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強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日漸形成,社會進步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小學生的思維敏捷,求知欲強,勇于探索,在理想,道德等方面有新的追求,改革賦予小學生德育新的內容,注入新的生機。
但是,我們還應注意到:在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新舊體系交替,西方一些錯誤思想觀念以及我們生活中的一些非道德現象也給學校德育帶來消極影響,使新形式下的小學德育工作面臨許多不利因素。
針對以上問題,在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我著重從以下幾點進行努力:
一、巧設問題,層層引發
小學生以感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道德概念很難理解。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注重把道德認識與一定情景相聯系,通過一些具體形象的例子說明一個道理。在引導學生明理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看圖,精心設計問題,逐層引發,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水平。例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1)設計者是怎樣教孩子畫圓的 (2)你是怎樣畫的,過程是怎么樣的,人生是不是也像一個圓呢,引發學生思考 (3)我們是不是也要像圓那樣做一個圓圓美美的人呢?通過學生自己討論,從而理解"生活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才圓(完)美"的道理。
二、巧設情境,激發情感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制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生鐵棒磨成針的道理時,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或進行小品表演,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整個過程,從而懂得"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的道理。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取得勝利。
三、重視引導,知行統一
道德行為是道德品質的重要表現。道德認識只有在支配行為,評價行為時,才能成為學生品德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觀點引導學生,目的在于促進道德意志轉化為道德行為,達到知行統一。在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親自參加行為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如教學《勞動光榮》時,重點是聯系課文突出學習目的,在學生明白了"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道德行為后,教師及時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對他人進行評價,聯系個人實際對自己進行評價。介紹典型,樹立榜樣,進一步激發起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勞動創造幸福,勞動是光榮的,懶惰是可恥的,是不可學的。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
教學中要注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一是面對現實,從正反兩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感化;二是教師要善于講明自己的觀點,認識以及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三是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提出可行的行為要求,督促學生的日常行為。如在教學生辛勤的園丁時,教師應從正面列舉事例,說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為培養祖國的棟梁之才不知疲倦的工作,無私的耗費著自己的心血;教師的工作光榮而辛苦,任重而道遠。同時還要向學生講明教師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和所有的人一樣,亦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教育學生要正確,全面的看待教師,是學生懂得幫助老師改正缺點也是尊師的表現。這樣,就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對教師的可信度,是他們能夠正確的看待教師,自覺的去感謝教師,尊重教師,履行老師提出的要求。
五、設置作業,提高能力
由于思品課是一課一個觀點,每課教學任務都要當堂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和作業時,要有目的性,針對性,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課文的主要思想觀點,理解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提高道德認識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六、各方面入手
(1)從人生觀、價值觀入手 “栽樹栽根,育人育心”。
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智能和個性發展起著指導和調節的作用。但青年初期只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時期,它還不成熟,需要他們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進一步加強錘煉。因此,我們學校應該更多地關愛學生的成長,正面引導,防微杜漸。比如,向學生進行學法、懂法,守法的引導,將預防和懲治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政策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制知識傳授給學生,使他們在心靈上筑起一道預防犯罪的有力屏障。
(2)從學校教育入手
學校教育對人類的文化傳播和社會發展起著主導的作用。因此,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著眼于當前四化建設和未來的需要,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銳意改革,勇于創新,探索科學育人的途徑,使學校的教育改革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3)社會和家庭教育入手
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必須取得社會和家庭的配合。在社會和家庭里有積極的因素,也可能有消極的因素,如果學校教育是一套,社會和家庭是另一套,它們互相矛盾,互相抵消,這樣教育很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因此,要使學校教育有效地發揮主導作用,必須爭取社會和家庭的配合,使學生處處受到積極的良好的統一影響。比如,當今社會不良生活環境對學生的危害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政府部門就應加大力度對學校及周邊的社會治安進行綜合治理,網吧、電子游戲室、社會青年到學校騷擾、盜竊等嚴重影響學校教學秩序和學生學習的主要問題毫不手軟地進行整治,為學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4)健康入手
心理健康是指人對各種情況的高效而滿意的適應。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持續的心理狀態。現在,我們面對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由于人生觀等諸因素的影響,導致了他們中的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學習困難、情緒不穩、 孤獨膽小、懼怕挫折、缺乏毅力,進而身上存在著懶惰、怯懦、自私等缺點。據有關資料顯示:當前我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情況已相當嚴重,呈現出犯罪人群低齡化、作案手斷成人化、犯罪類型多元化等特點。因此,我們的學校教育應該為每一個學生如何更健康的生活服務,著眼于他們的身心健康,教會他們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比如,針對少年自私的弱點,可以加強集體主義教育,培養他們關心和維護集體的榮譽的意識,努力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為集體做好事。
總之,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學校的工作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教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從各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德育是核心,所以,我們在各科教學中應適當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應堅持常抓不懈。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法王寺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