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曉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的安全管理意識也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決定著企業的命運。管理者的正確決策能使企業發展迅速,邁向新的臺階。失敗的決策,將威脅到企業的發展乃至生存問題。國家相繼提出更加嚴格的標準化的管理模式,來引導企業的未來發展。管理模式形式多樣,如何從種類繁多的管理模式中挑選合適企業發展的模式,成為管理者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安全管理;標準化;模式
一個企業能穩定安全的生產是企業最希望的事情。對于企業來說,生產設備、員工還有生產資料是企業發展生產的根基。如果企業的根基動搖,往往不會走得更高更遠,甚至造成企業轟然倒塌,所以企業的安全管理標準化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
一、企業規模對安全管理標準化模式的影響
企業安全的標準化模式猶如一棵參天大樹,而各個企業的安全生產模式如同一片片葉子,在一棵樹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企業的標準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也存在差異。
(一)大型企業
大型企業作為國家發展的主力軍,有國家扶持資助,往往占據雄厚的資源,充足的資金,多方面的發展方向等良好優勢。正因為大型企業的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過多過剩,經常導致資源配置的不合理現象發生,出現頭大身子細的不均衡的發展趨勢,加之體系龐大,決策執行落實困難,造成大型企業發展遲緩的主要原因[1]。如何改善及避免這種狀況,要求決策人選擇合理的企業安全標準化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趨向于正確結合國家發展方向,制定嚴格的制度,不定期清理企業累贅,來預防不良現象的滋生,加快大型企業的生產發展步伐。
(二)中型企業
中型企業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是發展最為迅速的企業規模,因為它在占有足夠社會資源的同時,有著較強的發展形態和較為豐富的生產經驗積累。中型企業不像大型企業龐大的體系,管理困難,計劃難以落到實處,這是中型企業的優勢。員工數量的適中,在企業發展中給足了前進動力,又不會拖延企業的升級和轉型發展。
(三)微小企業
微小企業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經營模式各異,發展方向多變,在國家發展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許多個體經營戶,民營企業都屬于微小企業。雖然微小企業資源匱乏,企業體系較小,但是間接導致了該類型企業之間的競爭激烈,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企業則會升級壯大,違背社會法則或者不適應社會生存條件的則會淘汰,這對微小企業的迅速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和篩選作用。微小企業還具有轉型迅速的特點,因為格局小,所以面對社會的發展需要可以及時做出整改,借鑒中型企業的發展經驗加以改善,成為符合自身的管理模式讓企業更加符合現實社會,促進企業的成長。
二、安全管理模式的基本內容
(一)制度的建立
制度的正確建立,讓企業運行的有條不紊,讓企業向標準對齊,讓企業有嚴格的管理措施。沒有規矩制度,企業就會亂成一團,無法順利的完成各項生產工作[2]。且制度的建立要精細化、標準化、嚴格化、責任化,才能讓員工有擔當,盡職盡責,在特定的崗位上發揮作用。制度的正確建立對企業的安全生產具有引導作用、促進作用、協調作用,所以制定的計劃或者制度要結合傳統和現代社會需求,不能為了個人的便利而盲目地或者從簡地建立。
(二)引進正確的管理方法
相較于傳統的管理方法,企業人員部分存在不作為,得過且過的管理者和作業緩慢不盡責的員工。引進國內或者國外的先進管理模式結合企業自身的生產發展現狀和需求,以達到企業安全生產和發展的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懶散現象的發生。明確管理者的管理職責,分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進行監督管理,杜絕“一對多”的傳統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質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企業技術和管理理念落到實處。
(三)開展安全教育培訓
任何標準化管理模式只有一個目的,讓企業安全地發展。安全作為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需要企業加以重視安全問題,應該周期性、廣泛性、全面性地開展安全教育活動[3]。采納先進的安全技術和采用先進防范方法,從源頭防止安全問題的發生。
(四)管理者的培養
管理者要有專業的管理知識技能,能靈活運用和變通企業的安全生產模式以應對不同的現實要求,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多參與行業領域專家的講座,借鑒同行優秀的管理模式,吸取失敗的經驗,有機的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擬定符合企業文化的管理措施。定期優化和更新管理方式和理念,努力向標準化發展,這是一個改變的過程,切勿操之過急,給企業轉變留出緩沖空間。
三、安全管理模式在企業的具體運用
(一)建立動態循環反饋機制
企業中發生的事故往往具有嚴重性、持續性、隱蔽性。要求企業管理者和工作人員要時時加強監督,利用先進科技加強對設施設備,生產狀況的檢測和監督,提前發現問題,開發事故預警機制,防范事故的擴大化,盡可能降低企業的經濟損失,采用先進的智能識別系統,建立各種類型的數據庫,使智能系統和實際情況之間形成動態循環反饋,讓管理者和操作人員時刻了解生產動態。
(二)定期排查安全隱患
安全隱患具有隱蔽、細微的特點,但是對企業生產可能會產生致命的影響,所以企業必須開展隱患排查措施。要求排查力度大,排查角度多,排查間隔周期短,排查人員專業化。制定嚴格的排查計劃,真正做到無死角。
(三)提升評審糾錯標準
企業要想持之以恒地發展,需要不斷自我批評和自我改正,需要時時審視企業本身的問題,糾正錯誤。建立專門的審糾隊伍。必須做到全員參與、強制參與、有系統的參與。企業領導要起到帶頭作用,加強員工的溝通,搭建交流平臺,要進行評判量化管理,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真正做到科學管理,以更嚴格、更苛刻的標準去校準企業的安全問題,只有建立起正確的管理模式,才能讓企業沒有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發展,邁向新的征程[4]。
四、結束語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安全和盈利兩個因素都十分重要。不能以安全為代價來一味地進行發展。要根據實際情況、國家政策、自身條件進行有機結合,摸索出適合企業發展的安全生產標準化的管理模式,不斷加以改進,不斷靠近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在紛繁復雜現實社會站住腳跟,實現企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忠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6(28).
[2]陳玉寶.淺析企業的標準化管理及創新[J].科技視界,2016(13):218-218.
[3]黃志添.淺析工業企業標準化管理的創新[J].建材與裝飾,2018(22).
[4]蘇亞鋒.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標準化及評審體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
(作者單位: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