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忠山 王傳皓 王佳銘
摘 要:當代“藝術染整”是區別于工業印染審美特征的平面、立體或單色和多色交融新圖形的,是具有豐富藝術表現力的染整技術,富于個性化,充滿趣味性,有著廣闊的市場,是服裝設計師的創新利器。
關鍵詞:藝術染整;服裝設計;廣闊市場;創新性
“藝術染整”概念是指扎染、拓印、轉移壓皺、即興手工噴繪、涂鴉式繪制和拔色等新興手工工藝集群的總稱:即在各種紡織面料和成衣上運用現代印染科技和扎、縫、包、染、噴、繪、拓、刷、雕、壓等各種特殊工藝手法相結合。“藝術染整”是區別于工業印染審美特征的平面、立體或單色和多色交融新圖形的,具有豐富藝術表現力的染整技術。
一、“藝術染整”富于個性,充滿趣味性
由于“藝術染整”的一系列技法主要是在扎染工藝基礎上拓展的,習慣上人們就稱之為“現代扎染”。“藝術染整”主要包括“成衣染色圖形一體化藝術染整工藝”和“成衣三維記憶與噴繪、拓印、聚集綜合工藝”兩大部分。首先,它在繼承傳統工藝文化精神和工藝技法的基礎上,具有現代技術集成和工藝美術創新的柔性化特征。由于現代扎染工藝具有不需制版、配色不受套版限制的突出優點,所以能占據市場流行導向進行及時創意和設計。這種在成衣上自由設計平面染色圖形的獨特功能,使它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個性化”實施方案提交買家優選和確認,下單后即可迅速投產并能衍生出多組配色方案和各種圖案花型,形成多品種、小批量的序列優勢和個性化的視覺審美優勢,從而適應了經濟全球化對現代時裝產業“速度經濟”的客觀要求;其次,即興創意三維肌理美感的原創性技術,具有鮮明的工藝差別化特征。它能激活設計師創意靈感的火花,豐富服裝視覺肌理效果和表現技法,使過度“商業化”的服裝設計工作變得更加柔性、富于個性和充滿原創藝術創造的趣味性。
二、“藝術染整”有著廣闊的市場
“藝術染整”工藝二次開發和深度加工的服裝成衣,以豐富變化的肌理圖形,抽象寫意的審美意趣和獨特個性的藝術品味,予消費者以一般時尚服飾鮮見的視覺“愉悅”。“藝術染整”工藝強化對服裝面料視覺審美功能深度開發的探索,為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整合國內傳統工藝資源,積極面向國際主流時尚市場,有效規避了同質化惡性競爭帶來的經營風險,提高服裝出口產品附加值和出口創匯產能,提供了一種清晰的思路和嶄新的方法。以歐洲綠色生態和國際標準化生產規范為標準的“藝術染整”工藝,將“三染”聚合、絞纈、冰裂紋肌理等傳統技藝精髓與自主開發的注淋、潑彩、噴涂、拓轉、擰褶記憶成型等技術結合,集東方“寫意”深遠之意境和西方“印象派”的形、色、光、影之神韻于一體,巧妙地將民間工藝文化、現代設計“形式美”法則、數數碼圖形創意與紡織印染科技進行綜合與創新,形成了一門全新的科學、柔性、藝術并有著手工時代工藝特征和充滿人文關懷的全新染整學科分支,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三、“藝術染整”是服裝設計師的創新利器
在紡織服裝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我國服裝設計師應當借鑒國際成功典范的經驗,敏銳地抓住“民族化”遭遇“國際化”引發了“泛工藝化”流行的歷史機遇,以本土文化做支點,用國際化眼光望未來,從服裝設計語言創新入手,正確導入“藝術染整”設計概念,及時把握和正確運用民族“工藝品牌”之利器,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對現代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巨變所帶來的服裝個性化消費新需求,能否以科學求實的精神和開放自信的心態改變和揚棄民族傳統工藝。在西方強勢流行文化與東方歷史文明遭遇、碰撞和交融并匯的“信息爆炸”時代,“綜合就是創新”的科學設計觀,是否應該再度引起服裝學界和設計師們足夠的重視?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技術與藝術、手工與科技、功能與形式,太多的“綜合”命題亟待我們去研究、探索和解讀。我們應乘“泛工藝化”流行之勢,放眼國際時尚風云,探尋歐美服裝流行機制,借鑒意大利和日本設計群體迅速崛起的成功經驗,運用“藝術染整”工藝不斷豐富自己的設計語匯,真正告別“面料至上”“裁縫情結”等傳統設計思維模式,以具有鮮明時代個性特征的“大設計”觀,去主動適應、拓展和創新、引導不斷變化著的國際紡織服裝市場需求。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流行,作為人類“惟美”理想締造者的服裝設計師,在嫻熟運用面料質感語言的同時,怎么從面料視覺藝術創新入手進行全新的探索?在習慣于輕松駕馭服裝裁縫結構技藝的同時,能否進行多維度思考并在發掘、強化和再造面料“形式美”的功能性開發方面有所建樹?筆者認為:只要能夠獨立思考并在積極的思考中敏銳地發現“差別化”工藝;只要能夠充滿自信地去探索并在探索中大膽創意、不斷豐富和創新出全新的服裝設計語言;只要能夠不再拘泥于“面料”、“版型”和“裁縫”等單一線性設計思維并以宏闊的視野去仰觀俯察和大膽借鑒各種藝術元素;只要能夠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并由此獲得了想象力的自由,我們的設計師們就一定能夠充滿信心、直抒胸臆、身體力行地去借鑒和運用全新的服裝設計語言進行具有真正意義的原創設計,也就一定能夠找到完全屬于自己的設計天地。
在振興中華、打造品牌、挑戰競爭、發揮優勢、引領潮流和追求服裝面料視覺藝術化、審美個性化、工藝差別化創新的市場國際化征程中,具有中國原創意義的“藝術染整”工藝,理應成為我國服裝設計師手中的一柄嶄新利器。
作者簡介:
汪忠山(1995.11—),男,籍貫遼寧,單位遼東學院,研究方向輕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