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中 劉雪琴
摘要:農村公路在經濟建設中是一項最重要的基礎設施,與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了密切聯系。但是,公路在建設過程中容易受到地質條件、自然氣候以及操作工藝等因素的影響。若技術方案缺乏合理性,或控制質量相對薄弱,容易使項目產生安全隱患。故本文研究農村公路項目方案和質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關鍵詞:農村公路;技術方案;質量控制
作為國家公路網主要組成部分的農村公路,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在公路建設過程中要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證施工質量,通過確定技術方案與科學配置資源,嚴格控制施工質量,這也是建設公路中最關鍵的問題。由于這一項目組織難度相對較大,技術要求不高,迫切需要嚴控施工質量,促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工程項目出現的質量問題
針對農村公路來講,關鍵是資金和項目圖紙問題。由于單位在設計圖紙的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加之設計開始之前缺少全面考慮,造成設計方案僅與目前要求相符[1]。在施工操作中,由于落后的設計方法,造成單位無法根據方案圖紙推進工作,加之各種不同的因素容易引發變更現象,拖慢了建設速度。
二、工程項目技術方案
(一)確定原則
為了順利進行農工公路項目建設,改善農村環境,提升交通便利水平,在建設公路中,應確定技術方案及其主要原則,充分保障科學制定技術方案。其一,應根據安全原則確定方案,積極培養施工人員的安全操作理念,在項目建設中始終貫徹安全第一的原則,不僅確保安全開展公路建設,還能使有關人員更加安全的施工,及時規避潛在的安全威脅,減少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的概率,進一步為控制項目施工質量奠定堅實基礎。其二,應根據適應性原則明確公路施工方案。即在農村開始建設公路項目的過程中,應密切聯系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特點與整體需求,全面調查研究方案,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特點與綜合發展目標整體了解,科學評估建設項目需要承受的負荷,為確定技術方案提供充實的數據基礎,從而更加科學的制定方案,令其具備一定的可行性。其三,根據經濟原則制定項目技術方案,特別是這一項目表現出的公共特點。政府對其實施資金投入,為了確保建設項目擁有充足的資金,在確定方案中應認真考慮經濟合理原則,對項目結構不斷改進,嚴控項目投入成本[2]。其四,協調環境原則,這也是最關鍵的原則,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顯著環境問題,應認真根據環境協調原則確定方案,按照本地區公路等級和交通要求規劃項目范圍,最大程度降低項目影響環境的程度。
(二)設計路面規范
通常對路面結構規范設計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路面項目新建設計,第二種是路面項目改建設計。普遍情況下,公路項目不會變更線路方向,在建設路基項目時僅局部實施調整,故可以選擇路面項目改建設計方案。首先明確規定路面彎沉承載數值,在一般情況下這一數值標準為60-80mm,在項目建設中需要標注警示線,優化警示標識,提示來往車輛及時繞行,同時認真設計排水,在一部分級別不高的項目中盡可能攪拌混凝土,提升操作水平。
三、工程質量控制
(一)嚴控路基、橋涵與路面施工
在公路項目中路基與橋涵是關鍵部分,是項目質量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路面是對各類交通工具壓力有效承載的部分,相應承載受力對象是路基與橋涵,必須擁有穩定的基礎才可以保證二者的耐受性。同時項目附近的土質、水流量等都會對耐久性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具體操作中需要認真開展組織設計,理清每個構造物與路基產生的關聯性,科學設計施工的每一步驟。同時,在鋪設路基之前應認真檢測土質,認真選擇與嚴控路基鋪設所需的材料,避免使用不符合標準的劣質材料。在具體操作時應準確計量、均勻攪拌、注意厚度,并且在碾壓操作中嚴控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基礎上實施操作,以獲得最大密度。條件允許的基層操作可以使用相關設備,使用路拌法操作時應注意攪拌深度,禁止出現夾層,從而保證鋪設操作效果,結束基層施工以后開展必要的養護。選擇路面施工材料應符合質量標準,并根據預先制定的方案認真監工[3]。同時,積極疏導和管制交通,避免影響操作進度。
(二)完善質量控制體系
在質量控制中監控體系是重要內容,因此,嚴格監管公路建設質量,改進質量保障體系是確保項目質量的重點。應做到:
(1)施工監管部門優化自檢手段,全面管理檢測設施、程序與技術。尤其需要對隱蔽項目進行自檢,發現不合格禁止開展接下來的操作。同時嚴控施工所需的材料,確保醒目的穩定性。
(2)社會輿論必須對項目全面監督,引導社會力量共同控制項目。條件許可的路段可以安裝視頻監控。
(三)選擇合理的工藝
在控制施工質量過程中選擇工藝將一定程度影響性能檢測。在開展路基施工時通常都是通過開挖附近邊坡獲得填料,當填筑采用土石混合材料時應選擇石屑或填土處理縫隙,保持30-50mm的厚度并分別放置。進而確保公路建設中采取難以風化的塊石作為填石,用小石子或石屑填充空隙,通過逐層填筑和碾壓技術穩定擺放。用各項目實踐操作標準選擇水泥混凝土進行切縫操作,需要嚴控其寬度,橫向路面縮縫放置木板。開挖路塹邊坡過程中科學安排操作,盡可能錯開雨季,根據由上至下的開挖順序進行,當實施高邊坡操作時應逐段開挖,認真安排好支護工作,提升安全視屏。砌體構造物通常利用本地區建筑材料,選取來自本地開采產生的石料,檢驗單軸抗壓強度滿足施工標準即可,具體操作中注意控制砂漿等級。
(四)科學處置排水系統
在公路項目中排水系統是關鍵部分,在操作時應嚴格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則。一般經常使用的排水方法是挖設明溝,還可以通過自然地形對排水系統不斷改善,排水設計一定程度影響了路面施工質量。操作過程中應聯系公路所在的自然環境,設計一側或兩側排水溝形式。同時,根據真實情況設計排水溝的寬度和深度,若二者較小則阻礙了順利排水,影響了交通行業可持續發展。反之較大則會侵占大量資源,需要注意避免浪費材料的現象。
四、結束語
綜合分析,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只有按照本地區真實情況制定方案才可以保證施工質量。通過科學分析總結各種質量缺陷,相關人員應徹底消除項目安全隱患,嚴格監督每一個操作流程。同時,還必須培養安全施工的意識,接受本地政府的嚴格監管,科學地把握每一個操作環節,切實提升項目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柏永杰.農村公路路基養護的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視界,2015(11):89.
[2]徐浩,程志武.農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的探討[J].科技展望,2016(12):89-90.
[3]吳焱.農村公路建設發展評價、管理及保障技術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6:13.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地稅局1
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二分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