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艷
摘 要:本文在結合日本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河北省在城鎮化背景下,鄉村教師保障機制是:首先要在“聘任”上要采用寬口徑,多樣性的人才引進制度,其次在“薪資”上要縮小鄉村教師和城市教師的差距,增加鄉村教師的津貼補助;在“提神”上開展切實鄉村教師需要,多層次,易實現,利教學、助研究的研修活動;在“精神”上關注鄉村教師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師幸福感。
關鍵詞:日本;城鎮化;鄉村教師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8-0025-02 中國圖書分類號:G635.10 文獻標志碼:A
我國農村人口眾多,探究有效的鄉村教育提升路徑是關系到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的重大問題。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實踐者,在提高教學質量上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毋庸置疑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指出:“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日本從19世紀末開始城鎮化進程,為破解城鎮化給鄉村教育發展帶來的困境,日本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鄉村教師發展保障機制。本文主要是對城鎮化背景下日本鄉村教師發展保障機制的歷史建構進行研究,以求為對河北省鄉村教師發展提供一些啟示和借鑒。
1 河北省鄉村教師發展現狀
在城鎮化加速的過程中,河北省很多鄉村教師并不居住于農村,而是奔波于城市與農村之間,因而對農村鄉土情感淡漠;鄉村很多家長們想方設法要把孩子送到“基礎設施好,教師資源豐富”的城市去讀書,這就使得鄉村學生在人數驟減,導致了鄉村教師對自身職業缺乏認同感;鄉村教師參加研修培訓的機會相對缺乏,又使得他們對自我的發展提升顯示出憂慮感;與城市教師相比,鄉村教師往往身兼數職,擔任課程種類多,而工資水平不高,又使得他們身心疲憊,對自身的職業缺少幸福感。
2 日本鄉村教師發展保障機制
2.1 教師招聘條件的寬泛性
日本文部省從真正確保教師的適用性角度出發,督促各都道府縣教育委員會改善教員甄選制度。各都道府縣在錄取教師時也不只是看能力考試的成績,還會通過面試、實用技術考試、放寬招聘者年齡限制、適當地評價社會經驗等特別的甄選方法,對甄選制度進行改革。在2015年進行教師招聘中,為保住個性豐富,才能多樣的人才,就實施了以擁有教學經驗、企業工作經歷、英語相關職業資格證、體育、藝術技能為對象特殊考核。另外日本還大量地靈活聘用沒有教師資格證、但能擔任某個學科的教學的非正式教師。①(寬泛的教師聘用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保障了日本偏遠地區教師的供給,特殊的甄選制度也保障了教師隊伍的豐富性,才能的多樣性,實踐指導的實用性。在日本沖繩地區,從1986年開始招聘新教師時則規定在大的學校工作3至5年后,有在偏遠地區任教的義務,這就在客觀上保障農村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晉升管理層的資歷要求中,也包括這種在偏遠地區任職的經驗。
保證鄉村教師在數量上充足,能力上多種多樣,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教師身兼數職,勞動強度大的問題,對提高其職業幸福感有很大的幫助。
2.2 教師待遇的合理性
日本為提高邊遠鄉村的教育水平,1954年制定了《邊遠地區教育促進法》。該法規定公辦小學之間實行教師定期調換制度,平均每個教師約七年更換一次學校。調換一般在同一縣市、城區和鄉村教師定期輪換。②根據日本《義務教育費國庫負擔法》無論城市還是鄉村,所占義務教育費用大部分的教師工資,都道府縣只負責支出額的三分之一,這就保障了無論地方財政,教師工資都能較為穩定地發放。不僅如此,在1980年時日本教師的月工資就比公務員高7%左右,雖然近年來這種工資優勢逐年弱化,但是教師的工資仍然維持著和公務員工資相同的水平。而且文部省為了恢復確保人才的初衷,正在謀劃張弛有度的教師工資體系。甚至鄉村教師,還會得到額外的鄉村教師津貼。
2.3 教師自我發展提升的保障性
要提高鄉村教育的質量,首先就要保障鄉村教師的自我發展提升的途徑。日本偏遠鄉村地區為了讓教師接受更有體系化的研修,把研修分為基本研修、專業研修,和課外研修等。小學校的基本研修包括:1年初任者研修、5年經驗者研修、10年經驗者研修、15年經驗者研修、20年教務主任的學校經營研修。③在偏遠地區主要有自我研修、校內研修、校外研修。例如有北海道偏遠地區復式教育聯盟每年召開的北海道復式教育實踐研究發表會。校內研修受教師人數少的限制,大多采用的是新教師向老教師請教的方式。多樣的、具有體系性的教師研修不僅在知識、教法上保障了日本鄉村教師的與時俱進,提高鄉村教育的教學質量,還為教師的自我發展提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2.4 教師精神健康的被關注性
由于教師的工作本身責任重大,壓力重重,所以具有精神疾病的教師日俱增多,日本文部省已經認識到教師精神健康問題的嚴重性。于2013年3月召開的《教師精神衛生對策檢討會議》,會議匯總指出,教師的精神健康對策與學校的人事,運營相關,有效研究教師精神衛生對策至關重要,推進教師的自我保健、校長看護照料、創建維護教師身心健康的良好職場環境建設至關重要。④日本偏遠地區的教師,在工作上更多地面對的是復式學級的繁重教學,在自我認知上也存在城市與鄉村的精神游離,又因為廢校和合校所帶來的鄉村和本地居民聯系的日漸淡薄稀疏,導致部分鄉村教師在情感上缺乏歸屬感,所以對教師尤其是鄉村教師精神健康的關注,更體現對教師這一職業的人文關懷,更能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3 對城鎮化背景下河北省鄉村教師發展的啟示與借鑒
3.1 要采取寬口徑,多模式的教師招聘制度,并且要給予鄉村教師一些優惠政策
這樣才能使更多的精英人才,積極主動來支持農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鄉村教師的數量,在人才結構上使鄉村教師的結構更為合理,教師的能力更為多種多樣,縮小與城市之間的差距。
3.2 要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的薪資,使鄉村教師的津貼補助具有地區差異性,使薪資和教師工作的難度成正比,來加大他們對自己職業得認同感
只有更好的解決教師的生存問題,讓他們少為生存所奔波,才能讓其具有職業的自信,能投入更多精力到教育教學中去。
3.3 要切實搞好教師的研修,為鄉村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更為寬廣的提升空間
要保證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能與時俱進,就要拓展教師的見聞,精進他們的專業學識,豐富他們的教法,強大他們組織學生的能力。所以辦好不拘于形式,不留于表面,便于參加,豐富多彩的切合鄉村教師發展的研修,勢在必行。
3.4 關愛鄉村教師心理健康,提升鄉村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因為鄉村教師并非都了解農村,熱愛農村,居住在農村,城鎮化的加速,可能會使其產生情感認知的游離,所以要多關注鄉村教師的心理健康,只有鄉村教師心理健康,他們才能愛上農村,享受教育,才能更好地疏導農村學生心理上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聞竟.日本鄉村基礎教育服務的保障機制[J].世界農業,2014(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