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浩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寧夏枸杞產業得到迅速發展,但目前由于病蟲害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比較嚴重。為了使枸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安全綠色生產,需要積極探索枸杞的病蟲害的發生規律以及防范辦法。
關鍵詞:寧夏枸杞;病蟲害發生規律;防治技術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8-0065-01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 文獻標志碼:A
1 寧夏枸杞概述
枸杞屬于茄科,多年生小灌木,枝葉繁茂,花期長,6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夏果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休果期,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為秋果期,既是極好的園林綠化樹種,也是傳統的珍貴保健及藥用樹種,枸杞果實營養豐富,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是藥食兩用的功能食品,它不僅滋陰益陽、延年益壽,對于體弱氣虛以及勞累過度的患者也有非常大的補益作用。由于其顯著的藥用、保健價值,因此在國內外市場上,對于枸杞的需求量在持續上升。
2 枸杞集中常見病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2.1 枸杞蚜蟲
2.1.1 危害表征。群集于枸杞的嫩梢、花蕾、幼果等幼嫩部位,吸取汁液,造成受害枝梢曲縮、生長停滯、受害花蕾脫落、受害幼果成熟時不能正常膨大,嚴重時造成早期落葉、落花、落果。
2.1.2 發生規律。在寧夏地區,一般在4月下旬枸杞發芽后進入蚜蟲為害期,6月進入危害高峰期,7月中下旬,蟲口有所下降,9月回升,危害秋稍,10月為產卵盛期,下旬后,主要在枝條縫隙處產卵過冬。
2.1.3 防治措施。(1)加強枸杞的園間管理,禁止過度施氮肥,在冬季要將一些殘、枯、病、蟲枝連通枸杞周圍的枯草進行集中并燒毀。(2)在蚜蟲病害的高峰期,可以利用黃板對有翅蚜蟲進行捕殺,同時人工剪出帶有蚜蟲的枝條。(3)農藥防治,利用48%毒死蜱800倍液、25% 蚍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者苦參素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為降低蚜蟲的抗藥性,宜輪換用藥。
2.2 枸杞木虱
2.2.1 危害表征。成蟲、若蟲在葉背將口器插入葉片組織內,刺吸汁液,致使葉黃枝瘦,樹勢衰弱,使果實品質下降,嚴重時,造成1、2齡幼茨當年死亡,成齡樹果枝或骨干枝在翌年春干枯死亡。
2.2.2 發生規律。枸杞木虱以成蟲越冬,一般在樹木附近的土塊、樹干或者殘留的枯葉內,在春季4月下旬開始,成蟲通過飛翔或者跳躍的形式進入枸杞枝葉上開始取食,并將卵產在葉背或葉面,6、7月份開始盛發,嚴重時,植株在8月下旬就開始出現枯萎現象,嚴重影響枸杞的質量。
2.2.3 防治措施。(1)在冬季,將枸杞樹下的落葉枯枝以及雜草清理干凈,并燒毀;早春刮皮,清理田園,在4月中旬,成蟲活動前進行灌水翻土,消滅一部分蟲源。(2)在5月上、中旬時摘除卵葉,6月的上、中旬剪除木虱若蟲密集的枝梢并進行銷毀。在6月下旬及9月上旬高發期,用木虱一邊凈1 500倍液、梨木虱凈1 500倍液、25%敵虱龍2 000~2 500倍液等進行噴灑,每10~15d噴灑一次,在枸杞采收前7d停止用藥。
3 枸杞根腐病
3.1 病害表征
(1)根朽型:根部或根頸部出現不同程度的腐朽、剝落現象,莖干維管束變成褐色,潮濕時,在病變部位生長出白色或粉紅色霉層。根腐病又分為小葉型和黃化型兩種:小葉型,春季展葉時間晚,葉小,枝條矮化,花蕾和果實瘦小,常落蕾,嚴重時整株枯死;黃化型,葉片黃化,有萎蔫現象,常大量落葉,嚴重時會整株枯死,也有落葉后又萌發新葉,反復多次后枯死。(2)腐爛型:根頸或者枝干的皮層變成褐色或黑褐色,逐漸腐爛,后期外皮脫落,只剩下木質部,拋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褐變。地上部葉片發黃或枝條萎縮,當腐爛皮層環繞樹干時,病部以上葉全脫落,樹干枯死。
3.2 發病規律
生產中,枸杞根腐病導致死亡植株每年大概在3%~5%之間,由弱寄生菌引起,樹勢的強弱直接影響發病情況。一般病菌從傷口處入侵,中耕作業時對根系造成的損傷,加重病害。防治主要采取加強栽植管理、培養強健樹勢、園地平整、排灌方便的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措施為輔的綜合防治。
3.3 防治措施
(1)3月20~30日樹液開始流動、樹皮返青時,結合冬季修剪整枝,清除病蟲枝、園中雜草,帶出園外集中燒毀;噴施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5kg/667m2。(2)5月15日后每半月噴施1次0.5%~1.0%的二胺、尿素、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及葉面寶、噴施寶、“動力2003”等,提高抗病性。(3)5月中旬~6月中旬,結合夏季修剪,清除雜草,降低根腐病發病率。(4)發現病株后,用炭枯凈、生根粉、高鉀鈣寶混合,每株3kg及時灌根防治。
參考文獻:
[1]劉志強.枸杞主要病蟲害及防治[J].河北農業,2016,02:32-34.
[2]王金平.枸杞常見病蟲害識別與防治方法[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