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教育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民主和諧、積極主動、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充滿活力的語文教學課堂。教育研究和實踐表明,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字:語文教學 自主學習 能力 培養
現代教育思想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主學習,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組織下,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古人云:“善知者不如樂知者。”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創設相應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樂于參與學習,勤于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
教學《藍色的樹葉》時,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不同顏色的樹葉,讓學生觀察并說說有哪些顏色,然后再說說還見過什么顏色的樹葉。學生一個個爭先發言,興致很高。這時我趁熱打鐵:“同學們見過藍色的樹葉嗎?”生齊聲:“沒有!”學生的回答堅定中帶有幾分疑惑,我相機出示課題問道:“藍色的樹葉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接下來的教學很順利,效果相當好。
二、營造環境,增強自主意識。
首先,優化學習環境,使學生利于自主學習語文。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是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必要條件。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學生進入主體角色的外因,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有利于一切教學活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和藹可親的教態、良好的情緒、寬大的胸懷、聰明的才智,要用耐心和愛心去尊重、理解、愛護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這樣,學生的身心才能獲得自由和解放,他們也才會以一種輕松愉悅的心境,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其次,創設活動環境,使學生便于自主學習語文。活動是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表現、確證的基礎。學生有活動的時空,有質疑的權利,有展示的舞臺,就有了更多的感知、觀察、思考和探索的機會,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調整自己的目標,使教育指令、外來知識內化為自己新的知識能量,自主學習能力便能得到較好的發展。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活動的內容和機會,而《語文園地》則是活動最豐富的環節。“我的發現”“口語交際”“展示臺”都是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展示的平臺,只要教師設計和組織得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第三學段的綜合性學習也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搭建平臺,創造交流機會。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有所收獲,就會產生喜悅,如在這時再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自主學習成果的機會,將會更好地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展示機會的最好途徑就是讓學生與老師和其他學習共同討論交流。共同探討新方法,交流學習體會和學習材料,互相幫助。在指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主動性,讓學生談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情,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收獲自主學習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更樂于自主學習,更善于自主學習。
教學《荷花》一課,在朗讀感悟“百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一句時,我先讓學生結合句子說說“冒”是什么意思,再出示句子“百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長出來”,通過對比讀,學生體會到“冒”字比“長”字用得巧妙。我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讓學生說說可以用哪些字來替換“冒”字,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有的說“鉆”,有的說“竄”,有的說“擠”,有的配上動作帶著體驗來讀句子,這時我才真正意識到學生才是這節課的主體,我不過是個配角。大膽放手讓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自主學習,在探究中快樂的成長,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就能煥發出生機和活力,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四、指導學法,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指導自主學習的方法。自主學習主要是自我學習體驗,而自我學習體驗就應有一定科學合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科學合理的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收獲成功的喜悅,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從而樂于獨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比如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教師可先教讀,學生仿讀,注意糾正學生字音、停頓及朗讀情感、語氣,做到字正腔圓,輕重緩急得當。如遇生字詞則引導學生應用工具書查閱字音、字義、詞義,引導學生在逐字、逐句朗讀中邊讀邊思考,讀懂課文,讓學生養成邊朗讀邊思考習慣。當學生掌握一定朗讀方法后,教師由教讀變為引讀,著力于引導,設置一定問題讓學生應用所學方法自己朗讀與閱讀分析。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習在關鍵、重點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在朗讀中把握課文內容,而且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與方法,為以后的自主學習奠定良好條件。會學比學會重要,會學從而樂于去學,自主去學。
其次是,指導學生自學設疑。現代教學要求我們教師不僅傳授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我們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稱為學習的小主人,而指導學生自主設疑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給予必要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學教材,發現并思考問題,學會學習。這是學生主體地位是否得以充分體現的根本標志,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設疑時安排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教師出示自學提綱方法、示范,師生共列尋疑題綱,學生自列尋疑題綱。教師提綱示范,緊扣教材,線索分明,重點突出,富有啟發性和現實性,激發和指導學生在自學教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他們質疑“學貴有疑,小疑則進,大疑則大進”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內化學生的語文素質,教師還應經常地巧妙地設計問題,以誘導學生的優點,使學生感到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增長知識學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其學習心態有很大幫助。學習能用質疑的方法,自學指導學生根據課題質疑,從難點處質疑,從關鍵處質疑。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教師重在指導,不包辦代替,重在疏導,不任其自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潛能,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把學生培養成為會學習、樂學習的小主人。
作者:楊佳祥
單位:武定縣近城小學
地址:云南省武定縣獅山鎮文昌路20號
電話:159 8782 2899
郵編:6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