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秀
“十根手指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一個團體中,個體差異總是客觀存在。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后進生”的教育和轉化尤其值得每位班主任的探討和深思。
下面談談本人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轉化“后進生”的幾點體會。
一、用愛心感化后進生
后進生往往破罐破摔,自卑感較強,悲觀失望。他們比其他學生更盼望得到一份理解,更渴望得到一次成功,更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因此,作為班主任,我把溫暖、滋愛送給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真愛打動孩子,打開學生的心扉,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喚醒他們的信心,2015年五〈1〉班的陳冠開同學打架成性,個子大,年齡大,已適齡讀初二,現還就讀五年級,無心向學,任性固執,紀律散漫,整天惹事生非,動不動就大打出手。為此,我曾多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辦公室教育他。為了加強家校聯系,我進行家訪,經了解,才知道,他爸爸為了生計,長年外出海南打工,沒時間管教孩子。媽媽每天給陳冠開二十元錢,買菜,做飯,接弟妹這些家務全落在他幼小的肩膀上。此時,我震驚了,一個本以為無藥可救的孩子,卻也有他閃光的一面。于是,我馬上打電話聯系他的爸爸,與他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現,要求家長配合教育孩子。我誠懇的態度,感動了這位年輕的爸爸,他終于答應放下手里的活每月回家一次。
為了輔導陳冠開,我常常利用下午放學時間送他回家,幫他做家務,補補課,平時送他一些文具,用實際行動感化他。通過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陳冠開同學徹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掉一切不良習慣,學習積極性高漲,各科成績由不合格提高到70分以上。可見,只要我們對“后進生”加倍關愛,肯定會打開孩子的心扉,使他重新認識自我,提高自我。
二、用耐心幫助后進生
面對后進生,我們不應該簡單說教,動不動訓斥批評,應抱滿腔熱情,耐心輔導,活用方法,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我校位于城中村,學生大多是外來工子女,家長為了生計,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這些孩子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班有十幾個同學常常不按時完成作業,這令我非常頭疼,上學期的黃小杰同學是出了名的懶、散、漫。寫作業是為了應付老師。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有時雖然寫了,但是書寫潦草,自己都看不懂自己寫的字。有一次,我讓他重做,他哭著與我僵持,正當我騎虎難下時,班長小霞上講臺交作業本,我眼前一亮,對她說:“你是個能干的孩子,幫幫老師,想個辦法勸勸他,讓他寫好。”小霞真厲害,掏出餐紙給他擦去淚水,溫和地說:“快寫吧,寫好我們一起出去玩!我看著你寫。”在班長的幫助下,他終于完成了作業,字寫得比以前端正了。慢慢地,他明白了老師的原則——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完成,否則補寫。改掉了不按時安成作業的陋習。語文成績由原來的40多分提高到70多分。可見,后進生需要耐心輔導。由此,我在班里建立“優幫差”一對一學習對子。在班里找幾個學習優秀又樂于助人的孩子,與后進生結成學習對子,讓后進生感受到除了老師的關愛,還有同學不離不棄的友愛。在“優幫差”的學習活動中,優秀生幫助后進生學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同學之間增進了友誼,班里也形成了濃濃的學習氛圍。這樣,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后進生的成績終于提高了。
三、用細心呵護后進生
雖然后進生的身上缺點較多,但他們也有優點,班主任要想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不僅要肯下一番真功夫,而且要細心地觀察,認真分析。對于他們的任何一點微小的上進要求,都要抓住它,扶植它,使它由小變大,由少到多。在工作中,抓住后進生的“閃光點”,及時“小題大做”地表揚一番,能夠使他們產生積極向上的希望,樹立前進的信心。如上學期四〈1〉班的鄧小華同學,父、母親為了生活,忙于小本生意,無暇管他,他常常上網吧,打電子游戲,不按時完成作業,作業書寫潦草,成績和紀律都很差,但在霞山區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中,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男子50米跑第一名。我抓住這幾契機。在班會課上,我表揚他說:“同學們,鄧小華同學有一股奮發向上的力量,有為集體爭光的思想,他為了這次競賽,每天起早摸黑地訓練。比賽過程中,他和他的團隊為了跑得快點,都脫了鞋。赤腳上陣,被老師們譽為“赤腳軍團”,難道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如果他把這種精神用在學習上,相信他將是一名有作為的、出色的孩子……”。班會課后,他逐步改掉了壞習慣,晚上不再上網,課堂上不再打瞌睡,而是認真聽講,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可見,留心觀察后進生,善于發現后進生的閃光點,細心呵護他們。他們進步了,才能讓教師擁有職業幸福感。
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后進生是“遲開的花朵”。只要教師有愛心,有耐心,有恒心,積極想辦法,做工作。后進生這一朵朵遲開的花一定會開放得絢爛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