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
摘 要:在當前的高中有機化學教學中,很多學生都反映知識太難,整體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與教學方法有著莫大干系。本文著重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圍繞高中有機化學教學,分別對多媒體演示法、探究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等的應用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高中有機化學;小組討論;多媒體;探究教學法
高中有機化學有一定的難度,為減輕學習難度,提高教學水平,應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在實踐探索中不斷總結經驗。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高中有機化學課堂有了明顯轉變,學生更加活躍,基本都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但成績卻沒有大的提升,也未能將所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歸根結底,在于教學方法有不當之處。所以,教師需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
1多媒體演示法
相比傳統單純的板書教學,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更能吸引學生,且課堂氛圍較為輕松活躍。另外,教師可以縮短板書時間,教案的整理和修改都極為方便。遇到一些抽象知識時,口頭講解,學生往往不能理解,多媒體則可以用動畫、視頻等方式展示出來,如譜圖分析、分子的立體異構等,多媒體教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多媒體的直觀性具有很大優勢,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還有一種直觀演示法也很常用,即實物演示,教師往往會拿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作比喻,引導學生增強理解。
以丙二烯型分子的立體化學教學為例,按照以往的方法,由學生先通讀教材,然后教師予以講解,很多時候基本都是重復教材上的內容,學生聽后,依然如墮五里霧中,其結果可想而知。我們知道,丙二烯中存在著兩個相互垂直的π鍵,那么不同情況下,分子中的對稱面和手性的關系如何呢?教師可用兩本書表示兩個π鍵,用不同樣式的筆表示碳原子連接的不同基因,相對于原來的化學術語,用書和筆代替,學生更容易理解。
再比如乙烯,其結構特點、鍵能特點等,均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同時,為了加深印象,教師還可以展示乙烯氣體實物,將準備好的乙烯氣體放在學生中間,令其仔細觀察。總之,多媒體和實物演示可看做是傳統課堂和信息技術的結合,值得推廣,而且教師也應注意,不能過于依賴多媒體,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可充分利用其優勢,但并非所有內容都必須采取多媒體教學。
2探究式學習法
現代素質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改掉舊的弊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可嘗試采取探究式學習,鼓勵并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不僅僅停留于現有成績。與無機化學內容相比,有機化學更加復雜,強行記憶顯然不合理,除了基本的理論和知識點,還需要學生深入了解有機物的性質、結構等,并多多思考,活學活用。
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敢于質疑,能夠及時發現并提出問題。在化學等理科中,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能夠提出問題,說明學生經過了思考,且心存疑問,從另一方面講,可反映出教師教學或學生學習中存在著漏洞,還需進一步完善。因此,教師可以直接預留問題,或者通過實驗、案例等引出問題,盡量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令其主動深入探究。比如酸與醇的酯化反應,過程中酸供應一個羥基,醇供一個氧,從而生成一個水。可否是由酸供應氫,醇供應羥基呢?只要提出問題,才能有方向、有目的的去解決問題。
探究法屬于開放式教學,具有明顯的開放性,但教師運用時也要把握好度,課題項目以及者探究的內容,必須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可以稍微增加難度,但不能超過太多,否則不但浪費時間,還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案例分析法
有機化學屬于化學范疇,但其自身具有系統的知識結構和比較完整的理論,也可將其看做是一門獨立科學。在高中有機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從發現和認識化學現象開始,逐步分析原因、特點、性質,完成從感性到理性思考的過程,進而才能更好地運用化學改造世界。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圍繞某個具體案例展開全面分析討論的方法,首先,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參與,變被動為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課堂主體,發表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的思路。其次,此類案例一般都具有代表性,能夠給不同學生帶去不同的收獲,學生除了學習到新知識,往往還能了解到化學史上的趣事,掌握學習方法,以及發現某些規律。另外,高中生存在有一定的好勝心,為了表現出與其他學生的不同,必然會打破思維定勢,進行創新,從而培養其創新意識,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其實,案例分析不僅局限于化學知識,還可以涉及到情感價值觀等,順利完成三維目標。比如化學家經過千百次實驗才能證明一個假設,說明不但要堅持,而且要在正確的方向堅持不懈,學生在磨練意志的同時,還必須掌握方法。
4小組討論法
素質教育除了鍛煉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還著重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團隊合作不僅體現在學習中,對學生日后工作也大有幫助,所以教學中還應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高中化學教師為打造高效課堂,可嘗試小組討論法,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留下教學任務,一般會按照基本概念、重難點、探究項目的模式進行排列,要求學生首先獨立學習,理解概念,掌握簡單的知識點。在重難點上經常會遇到困難,便可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交流,促進彼此進步。而在開放性探究項目上,多會選擇分工合作模式,明確劃分各自負責的板塊,在組內交流想法,最后小組集體完成,并與其他小組分享心得。
5結束語
現代教學對方法非常重視,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若方法不合理,容易事倍功半。因此,在高中有機化學教學中,面對難度較大的內容和知識點,必須采取適宜的方法,以達到最大效果。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許多新方法相繼產生,教師應更新理念,了解業內動態,主動學習新方法,并加以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楊科.高中化學教學中有機化學的具體教學方法探討[J].都市家教月刊,2017,31(5):282-283.
[2]劉遠大,朱彬.新課改下高中有機化學教學實效性初探[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2,14(6):120-122.
[3]張鋒輝.高中化學教學中有機化學的具體教學方法[J].教育,2016,9(7):84.
[4]劉曉芳,張淑蓉,郭愛玲,焦建華.多種教學方法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4):362-3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