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巍 王騰 肖文娟 沈月
摘 要:大學是培養國家棟梁的搖籃,是無數學子實現夢想的渡船。然而近些年,大學生之間發生激烈沖突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情時有發生。再者,大學期間學生接觸人數明顯增加,卻多為萍水之交。為了解大學生之間的交流障礙并提出對策,小組成員在合肥、蕪湖、蚌埠等地方的高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展開問卷調查。研究內容:以學生的人際交往、溝通交流、課余時間分配、矛盾處理方式等為主要內容來調查研究大學生交流存在的問題。結果顯示:將近37.8%大學生存在輕度、中度甚至高度的溝通交流障礙。這些問題都會使他們產生負面情緒,或多或少地影響學習和生活。結論:無論學校、社會還是個人都應在致力于提高專業素養的同時,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幫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關鍵詞:大學生;交流障礙;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8-0132-02 中國圖書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1 大學生加強溝通交流的必要性
溝通與交流從廣義上來說是不同行為主體通過借助載體實現信息的的傳遞,以達到他們期望達到的目的。但從我們的生活中來講,主要是生命體間的信息傳導:小到細胞會通過發射激素告訴另一個細胞自己所表達的意思,到植物通過散發氣味傳遞信號,到昆蟲通過觸角的觸動通知伙伴們訊息,到各種動物用不同叫聲呼喚伙伴……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交流與溝通,人與人之間,更需要以溝通和交流的方式,去傳遞信息、解決問題,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
1.1 溝通與交流可以提高自信心
從個人層面上來說,一個善于溝通與交流的人更善于展現自己,發現自己的潛力,提高自信心。古往今來,很多人憑著一張能言善辯的嘴,留名千古,晏子使楚就是憑借一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維護了自己的尊嚴,更維護了國家的尊嚴。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通過溝通,大學生可以展現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做一個自信的人。
1.2 溝通與交流有助于提高辦事效率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在行政管理方面,事務繁瑣,卻不能做到事事躬親。此時,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會使工作的傳達有條不紊,化解工作中的大小矛盾,順利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讓不同階層的人各司其職,提高辦事效率,節約時間和成本,而這也是大學生步入社會之前必須要領悟和掌握的要點。
1.3 溝通與交流可以有效改善人際關系
人們常說:成功,一半靠能力,一半靠人脈。的確,人際關系在當今社會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都可以讓你心情愉悅、事半功倍。而人際關系的維持離不開良好的溝通。人與人接觸相處的過程中,摩擦在所難免,良好的溝通能有效的幫助你化解矛盾,改善雙方關系。同時,因為溝通交流,兩個陌生人才能相識、相知,在彼此的心間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
2 大學生交流現狀
為了避免調查結果的偶然性,調研的學校包括財經大學、醫學院、師范大學、工業大學和綜合大學,具體實施地點有圖書館、教學樓、食堂、超市,調查對象的男女比例保持在1:1左右,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人數也控制在同一水平上(由于大四學生忙于考研和工作,故不在調研范圍內)。
經過回收問卷、整理資料、分析數據,我們發現:大概有37.8%的大學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溝通交流障礙。其中,女生約占69.3%,男生約占30.7%,并且來自農村的學生和大一新生占較大比例。他們的主要癥狀表現為不愿主動與人交流或主動結交新朋友,朋友圈較小,偏愛手機網絡的溝通方式,對校園活動缺乏興趣,課余時間喜歡宅在宿舍或家里,缺乏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勇氣,對于大小矛盾喜歡憋在心里自我消化等。這些障礙導致他們的生活空間比較狹窄,思維不夠陽光活躍,輕則容易產生失落、郁悶、煩躁等負面情緒,重則長期自我封閉、否定或者與他人發生嚴重的沖突。
3 交流障礙原因分析
3.1 家庭教育的影響
近些年的大學生群體大多是“90后”,趕上了國家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所以有不少同學是獨生子女。因獨生子女的緣故,父母以及老人可能將全部的精力和愛都傾注在這個孩子的身上。適度的關心和教育會讓其幸福健康的成長,但過度的維護和寵愛就會發展為溺愛,容易導致孩子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弱勢。
另外,獨生子女因沒有至親的兄弟姐妹,缺乏玩伴和傾訴的對象,較易養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在脫離家庭的庇護、步入大學校園后,這些性格缺陷都是導致溝通交流障礙的因素。當然,計劃生育政策并非主要原因,家庭教育才是關鍵所在,也有很多的“90后”獨生子女成長得陽光美麗,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3.2 生長環境的影響
大學是一個聚集多方人才、承載萬千夢想的地方。這里的學生不論出處,不論貴賤,都站在同一起跑線向遠方努力。但現實是,他們的心理狀態有著較大的差別。來自城市的學生習慣車水馬龍的街道,看過多處的名勝美景,對電子產品的使用駕輕熟就,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和英語,表現出來的是青春的恣意和張揚;相比之下,農村的孩子樸實憨厚,會在繁華的城市迷路,初次使用電腦等科技產品會不知所措,在眾人面前用他們不太流利甚至帶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話交流會緊張害羞,自卑和羞怯的種子在心里悄悄萌芽。
然而無論自負還是自卑,都并非大學生該有的健康心態,是彼此溝通交流的絆腳石。
3.3 虛擬網絡的影響
網絡的創新和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卻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不少同學會在網絡上結識一些新朋友,他們志趣相投,交談甚歡。然而,大多數同學卻發現面對面的交流并沒有想象的那么舒暢和自由,甚至會有點尷尬。也許是內心的不自信,也許是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也許發現對方并非自己期待想象中的樣子,導致他們更愿意依靠網絡來溝通,依賴網絡去創建一個他們偏愛的舒適的世界,而逃避、甚至拒絕面對面的交流。
另一方面,很多同學對游戲、漫畫和電視劇的沉迷不僅虛度了大好的光陰,更阻礙了他們走出去認識世界的腳步,而生活在自己狹隘的空間里。
3.4 其他方面的原因
興趣愛好也是重要因素,共同話題的存在是彼此進一步交流了解的動力;性格的迥異也常常是決定雙方是否深交的要素,“硬碰硬”常常是兩敗俱傷,兩塊木頭也不會擦出火花;再者,仍有不少同學沒有很好地從高中簡單緊張的學習過渡到大學自由豐富的生活。他們沒有意識到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缺乏溝通交流的能力和技巧。
4 促進溝通交流的對策
4.1 家長的關愛和教育
家長平時應多和孩子交流,一方面,給予孩子適度陽光的愛,教孩子顧及他人的感受、學會分享快樂,避免自我思想的形成;另一方面,關注孩子內心角落的孤獨,試著與他們成為朋友,傾聽他們真實的聲音,并鼓勵其多與同伴交往活動,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4.2 學校可采取的積極措施
學校可以多舉辦溝通交流或人際交往方面的講座并設置心理咨詢點,鼓勵同學們講出心中的困惑和焦慮,幫助他們客服困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班級也應該經常舉辦一些集體活動,盡可能號召每個人參與其中。集體活動不僅能促進同學們之間的認識和感情,也可以漸漸改變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讓他們學會合作與交流,走出自我小世界,融入學校大集體。
4.3 個人的努力改變
大學生應該學會獨立思考,承擔自己的人生,意識到溝通交流對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性。大家應該多參與學校與班級組織的活動,娛樂、競賽、志愿服務等等都是加強人際交往的有效途徑。從被動的交流到積極主動地溝通,是每個學生需要跨越的一個階段。良好的溝通交流能擴大朋友圈,豐富學習生活,增強自信心,拓寬視野,認識更多更美的人和物。總之,個人做出的努力才是改變現狀的關鍵。
4.4 凈化網絡環境
無論學校還是社會,在積極提倡大學生有效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同時,也要闡明使用不當的弊端,不要讓科技信息的快速發展阻礙了人類最基本最原始的面對面交流;鼓勵大學生走出網絡,走出宿舍,與現實中的人加強交流,提高溝通技巧,體驗真正的生活。
參考文獻:
[1]趙紅利.我國大學生交流恐懼研究的現狀述評[J].中國電力教育,2012,(11).
[2]王洪禮,胡寒春,潘運.大學新生交流恐懼與自我概念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6,(06).
[3]張杰.我國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研究教育),2008,(11).
[4]秦崇蘭,牟艷娟.大學生交往中常見的心理障礙分析及應對策略[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8,(03).
[5]趙衛川.論當代大學生健康心態的培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