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要:耐磨地坪是一種常見的應用于大面積廠房或商業空間設計的地面裝飾方式。其在大面積的地面裝飾工程中能夠得到認可和應用,與其本身應用中的優勢和特點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耐磨地坪的主要特點是工程整體性好,地面裝飾可在一定的施工階段內一次性施工完成。且其應用中典型的耐磨性好,這一性質使其在大型公共場所中應用的效果通常比較顯著。但這種地面裝飾施工技術在實施中受到多種不同因素的影響。且施工中需要用到許多專業的施工方法和技術,從應用場所分析,耐磨地坪的裝飾施工主要應用在一些大型的場地和空間內,因此其工程實施質量直接關系到相應空間的正常使用壽命。因此,施工人員在應用這種地面裝飾材料進行施工時,一定要注意通過控制好各個施工環節的施工工藝,從而對整個過程的質量進行控制和保障。
關鍵詞:耐磨地坪;施工工藝;質量控制;措施分析
一、工程總體情況闡述
本文討論和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地處遼寧阜新市的萬達廣場項目,具體空間位置位于阜新市解放大街北段西側。建筑主體兩側分別為潛龍路和北新路。整個工程項目的占地面積達4.55萬m2。主體建筑工程的面積為12.5萬m2。其建筑主體的結構形式為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同時存在的綜合性建筑。地上建筑的總面積為10.0萬m2,地下為2.5萬m2,主體建筑高度為25.5m。本文研究的重點是建筑區域,是此工程項目的地下室空間利用耐磨地坪材料進行地面保護和裝飾的施工工藝和質量控制要點。且從耐磨地坪的性質上來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的耐磨地坪類型是金剛砂材質的耐磨地坪。
二、施工工藝流程分析
在本文研究的工程項目中,施工區域和流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地下室主體空間的耐磨地坪施工流程以及地下室空間內的汽車坡道施工流程,下文將針對這兩部分施工流程,分別對其施工工藝進行探討分析。
(一)耐磨地坪施工
1.基本施工流程
耐磨地坪鋪設的施工在本文研究的工程項目中屬于地下室工程中的主體工程,其總體的施工工藝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地面基層區域的清理工作。第二,混凝土澆筑施工與平整操作。第三,進一步的抹平與振搗密實操作。第四,金剛砂混合材料的鋪設操作[1]。第五,利用抹光機設備將首次鋪設完成的金剛砂混合材料進行揉壓處理。第六,重復進行金剛砂材料的鋪設、揉壓和抹平操作。第七,進入后期的細化抹平壓光、養護、打磨與拋光操作。
2.具體操作方法
第一,地面清理。清理內容,地面雜物與墊層砂漿。清理方式,人工清理聯合工具清理,其中,地面雜物由具體的施工人員執行,墊層砂漿的清理利用鋼絲刷這一專業工具進行清理,清理工作完畢后,將廢棄物及時清出施工現場。
第二,混凝土澆筑。這一操作流程澆筑的主要原材料為砼。以規格為ф6鋼筋@200雙向鋼筋為混凝土澆筑的鋼筋框架。將其放置在地面的基層區域上,隨后開始混凝土澆筑工作[2]。澆筑厚度80,澆筑原材料規格,C25編號的細石砼。這種原材料在進行完澆筑施工后,一般初凝時間不超過4小時,在凝固時間達到標準后進行核心的耐磨地坪施工流程。這一施工過程中,需要借助專業的機械設備抹光機的輔助施工。因此,在具體施工開始前,需要先對抹光機設備進行組裝和測試,將圓盤結構合理安裝至抹光機上,隨后開始進行打磨作業。打磨方法為整體打磨。打磨順序,依照自周邊區域向內收抹的順序進行打磨套作,這種打磨方式有利于保持混凝土作業面的平整度,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提漿作用。施工人員在這個環節的施工作業中,還應當注意提升施工距離的準確性,誤差范圍最大不得多于3cm。
第三,金剛砂材料的鋪設。這個施工環節在耐磨地坪的施工中需要進行兩次的操作。下面分別對兩次操作的施工流程進行闡述。
第一次操作,首次的混合材料鋪設又可被細分為兩道工序。第一道工序,硬化劑的鋪撒時間控制。首先鋪撒硬化劑是為了保證金剛砂材料鋪撒后能夠及時發揮作用[3]。施工工藝要點在于注意控制好硬化劑鋪撒的時間。如果過早進行鋪撒操作,則會導致金剛砂材料下沉進入砼材料的內部,對其硬化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如果鋪撒操作延遲過久,則混凝土材料有可能已經發生凝固,鋪撒后自然無法保證其與混凝土的融合,達不到相應的施工效果。鋪撒操作時間控制的標準為:利用腳踩的方式進行試驗和測量,當腳踩后下限的程度小于5mm時,即可開始首次鋪撒工作。這里要強調的是,鋪撒操作應當從混凝土材料失水效應發生速度較快的門與模板周邊的區域開始。第二道工序,金剛砂材料硬化劑的鋪撒均勻性控制。首次將混合材料撒布在混凝土澆筑主體表面時,一定要注意保持原材料撒布的均勻性。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后期振搗密實工作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施工人員在撒布操作完成后,為盡可能保證其材料分布的均勻性,可通過細節檢查將不均勻處用刮板工具進行平整和均勻。第二道工序完成后,施工人員需要密切觀察其表面現象,當出現典型的返潮現象和顏色變化后,即可準備進入到抹平施工的流程。
第二次操作的要點在于繼續保持材料撒布的均勻性。但需要注意,二次撒布的方向應當與首次操作形成垂直關系。操作要點和工序與首次操作相同。施工人員在進行材料的撒布時,需要按照首次撒布3kg/m2,二次撒布2kg/m2的規格進行。
第四,抹平、壓光與養護、切縫操作。這一操作流程是主體的耐磨地坪鋪設完成后需要進行的操作流程。具體施工操作的控制要點在于控制好隨砼凝固的時間,并按照具體工程要求對抹平刀片的傾斜角度進行調整。在具體的施工作業形式上,為了不影響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度,抹光機的操作宜采取交叉作業的形式,交叉作業頻率不低于3次。另外,如遇到其抹光操作不易進行的邊角施工區域,可酌情應用人工鋼抹子進行抹光施工。隨后,以人工方式進行壓光操作。以上操作步驟完成后,即可視為主體的耐磨地面磨平施工完成,隨后進入靜置等待環節。當施工完成后24小時,才能夠將起保護作用的覆膜拆除。拆除完畢后36小時,才能夠應用專業的切割機設備在地坪結構上進行分隔縫的切割。對于本次工程而言,具體的切割距離要求規格為,3mm的縫寬,最少50mm,最多60mm的縫深,軸線距離保持在1m,切割角度為45°。
第五,打磨與拋光。打磨與拋光操作的實施也需要借助相應的專業設備進行實施,具體設備有,地坪研磨機、打磨機。
(二)汽車坡道施工
汽車坡道的整體施工流程與耐磨地坪基本相同,需要格外注意的差異性操作流程有涂飾水性聚酯底漆(界面劑)、鏝涂高強度抗壓砂漿、分色及分格操作、鏝涂高強度防滑層砂。在具體的操作要求和規格上,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封閉底漆的涂抹應當進行1至2次,按照具體的水泥地面密實度進行封閉底漆的選擇。在進行涂抹操作時,應當注意涂抹操作不得出現間斷現象,且涂抹量應當保證其表面達到飽和狀態。
第二,鏝涂工藝的操作。這一工藝序號在底漆表面濕潤的狀態下進行,涂抹原材料應用抗壓砂漿與聚酯乳液的混合物配制。另外,黃色為抗壓層主選顏色。
第三,分格操作。這一操作需應用汽車坡道的專用貼紙進行。貼紙規格為150mm。在完成前期的放樣放線后即可進行施工。注意按條紋形式安排貼紙分布,間距(防滑層)以最短600mm,最長800mm為宜。
三、質量控制措施
(一)控制好施工流程操作工序
由于耐磨地坪施工對各個施工環節的程序性要求很強,因此,要想保證各環節的施工程序有效實施并順利完成,就需要對各種不同的總體施工工序和細節施工工序進行控制[7]。這種控制不僅僅是指對具體施工操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進行控制,還包括了對不同工序的實施順序的控制。其中,施工操作的規范性與準確性,主要依靠對施工人員進行現場管理以及對其施工技術的掌握和應用情況進行檢驗和規范的方式來進行的。而對施工工序的控制要求在于進入下一道施工工序前,施工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應當共同對已完成的施工流程的操作水平和質量進行驗收檢查,檢查工作的內容包括了外部施工效果的檢查和隱蔽檢查兩個步驟。只有當檢查結構顯示這兩個方面的檢查結果均已合格,才能進入第二道施工程序。
(二)重點對坡道地面的排水設計進行質量控制
由于本次工程中存在汽車坡道的施工區域。另外,在整體的工程作業區域內,也存在其他類型的坡道,為了防止外部環境的變化造成施工區域內部的積水現象,對于有坡度的地面施工,應當著重重視其排水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從而避免積水現象損害耐磨地坪的質量。
(三)鋪設施工中避免空鼓現象的發生
由于耐磨地坪材料是附著于基層地面上的一種材料類型,其本身與地面的基層區域并沒有融合性,因此在鋪設施工時,應當注意保證施工操作的密實度,確保兩者之間產生牢固的附著作用,避免發生空鼓現象。這一目標的達成需要施工人員在抹平、壓光、振搗密實的操作環節中注意控制好施工的力度和強度,尤其是對振搗密實的操作環節,更應當嚴格按照施工質量要求執行,確保鋪設的耐磨地坪界面與基層區域的地面緊密地結合。
(四)注意施工作業面的清潔
在耐磨地坪鋪設施工完成后,應當注意對其作業表面所沉積的污垢和灰塵進行去除和清掃,避免因清潔度不達標的問題,影響到其正式投入使用后的質量。
(五)通過縮小誤差來達到質量保障
對于耐磨地坪來講,其鋪設的厚度是有標準化的要求的。而衡量其質量是否達標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通過計算、檢驗和抽查,檢驗圖紙設計要求的鋪設厚度與實際施工過程中的鋪設厚度是否有過大的偏差。如果偏差度超過了一定的范圍,則這一工程的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在標準要求下,設計圖紙與實際施工的鋪設厚度偏差不得高于10%,具體數據檢驗需要通過專業計算進行。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大型建筑內部的耐磨地坪鋪設施工,其施工工藝本身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另外,此項施工的操作對各施工工序的操作時間順序要求比較高,這點要求既是基于其施工原材料性質的特點,也是保證施工質量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陳世廣.論大面積工業廠房耐磨地坪跳倉法施工工藝及施工質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0).
[2]張國鋒.淺述大面積混凝土耐磨地面一次成型的施工方法[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11):00132-00133.
(作者單位: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