。”猜謎時,學生無論猜得出或猜不出,往往會開懷大笑,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③、編兒歌、編順口溜
。如在區別一些字形時,引導學生編成“木禾只差一撇,千萬不要混淆。兔子長著短尾巴,豎彎鉤上一點趴。小鳥不能沒眼睛,頭上一點要看清。”
4.對于形近字“喝、渴”,經過我們師生共同努力,編出了這樣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喝水要用口,科勒要找水。”編順口溜、編兒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其間,說話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會有很大提高。
④其他游戲
。例如“摘果子”“開火車”“奪紅旗”“貼字”“我當小老師”“擊鼓傳花”等等都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在直觀體驗中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克服了傳統教學形式單一的弊端,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可以使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和具體。艷麗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還能很快領悟字詞的意思。摘星星游戲也深受同學們的喜歡,教師利用多媒體制作生動、趣味的畫面,畫面上有五彩的星星,根據學生的需求,點擊星星,隨即在星星里閃現出詞語,學生只要讀出,電腦里就出現表揚他的話:恭喜你,你摘到星星了。然后又是“啪啪啪”的掌聲,拍的學生心花怒放,有學生讀不出,屏幕上就會傳出鼓勵的話語:繼續努力,別灰心。學生們做這種游戲時很開心。詞語在不知不覺中都掌握了,學的輕松,學的扎實。另外利用動畫情境,分析結構,運筆示范,把比較抽象的起筆、行筆、收筆等過程直接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他們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思維就會活躍,記憶也就深刻。
四、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
教學是以動態形式呈現出來,而結果則以靜態形式存在于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為了孩子們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樹、村、楊”,“打、抱、扔”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學生區分“木”旁和“扌”旁的表意功能。告訴孩子們“木”旁表示與樹木有關的意義,“扌”旁表示與“手”或“動作”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的掌握帶有“木”旁和“扌”旁的漢字了。在很多的識字教學中,歸類識字也是一種很好的識字方法,教給孩子去歸類遇到同類字他自己就會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識字了。
五、聯系生活,在開放中識字。
識字并不是獨立的語文教學環節,如果只局限于課堂上的識字,只局限于書本上的識字量,那是遠遠不夠的。生活處處有語文,要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大語文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渠道識字,在開放中識字,不斷擴大識字量。社會文化生活中處處有文字,走在校園,墻上大字標語,中國地圖,世界地圖,黑板報上的少先隊專刊、各種宣傳欄;走出校門,大街上的各種廣告牌、標語、街道名、商店里各種商品的包裝、說明等;走進家里,各種報刊、雜志、電視上的廣告、字幕等。漢字就在生活中,它無處不在,要鼓勵學生多問問、讀讀、認認、記記。
為了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在生活中認字。教師可以:1、讓學生自制“識字小報”,讓學生動手剪剪、帖帖、畫畫、寫寫自己的課外識字成果,并舉行評比,看誰識字最多,變“要我認”為“我要認”。2、自制識字袋,每個學生可以自備一個自己喜歡的袋子,里面收集自己認識的字。“識字袋”記錄了學生識字的點滴進步。3、開展“識字”專題活動。如“我的玩具展示、水果王國、動物王國、蔬菜王國“等識字專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交流識字成果,學生易記易學,并且興趣濃厚。
總之,識字教學不能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讓學生覺得是一種負擔,而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在體驗成功與樂趣中,讓一個個方塊漢字,化為一個個有個性、有生命、充滿智慧的東西,進入孩子的世界,走進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