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不斷發展,各個媒體節目的內容形式也再不斷的創新。我們不難發現隨著節目的更新,主持人作為節目的駕馭者也越來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作為一名學習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來說對他們的專業能力培養就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本文將從現階段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即興口語表達能力的現狀分析,再到即興口語訓練的重要性闡述,最后探討如何訓練學生的即興口語表達能力。希望能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習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主持;即興表達;能力;重要性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制片人唐·休伊特對“節目主持人”進行了角色定位,認為主持人是要將“錯綜復雜的信息進行分析評論,形成一個評述結合的整體”,又形象的用“Anchor”一詞對其進行了這一形象的命名。我們發現,從這個看似簡單的定義當中,就已經很形象的對主持人的主要任務進行了總結,主持人是要將信息進行整合評論,也是傳播的一個重要環節。那么在這里我們就不難看出主持人不是單一的播讀稿件,而是有概括總結的能力。我們一直在強調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將文字稿件轉化為有聲語言”的能力,可是我們往往將“轉化為有聲語言”看的太單一了,只是單純的讓學生學會播讀稿件,而卻忽略了另一層轉化的意思和本質,即讓學生學會思考,怎樣能做到無稿播音出口成章。
一、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即興口語表達能力的現狀分析
在廣播電視發展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的播音員主持人早些年一直被看做“會讀稿子的機器”,我們一方面在對這一稱呼感到不滿,另一方面也在審視自己的傳播是否真的存在問題。長時間的依靠文字稿件,讓播音員和主持人長期養成一種照本宣科的主持模式,也逐漸的消磨了主持人言語智慧和即興表達的能力。而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主持人的話語權越來越大,此時卻造成了表達質量停滯甚至降低的局面。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播音專業實踐課考試的內容是對即興口語表達這一項的考察,雖然播音專業的學生藝考訓練和平時課程訓練中有些許積累,但通過考察我們發現,一些平日里聲音條件很好,播讀稿件很優秀的學生,在這一項的考試中卻并不盡如人意。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平日上課并不起眼的學生在這次考試中一下子脫穎而出。從傳媒事業大的發展方向來看又通過這次測試的成績分析,筆者認為提高和培養本科學生的即興表達能力僅僅靠課堂簡單的習題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當務之急。
現階段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對有稿播音得心應手,但是在即興表達上卻往往會遇到“不會說”,“說的不在理上”這樣尷尬的問題。即興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是學生應對各種節目形態的基礎。因此找到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即興口語訓練的重要性
當下廣播電視對人才的需要是采編播三合一的專業性人才在種類形式眾多的節目中,主持人的類型風格也呈現多元化的現狀。即興口語表達能力對無論什么樣類型的主持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新聞采訪中需要主持人進行現場的報道,除了自己要在采訪之前做采訪準備外,還要對突發新聞事件有良好的應對能力。訪談類的節目主持人事先雖然有編導為其搜集相關資料整理文案,但是在問題的設計上以及整體進程的把握上都需要主持人即興應變。綜藝節目的主持人在晚會直播主持時也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節目的串聯,與觀眾溝通以及表述觀點都需要主持人靈活觀察、迅速組織語言。尤其當下的直播節目越來越多,從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到神十飛天,我們發現近些年的直播節目逐漸占據電視節目的主要位置,在某種程度上也考察了播音員主持人的專業能力。
97年香港回歸白巖松現場即興組織的開場白讓他在央視脫穎而出;董卿在《歡樂中國行——2007年元旦晚會》突發現狀的一分鐘的解圍也讓她再度在央視站穩自己的位置;汪涵在《我是歌手》第三季孫楠退賽的突發情況現場做的冷靜應對,獲網友點贊無數。我們發現主持人是否能嶄露頭角很多時候是并不是依靠播讀稿件的好壞,而是卻靠這僅僅幾分鐘的即興表達。現在許多傳媒單位在主持人的選用上也把即興口語表達能力看做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檢測人才的標準,不難看出即興口語表達對一個主持人綜合素質的考察是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
我們要將有稿播音和無稿播音真正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不僅要規范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的語言功底,同時要在即興表達上多下工夫,讓學生真正做到具備良好的思維、文字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提高即興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方法
陳寅恪先生曾這樣闡述自己對大學的看法,認為大學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我們卻發現當下的大學生恰恰欠缺了這種精神和思想意識。作為一名播音主持專業的學來說更不能隨波逐流,忽略這種意識,應該養成無時無刻不再思考的習慣。我們一再強調學習傳媒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多看多聽,但是我們更要讓學生多思考多感受。聽到看到一條新聞,不光是要鍛煉學生讀寫新聞的能力,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分析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因此筆者認為即興口語表達能力的最首要的方法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和觀察。中國傳媒大學吳潔茹老師在談到即興表達能力訓練的問題時提到“一要具體,既要了解全貌,要顧及細節;二要深入,透過現象抓本質”這兩點是十分重要的。具體就是要讓學生在平日里多注意搜集材料,多注意整理語言素材,將事件從縱橫兩個方向去拓展來看,不能僅僅將眼光局限在一個點上。另外要有概括總結的能力,在總結時要在深入了解事件的前提下,迅速抓住本質,觀點能夠一針見血。因此平日里學生就要養成多觀察多思考的習慣,培養自己的敏感性。
其次,要強化記憶能力的訓練。首先主持人要將重要的信息在短時間內進行快速記憶。我們在課堂上有時會讓學生做一些加強記憶力的訓練,比如將語料轉化為語流的訓練(詳細復述、概要復述、擴展復述、變式復述、加工復述)、“說新聞”的訓練、即興評述、即興聽悟等等。舉個例子來說,在實踐課堂上,筆者會讓學生對近期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說新聞”的練習,學生每人都會準備不同的新聞,在一個人進行脫稿闡述自己的新聞的時候,其他人要邊聽邊記,記錄剛才這位同學說的重要信息,然后讓其他同學對剛才的這位同學所說的新聞進行闡述,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同時也鍛煉了他們即興表達的重要一步,即調取重要信息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很少能將獲取的新聞信息分析到位,所謂的“分析新聞”就是要講新聞信息進行信息肢解、拆分,同時在搜集整理材料過程中,需要主持人對新聞背景進行補充,將忽略掉的部分新聞線索進行提煉。
例如,曾經我們在課堂訓練中分析過這樣一條新聞:
連接河南鄭州和江蘇徐州的鄭徐高鐵,今天正式開通運營。鄭徐高鐵跨河南、安徽、江蘇三省,線路全長362公里,運營時速300公里,鄭州到徐州的最快運行時間由此前的近3個小時壓縮到1小時20分左右。伴隨鄭徐高鐵開通,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兩萬公里,形成了貫通東、中、西部的高速鐵路網。全國鐵路運行圖今天零時起迎來了大規模的調整,首開西安到上海、合肥到鄭州、沈陽到西安等多條東西向高鐵線路。
——摘自2016年9月10日《新聞聯播》
通過上面的新聞,就可按照“分析新聞”的方法抓到相關的信息點。
1、時間:9月10日。這是來自新聞稿件獲取的時間,也就是當日。
2、地點:河南鄭州到江蘇徐州
3、什么事:鄭徐高鐵開通。這部分也可以放在第一點上,因為我們拿到新聞其實第一時間備好稿后就要弄清楚講了一件什么事。
4、跨幾個省:河南、安徽、江蘇共三個省。
5、線路全長:362公里。
6、運行時速:300公里。
7、效果如何:壓縮時間,原來3個小時,現在1小時20分鐘。
8、有什么影響:調整了鐵路運行圖。增加了西安到上海、合肥到鄭州、沈陽到西安等多條東西向高鐵線路。
一條不到200字的消息,我們將其拆分成了8個信息點,學生通過新聞信息的這樣拆分,也會更直接、更清晰的記住新聞內容。
當然在主持人思維訓練課堂中,教師會帶領學生做具體的發散思維訓練、拓展思維訓練以及逆向思維訓練等等。這些對拓展學生的思路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例如圖片解讀、聽力訓練等等,均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拓展思維能力。
最后,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迅速整合信息的同時要學會組織自己的語言,并能流利的進行表達。有很多時候,一些學生會對我們說這樣的話“腦子里明明想的很好,但是卻怎么也說不出口,有的時候說了,卻說的亂七八糟”。這是學生的無奈,同時也是老師的無奈。明明思路還算清晰,可說起話來卻面臨“詞窮”的尷尬處境。因此要求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平時一定要多閱讀,多積累。注重作者的邏輯思維和寫作線索。有時一篇文章會層層深入,論證嚴密;有時一篇文章開頭就亮出觀點,然后舉例論證,最后做總結概括。有時一篇文章是按照時間的發展來做評述的等等,因此學生必須多去閱讀,掌握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增加自己的詞匯量。另外,寫作能力的培養更是格外重要的,中國傳媒大學魯景超教授曾說“筆要是拿不起來,話也不會說的太好。”寫作能力本身就是自己思維觀點流露的一個過程,也是自己綜合能力的表現,將自己的思路首先轉化成文字稿件,是理清自己思路、明確自己觀點最重要的一步。在課堂教學上,筆者會從一開始每周讓學生摘抄兩條新聞和新聞評論再到后來學生能自己獨立完成提綱要點寫作,這其中都是平時培養新聞語境的結果。筆者認為,新聞播音不是光靠教師指點而是要讓學生多聽、多模仿獲得的。每天讓學生養成聽新聞的習慣,收音機一直不離開自己,長時間聽新聞自然而然就仿佛自己生活在這樣的語境下,也就很自然的掌握新聞播音的技巧和方法。這就像是國人學英語一樣,在每天說漢語的語境下,你始終找不到方法,但是有的時候一走出國門,這英語變無師自通了,原因就是在語境上。同樣摘抄新聞也是一樣的道理,剛接觸新聞,學生不會太清楚新聞該怎么寫,大家通常只是聽和看,而真正到自己動筆的時候卻不知從何下手,因此先去學會摘抄,看別人是怎么寫的,在這一過程中就會遇到上面我提到的了解作者的思路是如何構成的,接觸多了也讓自己打開思路,在自己的新聞寫作上也能思路清晰、層次鮮明。另外讓學生摘抄一些新聞評論報道對學生新聞角度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南方周末》的新聞評論可以算是當下紙媒中新聞評論做的最好的,因此鼓勵學生多多閱讀這樣的報紙并進行整理,讓學生也能學會評論新聞。此外在語言的外在表達上,要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句中少一些不必要的詞語,比如我們常聽到的“嗯、啊……”以及一些“這個、那個等等”,這些“水詞”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質量,因此如何提高自己表達的口語質量這點極為關鍵。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會采用學生互聽、互記的方法,同時在學生在每次發言的時候通過錄音進行回放,讓學生自己找到自己說話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的將每句話重新闡述,做到句句深入、字字走心。盡量做到要讓自己的表達無重復,簡練、精彩!此外筆者在教學中發現,結合實踐環境教學讓學生有感而發表達會提高口語質量。原因在于學生設身處地進入到情境中,會有感而發,表達內容也會豐富起來。因此在教學中筆者會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最美導游”、辯論比賽、演說比賽等實踐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實際訓練的情境,進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四、結論
從傳媒事業的迅速發展到各級衛視舉辦的主持人大賽,我們愈來愈發現對主持人即興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緩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要讓學生在眾人中脫穎而出,不光是要有較好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條件,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擁有獨到的見解、應變和表達能力。只有鍛煉了學生的這一能力才能讓他們在今后的職場上更加的得心應手。如今在教學中已經及時意識到了這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這一項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過程中還需要教師不斷的深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吳潔茹.《對播音專業學生即興表達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思考》,《播音主持藝術》第十輯[M],中國傳媒大學社,2010年6月第1版.
[2]應天常、王婷.《主持人即興口語訓練》[M]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3]於春. 《主持人即興口語傳播》[M]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作者簡介:
金璐(1988年-)女,漢族,遼寧大連人,大連藝術學院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