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
摘 要:在現代化教學體制下,大學英語教學不在局限于對英語專業技能和知識點的學習,而是更加強調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重視對學生英語實際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手段更加豐富,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化,教學觀念也更為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作為英語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求,對于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然后,這對于農村地區而言,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讓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與經濟發達區域相比,英語教學是很難達到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的。下文就以農村地區英語教學的制約因素為展開點,在進行具體的分析的同時,對如何改善這種現狀,提出幾點對策,希望對農村地區英語教學取得更好的突破和發展起到一定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地區;英語教學;制約因素;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8-0048-02 中國圖書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在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應用和發展的背景下,各地區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都有了明顯的改變。以農村地區英語教學為例,盡管受區域經濟文化的影響和制約,農村地區在教育基礎設施和相關條件下還存在明顯的不足,但在響應英語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也相繼得到改善和創新,英語學科的語言性質被更大程度的開發,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都更趨現代化,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也越來越突出,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體制越來越成熟,人才培養方案也日趨成熟,為滿足社會發展對專業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貢獻自己的力量。但盡管如此,我們在看到當前農村地區英語教學取得發展的同時也必須要正視影響農村地區英語教學的制約因素,并能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對策,為農村地區英語教學良性的發展打下基礎。
1 英語教學的本質和普遍的特點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不同于其它專業,它是基本語言知識和國際交流相互結合的一門學科。當前,英語教學的重點更多的是體現在英語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方面,強調的是英語的交際性。從客觀上來看,大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1)教學質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區域的差異性、教學的差異性、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教學環境的差異性等,都會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造成不同的影響;(2)教學環境對教學質量影響的復雜性。如:學校的辦學宗旨、教學特色、學生自身學風、教學制度、教學目標、教學要求等等,面對不同的環境因素,所帶來的結果都是不盡相同的,對教學質量也是存在明顯的影響的;(3)學生之間個體的差異性。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本身英語基礎、英語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學的難度,而且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模式,為了突出教學的整體性,在教學內容的創設上容易顧此薄彼,從而導致基礎較差的學生進步不明顯,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進度慢。久而久之,限制了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4)教學過程中的系統性。英語教學作為大學課程體系中較為重要的一門學科,特別是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英語更是其主要學科,對此,學校相關部門必須相互配合,課時的設置必須要合理。如:師資數量要符合標準和要求、要滿足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等等。(5)完善的教學方案。英語課堂教學是建立在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上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具備條理性,要有計劃、有目的,有完善的教學方案,靈活的運用課堂時間,協調課堂活動,以保障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
2 農村地區英語教學中的制約因素
影響農村地區英語教學質量,限制農村地區英語教學發展的因素是分為多個方面的。為了進一步的加強農村地區英語教學的發展,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縮短農村地區英語教學與發達地區英語教學的差距,就必須要正確的認識這些制約因素,并能針對性的采取措施,進行改善,為農村地區英語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創造更多的可能性。那么,農村地區英語教學中的制約因素具體而言表現在哪幾個方面呢?下面就根本本人的教學經驗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是,師資力量的匱乏。近年來,在現代化的建設中,對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長,從整體上帶動了高校的發展,辦學數量、辦學規模、辦學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隊伍的數量也急劇增長。然后,對于農村地區而言,受農村經濟水平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對農村地區教育選擇性小,都更傾向于經濟發達地區,這就使得農村師資力量匱乏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甚至出現教師流失現象,這就導致,農村地區對英語教師要求越來越低,選擇性越來越少,教師年齡層也趨于中老年化,師資隊伍不僅缺少新鮮血液,而且相比較年輕教師,這些任職多年的教師盡管教學經驗豐富,但是在教學觀念卻較為傳統、陳舊,教學方法落后、單一,教學模式刻板、機械。在具體的教學中,缺乏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和現代化的教學理念,與外界交流少、對現代化設備和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掌握有限,一味的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忽略了英語的語言性和交際性,仍片面的強調對英語語言知識點的傳授和記憶,這種被動式的、枯燥的教學模式,不僅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而且還限制了學生英語意識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禁錮了學生思想,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綜合能力和終身學習觀念的形成和發展。
二是,學生基礎薄弱。農村地區在招生標準和招生要求上相對而言較低,特別是很多學生本身學科兩極化現象嚴重。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習而言,對于英語學習缺乏興趣,英語基礎也較差,學生吃力,久而久之,導致這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抗拒和抵觸的心理,英語課程也成為這部分學生“擺設”。而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盡管英語是一門必學學科,但其中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甚至有部分學生覺得大學是一個放松的時期,學習熱情不高,參與意識不強。
三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交流,是為了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得以應用。然后對于農村地區英語教學而言,對于英語教學理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觀念上,教師為了完成任務,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教學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盡管教師鼓勵學生參與各類英語考試,普及英語等級考試的重要性,學生也積極的參與考試中,然而這種重考證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地區英語教學的質量,反而使整個英語教學步入一個怪圈,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這種模式,往往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壓力,對英語學習產生更多的負面心理,既影響教學的創新性,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忽視了英語學習的實用性和英語教學的趣味性,不利于學生正確的認識英語和掌握英語。
四是,教學條件落后。在現代化技術發展下,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現代化設備已經成為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同樣也是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手段。然后對于農村地區而言,由于經濟的落后,資金投入的缺乏,使這些基礎的教學設備還無法完全的普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沒有挖掘出來,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還存在一定的限制性,降低了學生對英語的情感體驗,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視野的拓展,對英語魅力的更深層次的感受。從而降低了英語的吸引力。
3 提升農村地區英語教學質量的對策
農村地區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一部分,隨著其辦學質量和辦學規模的不斷增長,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力也會進一步的提高。針對上述中,農村地區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制約因素,主要采取以下的幾點解決對策:
一是,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人才作為第一生產力,對于農村地區英語教學而言,穩定、專業程度高的師資隊伍是提升其質量和實現其發展的關鍵因素。解決農村地區教學中的制約因素關系到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此,相關部門應加強相關政策的出臺,提高農村地區對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的吸引度。除此之外,現存的教師也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以不斷的適應和滿足現代化教學發展的改革和需求。以全新的教學觀念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農村地區教學的發展提供人才依據。
二是,重視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自主性的發展,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能夠近距離的挖掘和感受的英語的魅力。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更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更愿意去學、去表達,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的得心應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也就更高,英語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也就會有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三是,改革英語考試制度。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對于考試制度已經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和發展,對于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評估也涉及到學生的多個方面,然而歸根到底,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仍然更加注重對學生考試結果的評判,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導致很多學生盡管具備很強的英語水平和英語能力,但在交流和語言表達方面卻比較笨拙,甚至是發音不全、音準不對、缺乏語感,不敢開口,學習的“啞巴英語”,英語學習缺乏意義。
四是,加大教學設施的配備。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技術手段已經成為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輔助工具,特別是對于英語教學而言,能從視覺、聽覺、感覺等各個方面給予學生更為全面的認識,使英語教學更為生動、形象,學生對于英語學習這一“概念”也更為明確,有效的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知識點,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同樣也方便了教師教學,使教學手段更為靈活,教學方式更為多元化,學生學習和理解上也更為簡單、全面,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參與率,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的。
結束語
農村地區英語教育有很多的制約因素,師資隊伍的薄弱、學生基礎的不均衡、考試制度的落后、教學設施的不完善等等,都造成農村地區英語教學與發達地區英語教學的差距。但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農村地區教育觀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等各個方面也都在發生著改變,以培養出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為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王奇民.制約外語交際能力發展的動機因素[[J].陜西經貿學院學報,2011.
[2]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2010.
[3]崔建君.我國高校外語教學現狀[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