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權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揮80%—90%,甚至更多,其行為往往具有親和力,能接納別人,別人也能接納他。可見,在轉化后進生的工作中,表揚激勵的運用極為重要。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各自的閃光點,適時加以表揚,滿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里需要,為轉化創造契機,循序漸進,實行人性化教育。
一、注重觀察,善抓亮點,恰當地表揚和批評
肯定后進生身上的亮點,是對后進生成功轉化的關鍵。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雖然后進生某一方面表現較差,但是其有可能在其它方面卻表現出色。
2011年,我當五年級的班主任時,班上有一個學生叫吳海明,他平時課堂紀律差,學習成績差,是一名典型的“雙差生”。可我發現,他雖然調皮好動,但是活潑開朗,特別是字寫得好,繪畫能力強。因此,我有意識地讓同學們在推薦班干部時,讓他當上宣傳委員。他意識到自己被賞識后,干活的勁頭就更大了。看著他的變化,我找他進行了一次傾心交談,適時鼓勵他說:“班干部只有事事以身作則,既要宣傳工作做得好,學習成績和紀律也要好,才能在同學們面前更有威信。”通過交談,他明白了這些道理,慢慢地把壞習慣改掉了,成為同學們心目中真正的好干部和好同學。對于他每一次的進步,我都及時表揚和鼓勵他。
二、要有耐心,辯證看待,尋找亮點,因勢而導
一個班主任做后進生的思想工作,要充滿愛心,要有持久的耐心。在教育轉化差生的過程中,要講究教育藝術和方法。對待問題要辯證看待,尋找亮點,因勢而導。
我曾經教過一個學生叫吳光飛,他無心學習,經常隨意缺課,上課不專心聽講,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經常不交作業,甚至隨便打罵同學。有一次,一個被他欺負的同學“告”到他家,其父母批評了他幾句,他竟負氣出走。對此,父母認為他不可救藥,而同學也很討厭他。我找他談了幾次,但收效甚微。可是,我并不氣餒,經驗告訴我,一些孤僻冷傲的學生自卑心理往往很強,而且具有逆反性。他們表面拒絕朋友,冷淡,其實他們的內心渴望擁有友誼、關愛和肯定。于是我決定改變方法,試著與吳光飛交朋友,盡量在生活上關心他,學習上幫助他。我經過細心觀察,發現吳光飛同學有時也肯為班集體做點好事,但是同學們不理解他,瞧不起他。他感到很委屈,又“舊病復發”。我并不放棄對他的教育,相信用我的熱情定能熔化他的冰層。于是我仍耐心幫助他認識錯誤,并勸他與同學要真誠相待。同時,我也教育全班同學要主動關心吳光飛同學,幫助他克服缺點,卻不能嘲笑他。我根據吳光飛愛勞動的優點,因勢利導發揮他的積極性,讓他協助班長管理班里的衛生工作。又一次,吳光飛因清潔衛生的事而動手打了一位同學,我沒有立即責備他,而是深入調查,尋找原因。原來那位同學打掃教室后,把垃圾從樓上扔下來,吳光飛勸那位同學把垃圾撿回,可是那位同學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嘲笑他,叫他外號,結果吳光飛一怒之下動手打了那位同學。我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吳光飛打人的前因后果,指出他打人是不對的,責令他向那位同學道歉,同時也表揚他敢于堅持原則。吳光飛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后感慨地說:“我想不到班主任批評了我,又能原諒了我,我再也不能打同學了,今后一定要改正這個毛病。”經過我一段時間的耐心教育與幫助,吳光飛終于有了明顯的進步,學習比以前勤奮,成績也有了提高。他的家長高興地說:“我的孩子有進步了,感謝班主任吳老師對他的關愛和教育。”
三、培植自尊心,樹立自信心,促進后進生的轉化
由于學習成績差,課堂紀律差,而后進生往往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但其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和信任,更加渴望個人的自尊和自信不要受到別人的侵犯。因此,班主任要尊重他們,尋找他們的閃光點,激勵他們的進取心,相信他們有轉化的能力和意志,讓同學們看到他們的優點,平等地對待他們。
我班有個學生叫李漢炫,他的家庭經濟富裕,而他卻對學習毫無興趣,學習不用功,經常曠課、早退,還經常謾罵他人,其自尊心很強,許多科任老師都認為他是思想表現和學習成績都落后的學生。然而,我不僅沒有嫌棄他,而且多次找他促膝談心,談他的家庭情況,并與家長緊密聯系,了解他的交友及活動規律,發現他的閃光點。我無數次找他談心,耐心地開導他說:“難道你真的愿意這樣下去嗎?你為什么不為自己的前途想一想呢?你要知道,你并不比別人笨,只要你自己肯努力,一定不比別人差,將來也會有所作為的。”我還給他訂出一個個小目標,表揚他每一個小進步,并把他的優點、進步告訴他的家長,從而樹立其自信心,培植其自尊心。從此以后,他逐漸轉變,慢慢地改正了自己的缺點,學習成績也逐漸趕了上去,在期末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同時被評為“行為規范學生”。
總之,后進生長期后進,他們不缺少批評和指責,他們缺少的是愛護和幫助。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作為班主任只要以滿腔的熱情關愛學生,學生就能不斷進步。對各種情況的后進生,班主任首先要了解他們,寬容他們,關愛他們,耐心幫助他們,尋找他們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用真誠的心去感化和引導他們,使他們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正確的認識,逐漸轉化,逐漸進步,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