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兵
摘要:授學生知識不如教學生學習方法,看似很簡單的道理,但在實際教學中并不容易做好。正確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掌握終身自我學習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闡述初中物理常用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物理;學習方法;重要性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會學,能獨立的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掌握多少死知識去應付考試。因此,在物理新課程的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的向學生傳授學習物理的方法,指導學生掌握物理的主要的思想方法,這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主要措施,也是物理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此談談個人體會。
一、觀察法
觀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用眼睛去看。但與普通的看是有區別的,普通的看也許是被動的,不需要懂腦的,類似于走馬看花。物理學上的觀察,不近是看,而且是細仔的看,是在大腦的指導下細仔看,并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去看。可見,物理上的觀察是有意識的感知活動,不是被動的接受,因此,它又稱為科學觀察。比如,當學生接觸到物理測量儀器的時候,要指導學生觀察測量器材的結構,測量范圍,最小的分度值等等。又如,在學習溫度計,天平時,老師要指導學生,認真的細仔的看它們的測量范圍,分度值。觀察是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獨立思考能。如,在學習聲音的產生時,學生觀察到正在發生的音叉可以濺起水花,放在揚聲器上的小紙片可以跳動起來,從而能歸納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結論。
二、比較法
當我們需要尋找兩個事物的不同之處或者相同之處的時候,就要對這兩個事物進行比較,因此,比較也是揭示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方法,它也是學習物理的主要方法。如,汽車飛機輪船的發動機有什么相同之處?進過比較,可以發現它們都是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在學習熱機知識時,學生可以用比較法掌握汽油機與柴油機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避免了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減輕了學習負擔,有效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三、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主要方法,當遇到多個因素影響事物變化結果的時候,需要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控制變量法能將多因素轉為單因素來研究。如,決定導體的電阻大小因素有哪些?我們可以采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需要研究導體電阻與長度關系時,就要控制兩根電阻的粗細,材料等因素相同,只研究長度不同的兩根導體。同樣,在研究導體電阻與材料關系時候,要控制長度,粗細等因素。物理上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的問題很多,如研究液體蒸發快慢的原因,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等等。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認真指導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要掌握好這一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四、等效代替法
所謂等效代替法,就是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容易研究的問題,這是物理學上廣泛應用的研究方法。比如,不少電路圖貌似十分復雜,我們可以畫出它的等效電路圖,讓貌似很復雜的電路,轉化為簡單的串聯或者并聯問題來處理。
五、放大法
物理上有很多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是推斷結論的重要途徑,但很多實驗的現象并不明顯,用肉眼觀察是很難的。比如,桌面受到壓力后向下彎曲,液體溫度升高后體積會膨脹,類似這樣的問題有很多,學生用肉眼是難以觀察的。那怎么辦呢?可以用放大法來解決。比如觀察壓力對玻璃瓶作用效果的時候,可以將玻璃瓶密封,注滿水,再將細玻璃管插入其中,當玻璃瓶受力后,就會看到細玻璃管里的液體顯著上升。
六、圖像法
所謂圖像法就是將事物的變化過程,用圖像來描繪。比如在研究固體受熱轉化成液體時,我們可以將加熱時間與物體升高的溫度,繪制成一個坐標圖,這樣就能很容易的找到規律:晶體在熔化時的溫度是固定的,而非晶體在熔化的時候沒有固定的穩定,一直在上升。
七、理想實驗法
理想實驗也叫假想實驗,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象推理得到結論的。比如,在研究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時候,假如物理在光滑的表面上滑行,那么它會永遠的做迅速直線運動下去。這里在光滑的表面上滑行,就是理想的情況,實際上找不到任何一個沒有摩擦力的光滑表面。又如,在研究真空是否能傳遞聲音的時候,盡管我們不斷的將空氣從玻璃罩里抽出,但想成為真正的真空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個時候需要大家發揮想象,然后推理出結論。
八、類比法
有些問題很抽象,用語言直接表達是很難的,即使表達出來,也讓別人難理解,此時,可以用大家熟悉的事物,具體形象的表達出來,使大家好理解。比如,電流是看不見的,用語言表達是很難的,假如用水流來表示,那么它就具體形象了,學生也好理解了。
總之,掌握物理學習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當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具備獨立的自我的學習能力,才能具備終身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長紅.淺談物理教學方法[J].考試周刊,2015(06)
[2]陳愛軍.小議物理課堂的有效教學[J].學園,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