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提倡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增加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有助于提升語文教與學的效率。本文從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出發,結合相關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對如何增強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的問題展開研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出建議,以便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善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觸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被動的學習也會變成主動的學習。這樣,師生才會形成一種和諧的教與學的默契,從而達到“孕美于教,以美引趣”的目的。
一、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的重要性
(1)提升語文“教”與“學”的質量
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是“填鴨式”的,千篇一律的把語文肢解得支離破碎。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平淡無奇、枯燥無趣,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越來越差,直接降低了語文“教”與“學”的質量,給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造成了阻礙。因此,通過增加高中語文課堂趣味性的方式來提高高中語文“教”與“學”的質量,顯得十分迫切。
(2)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多認為,教育的藝術不僅僅在于教師傳授知識的能力,更在于鼓舞、喚醒以及激勵。反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亦是如此。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學習的被動者轉變為學習的主動者,進而對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有相當大的幫助,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法。
(3)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
在提倡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的教育環境下,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成為語文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興趣是成功的關鍵[2],趣味教學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悅、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對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語文素養,形成自主學習、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也有很大的益處。
二、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的舉措
(1)巧設懸念
巧設懸念是在課堂教學的某一部分設置一個疑問或者矛盾沖突,以造成學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的一種方式,它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索欲望。例如占潔老師在上《氓》這篇詩歌之前講到:“《詩經》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畫的都是女子形象,她們或明眸善睞,或嫻靜柔美,或大膽執著,不過在學者鮑鵬山在《第三只眼看<詩經>》中卻說《詩經》里最完美的女性當屬那位衛國女子,也就是我們即將學習的《氓》中的女子,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女子呢?她真的是最完美的嗎?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自由朗讀課文。”占老師通過設置一個“她是不是最完美的”問題,在課前巧妙地設置了懸念,能夠激發學生的詩趣,對于接下來的教學有較好地的梳理與引導作用。
(2)熱門話題
熱門話題導入使得課堂充滿了動態不定性,這顯然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挑戰,但是熱門話題導入能讓學生在實際的交際情景中充分發揮主導性,人人參與,促進學生間的交流互動。例如一位教師下午第一節課要講《謀攻》一文,但是走進教室,他發現學生們正在議論本班與另一個班之前進行的一場籃球賽。顯然之前備好的導入方式已不合適了,于是他立即就籃球賽這個話題展開了課堂導入,學生們對于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也充滿了興趣。這位教師充分利用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熱門話題進行課堂導入,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體驗活動中感受聊天的樂趣,既于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3)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運用生動的語言、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創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模式。楊子江老師在上《鄭伯克段于鄢》時設置情境,請兩位學生扮演鄭莊公和姜氏,“這里有動作描寫‘入而賦,請你來演一下鄭莊公入隧道時的情形。”學生慢走,然后悠悠念道:“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接著楊老師問道:“你剛剛說那句話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該生答:“開心。”又問:“你還沒進隧道見到媽媽呢,怎么就開心了?如果好幾年沒見著媽媽了,終于要見面了,你應該做什么?”該生答:“沖過去擁抱。”生邊跑邊急促地喊:“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楊老師趁勢問:“他邊跑還能邊慢悠悠地喊嗎?”生會心的笑。楊老師讓學生通過“情景劇”的方式對故事進行深入的思考。由易到難,在楊老師的逐步引導下,一層層地揣度作者的用意,使得“深究主旨”這一教學目標水到渠成。
(4)變形閱讀
教學形式的創新是增加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的重要途徑,通過創新教學形式,變“死”課堂為“活”課堂。實踐證明,創新教學形式,對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擴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有極大的幫助。例如王義翔老師在上《蘭亭集序》時,為了幫助學生品讀作者的“樂”之味,采用了“變形閱讀”這一教學形式。“美文若能美讀,定能錦上添花。現在請同學們把信可樂也嵌入每一個以句號結尾的句子后誦讀。”這一新穎的變形閱讀法,將情感浸染在語言中,逐步進入一種言語情景,極具情趣和語言沖擊力,幫助學生們化難為易,彰顯出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所在。
(5)以媒激趣
多媒體以其聲音、圖畫、視頻綜合于一體的視聽功能,激活學生思維,可以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科學地利用多媒體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如在講授《桂林山水》一課時可以采用錄像、圖片等多媒體資源,輔助教學,讓學生自己欣賞美如詩畫的桂林山水。教師無需用更多的語言,學生便可以根據多媒體展示的內容,結合文本中描繪的,形成綜合感悟,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從學習的被動者轉變為學習的主動者,這對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有極大的幫助。高中語文教師應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中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增加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曾令先. 多層面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趣味性[J]. 考試周刊,2016(73).
[2]江堯強. 芻議如何營造有趣味的語文課堂[J]. 基礎教育研究,2016(17).
作者單位:涂紹芳(1996—),女,漢族,籍貫:湖南常德,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