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大洲
摘 要:“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深化對外開放的一項創新的重大舉措,更是加強區域合作的一項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促使“一帶一路”戰略逐步深入發展,在帶動了我國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的同時,極大地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的共同增長。此外“一帶一路”戰略還增強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對我國總體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主要從空間交互作用的視覺分析了“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之間的動態關系。
關鍵詞:空間交互作用;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中國經濟增長
“一帶一路”戰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逐漸成為我國對中歐、中亞、西亞和東南亞國家加強區域合作、構建更大開放程度的投資與貿易關系的重要標志[1]。其中保持貿易暢通是該項戰略發展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和環節。在經濟形勢的推動下,我國積極主張投資與貿易的開放,并始終堅持“包容”“平等”等原則,如不干涉沿線其他國家的經濟機制等,秉持著自愿參與的原則來共同促進國家經濟利益的提升。
一、空間交互作用概述
空間交互作用是指當同時存在兩個因素時,它們之間的共同作用大于或小于各自發生作用的和。這也就意味著當兩個因素同時產生作用時,所產生的效應最大。由于雙邊貿易是通過資本積累、價格、競爭、制度溢出和技術等效應對貿易雙方的經濟產出、物價水平、利率、匯率等宏觀經濟變量產生直接影響的,使得雙邊貿易對經濟增長具有空間溢出效應[2]。當雙邊貿易和經濟增長同時發揮作用時,就會對雙邊貿易國家的宏觀經濟變量產生巨大影響力。而由于一國的經濟產出決定著該國的國民收入水平,也是刺激他國出口總需求、進口總供給的重要變量,兩方同時作用下產生了經濟增長影響雙邊貿易的直接效應。此外,經濟增長還能引起商品原材料價格波動等,進而促進國際資本流動,這就相當于經濟增長對雙邊貿易產生了間接效應。
“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之間產生空間交互影響和反饋作用主要是在一國的經濟變量受到他國變量當期和滯后值的影響、各國的經濟變量受到全球經濟變量的影響、任意一國受到他國當期沖擊的影響三種形勢下產生的。
二、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往來現狀
雙邊貿易是指進出口貿易,亦可稱之為對外貿易,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一段時期內進出口額的總和。近幾年,盡管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但中國貨物的對外貿易總額仍位居世界前列,使得中國的經濟、技術等占據明顯的優勢,并能夠滿足多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金、技術力量不足的缺陷,促使其經濟轉型與升級。加之中國雖具有豐富的資源,但主張實行多元化的能源進口戰略,如從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的中亞地區進口資源等,不斷加強了中國與他國開展對外貿易合作的力度。這就使得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往來呈現出貿易規模迅速擴大、貿易關系日益密切、貿易結構持續優化、貿易對象相對集中等特點。
三、“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分析
(一)中國經濟增長相關機制對“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的影響
1.GDP溢出效應
由于中國經濟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多數國家都具有增長效應,在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不斷增強的情況下,這種增長效應已然超越了對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影響,使得中國與這些國家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在經濟的共同發展中具有較大的互補性。但中國經濟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的部分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度和波蘭等制造業國家之間不僅不存在增長效應,反而還存在一定的負面作用,這足以證明GDP溢出效應具有異質性。同時也足以說明中國與這些制造業國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系,尤其是和一些經濟外向型的制造業國家之間的競爭關系更加明顯[3]。
2.金融傳導機制
從空間交互影響和反饋作用來看,若我國人民幣貶值將會對“一帶一路”沿線的許多國家造成嚴重的影響,如馬爾代夫、俄羅斯等旅游和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以及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在此狀況下,對于我國自身而言,貨幣貶值會不斷降低中國在國際上的購買能力,進而嚴重影響著我國對資源豐富國家的出口需求。同時,在其他國家也爭相采取貨幣貶值的情況下,會對我國國內市場的正常運行產生不良影響,進而更加難以實現刺激出口的效果,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增長不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嚴重時甚至還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3.貿易傳導機制
從貿易出口量來看,當中國擴大出口貿易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GDP存在明顯的非負增長效應,但對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家卻具有正向作用。這主要是由于當中國的制造業產品從出口量增加時,在一定程度上將會縮小日本、法國、德國等制造業大國相關產品的市場空間。對美國和英國產生正向溢出效應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制造業產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其金融行業的發展。
4.投資傳導機制
經分析可知,當中國加大對外投資力度時,其對“一帶一路”沿線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長效應較大,此種形勢的發展作用下,已明顯超越了貿易渠道的傳導作用。尤其對于東南亞、俄羅斯等地區來說具有更加明顯的正向溢出效應。而對于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也具有較大的增長效應,推動其經濟的增長。這也恰好表明了中國對外投資并不存在所謂的“擠出效應”,它不僅有利于促進我國的經濟增長,還能刺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發展,進而形成共贏的局面。這種手段也已成為中國加強于世界經濟聯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5.價格傳導機制
當“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時,可以發現其對一些制造業國家會產生負面效應。但對于俄羅斯等石油出口大國來說卻存在著增長效應。由此可見,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對“一帶一路”國家和發達經濟體所產生的效應具有明顯的差異。因此,中國作為能源消耗大國,更應不斷深化“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加強于沿線國家之間的能源合作,帶動經濟的共同增長。
(二)中國經濟增長對“一帶一路”國家雙邊出口貿易的影響
當中國GDP增加即經濟增長時,對各國的出口貿易沖擊所產生的直接效應和總效應都具有明顯的異質性,在短期內將會給“一帶一路”國家的雙邊貿易出口帶來負面效應,但在長期內將會產生增長效應和正向溢出效應。
(三)中國經濟增長對“一帶一路”國家雙邊進口貿易的影響
當中國GDP的當期響應值波動幅度較小時,其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多數國家都會產生負面效應,但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負面效應會逐漸減弱,其波動區間也逐漸擴大,結果表明,“一帶一路”國家雙邊進口貿易整體上存在著增長效應,并能不斷從中獲益。
(四)“一帶一路”國家雙邊出口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當“一帶一路”國家擴大雙邊出口貿易時,會對中國的GDP產生直接效應,且為負面效應,引起中國經濟增長的下滑,但在長期內,卻會產生增長效應。
(五)“一帶一路”國家雙邊進口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從“一帶一路”國家雙邊進口貿易角度來看,當其擴大貿易進口時,對中國GDP當期響應值的影響是負面的,但隨著時間季度的延長,具有正向溢出效應的國家數量慢慢增加,整體上表明長期下依然具有和出口貿易相同的作用和動態特征。
(六)“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關系
衡量國民經濟產出的經濟變量可分為國內變量和國外變量,具體包含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凈值、國民收入、利率、匯率、實際進出口總額等。將這些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協調關系檢驗、同期效應檢驗等,并根據上述相關機制與具體關系的分析,可以發現“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之間總體上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當各國產生空間交互影響和反饋作用時,即文章中上述的在一國的經濟變量受到他國變量當期和滯后值的影響、各國的經濟變量受到全球經濟變量的影響、任意一國受到他國當期沖擊的影響三種表現形式下,就會使得各國之間的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彈性較大,進而產生明顯的空間交互作用,共同促進“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共同發展的局面。這就相當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經濟利益共同體。總而言之,兩者之間在短期內主要會產生負向效應,長期內則會產生正向效應,且兩者之間有明顯的異質性,從總體上看呈現發散性特征。
四、結論
如今,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世界的經濟發展態勢,隨著中國的雙邊貿易和對外投資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移力度的加大,使得“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與中國的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動態關系,并且這種關系是長期均衡的關系。隨著這種關系的作用進一步加大,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但對這種動態關系進行調查和研究時,需要充分考慮國家之間的交互影響和反饋作用,并探討中國經濟的發展形勢對世界經濟商品需求的影響等,才能使這種動態關系的探討具有研究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周忠菲.“一帶一路”戰略與兩岸經貿合作[J].現代臺灣研究,2015(04):31-36.
[2]王美昌,徐康寧.“一帶一路”國家雙邊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基于空間交互作用視角[J].世界經濟研究,2016(02):101-110+137.
[3]肖光恩,劉錦學.中國與“一路”中東盟成員國經濟增長時空依賴關系研究——基于時間與空間效應的視角[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70(03):77-89.
[4]于翠萍,王美昌.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互動關系——基于GDP溢出效應視角的實證分析[J].亞太經濟,2015(06):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