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霞
摘要:房產稅稅率設計是房產稅稅制建設的核心環節。本文首先探討了設計房產稅稅率時需要厘清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房產稅稅率設計的原則。
關鍵詞:房產稅,稅率設計,問題,原則
1.稅率設計需要明確的問題
1.1稅率的決定權
未來針對居民住房征收的房產稅,其功能定位主要是合理調節居民收入分配,正確引導住房消費,有效配置房地產資源。此外,“房地產稅改革可以助力解決我國地方稅體系不成型的問題,為地方提供支柱性稅種,進而落實省以下分稅制,促使政府職能轉變和市場經濟健康化”(賈康,2015)。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加了解地方的財政收支狀況、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居民家庭的稅收負擔能力。因此,房產稅稅率可以先由中央政府制定一個合理的稅率區間,然后由地方政府在該幅度內根據本地區的財政、經濟等實際情況,確定適用于本地區的房產稅稅率。這樣既保留了中央政府對于房產稅稅率的決策權,又給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程度的自主選擇權。
1.2稅率形式
針對中國現在的國情來看,定額稅率不適宜,它體現不了稅收公平的原則,也不能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累進稅率最能體現稅收的縱向公平和量能負擔原則,對收入的調節作用遠遠大于其他兩種稅率形式,但稅率設計較為復雜,征收成本較高。同時,過高的累進稅率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引起高價值部分逃稅。因此,借鑒國際經驗,中國應該選擇比例稅率。那么,在比例稅率中,是采用單一稅率還是差別稅率呢?單一稅率簡便易行,透明度高,充分體現稅收的中性原則,但不利于體現稅收的公平原則,不利于引導房地產資源的合理使用。差別稅率有利于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及體現公平原則,但計算復雜,對征管方面的要求較高。由于我國城鄉差別大、地區之間發展極不平衡,因而本文更傾向于采用差別稅率。
2.稅率設計需要協調的問題
2.1征稅范圍
關于房產稅的征稅范圍,本文著重討論兩個問題:一是農村住房與城鎮住房,二是存量房與新購房。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和城鎮的邊緣變得模糊,有學者開始提出將有條件的農村房產納入征稅范圍。本文認為,由于農村住房具有分散性以及市場化程度較弱等特征,獲取農村地區住房的交易價格存在著諸多困難,從改革的穩健性考慮,可先不將農村房產納入征稅范圍。更重要的是,對農村房產免稅也是調節城鄉收入差距的一個舉措,有利于農民休養生息。
滬渝兩地的房產稅試點中,兩地都主要針對新購住房征稅。本文認為,房產稅的征稅范圍應包括城鎮的全部住房,而無須區分存量房與新購房。首先,存量房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方面與新購房并無區別,并且相當多的存量房因為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增值效益明顯,只有對其征稅,才符合公平受益原則;其次,為了區分存量房和新購房,必然需要人為地劃分一個時間標準,這很可能導致政策實施前后一段時間內房產交易行為的亂象。
2.2計稅依據
滬渝兩地的房產稅試點實現了房產稅計稅依據從房產余值向房產交易價格的轉變, 同時也明確了待條件成熟后將以房產的評估價值作為計稅依據。本文也認為,長遠來看,以評估價值作為計稅依據是房產稅的最終選擇。評估價值能夠準確反映納稅人的房產價值,又能使房產稅收入隨著房產價值的提高而增加,從而為地方財政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當然,在評估納稅房產的價值時,不可能單個評估,而是批量評估。但我們不能直接用平均房價作為計稅依據,因為即便同一小區,由于樓層、朝向、裝修等原因,每一戶房產的價格也是有高有低的。所以,我們應在平均房價的基礎上扣除一定比例(例如,參照經營性房產減除10%——30%),按余值計算。
3.稅率設計需要考慮的原則
3.1財政保證
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導致了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不匹配。全面營改增后,更導致了地方政府主體稅種的缺失,財政收入狀況不容樂觀。賈康指出:“我國地方稅體系要從不成型向成型轉變以優化相關制度安排,需要尋找其財源支柱,這也是繞不開不動產稅問題的”。房產稅在未來必將成為地方稅的一大主要稅種,房產稅的開征,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地方政府的財政問題,因此,在設計房產稅的稅率時,首先考慮的就是財政原則。在財政原則的指導下,房產稅的稅率設計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一、房產稅的主要用途是用于住房保障支出或者民生支出,可以根據這類支出的缺口來考慮房產稅稅額的多少;二、開征房產稅的同時,必然減少房地產流轉環節的稅收,為保證財政收入穩定,征收的房產稅應不少于減少的流轉環節的稅收。
3.2公平優先
房產稅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矯正市場失效帶來的不利影響,緩和社會分配不均等社會矛盾。為確保不同納稅人所承受的稅負水平與其經濟能力相適應,稅率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公平的衡量標準問題。公平原則中,有受益原則和支付能力原則兩種標準。前者要求每個納稅人承擔的稅收負擔,應當與其從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中的收益程度保持一致。后者要求根據納稅人的支付能力來分擔稅收。李文、李暢(2010)認為我國居民家庭房產稅稅負可以在2.5%——5%之間。本文認為我國居民家庭房產稅稅負水平應在2.5%——5%的基礎上扣除家庭的個人所得稅稅負。同時,應當設計居民基本生活性住房免稅條款,以保障民眾的基本生存權利。
3.3效率兼顧
除遵循財政保證與公平原則外,房產稅稅率的設計還要兼顧效率原則。效率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行政效率,即稅收制度要簡便,政府的征稅成本要小于稅收收入;二是經濟效率,即稅收要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的有效運行。前面提到的在選擇房產稅的稅率形式時,應選擇比例稅率而不是累進稅率;在評估應稅房產的價值時,應該批量評估而不是單個評估,就體現了行政效率。而前面提到要給予地方政府一定程度的房產稅稅率自主權;在確定房產稅的征稅范圍時,不宜區分存量房和新購房,則是經濟效率的體現。
(作者單位:攀枝花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