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 要:近幾年計算機技術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對計算機的依賴越來越高,計算機技術引領著社會的進步,正因為如此,計算機專業后備人才的儲備成為一項主要任務,人才直接推動計算機技術的革新,并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和繁榮,為計算機知識的普及和創新提供絕佳的時機。文章對計算機專業和計算機技術進行概述,結合時下計算機技術最新發展熱點,提出培養計算機人才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信息時代;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
任何一門專業或者技術都有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法則,這也是人才培養最基本的原則,對于計算機專業而言,學科歷史并不太長,卻是時下極為熱門的領域,計算機技術帶動下的各個行業更是對相應人才的需求出現井噴的情況。當然系統性學習計算機技術是有一定難度的,選擇不同的專業方向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將來的就業方向。同時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是同等重要的,計算機科學本身是通過不斷試錯形成的,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推動理論科學的完善,在計算機科學上體現得非常充分。
1 計算機專業概述
計算機專業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及,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對計算機專業教學和就業都存在誤區,所以對計算機專業進行概述很有現實意義。專業學科的分析需從計算機專業的專業分析、培養目標及培養方案、人才培養、發展歷史以及就業方向等幾個維度介紹,才能完整展示設置本專業的意義。
1.1 專業分析
現階段,我國計算機專業主要分為3大類:計算機基礎專業、偏理工科的計算機專業、偏文科藝術類的計算機專業。
1.1.1 計算機基礎專業
本專業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在于掌握計算機基本理論及操作原理,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培養其基本操作能力,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企事業單位的系統維護。
1.1.2 偏理工科的計算機專業
計算機科學本身就是應用型極強的學科,特別是科學高速發展時期,新科技新技術層出不窮,大眾生活深受技術的影響,所以偏理工科里的計算機專業涉及面廣,涉及深度較大,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整體上學習難度較大,比如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1.1.3 偏文科藝術類的計算機專業
這類專業的興起得益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手工作畫設計逐漸被計算機代替,解放了部分人工[1]。雖然人力資源得到解放,但是對于學生而言,最大的難度源自創意設計。在掌握設計基礎和計算機基礎后,學生如何利用計算機創造最完美的草圖,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電腦繪畫、電腦制作、網頁設計等各種與設計有關的理論都需要涉及。
1.2 培養目標及培養方案
計算機專業延展性極強,與其他學科交叉較多,所以知識技能的遷移能力是本專業重點培養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電商經濟成為國民經濟中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專業與移動互聯網以及電商經濟的融合是未來發展趨勢。基于此,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體現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架構、原理及實驗方法,并能進行相關軟硬件的開發。所以對本專業學生的培養還需加以其他專業知識的輔助,比如經濟管理學以及人文知識等,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觸類旁通。另外在能力方面,還需要加強其理論聯系實際的鍛煉,挖掘潛力,培養創新思維。
1.3 發展歷史
素質教育背景下,新的教學大綱加入了對學科歷史的介紹和考察,計算機本業也是如此。以往教師和學生大多把大量教學時間用于理論和實踐上,缺乏對學科本身人文知識的了解,這種教學模式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就計算機專業而言,發展歷史是讓學生理解本專業的最佳途徑,這也是基礎教育理應提供給學生的。研制計算機最早是基于軍事目的,這本屬常識,但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卻是冷知識,這種現象值得深思。
1.4 就業方向
在我國目前的教育環境下,所學專業與就業行業并不完全具有相關性,畢業即失業的現象并不少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理論與實際不匹配。作為理論性強與實踐性強的專業,不少教師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忽視了計算機專業另外一個特征就是發展迅速。摩爾定律曾經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行業定律,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新的工業體系也開始對摩爾定律形成挑戰,所以筆者認為計算機教師在教學時,除了對經典理論進行講解之外,還需要為學生講解行業內最新的發展動態,以免就業時開倒車。
2 計算機技術的概述
2.1 計算機技術的定義
計算機技術其實是一個較為籠統的概念,根據研究對象不同,可把計算機技術分為:系統技術、部件技術以及組裝技術。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的外延會更加豐富。
2.1.1 系統技術
大眾對系統技術應該是最為熟悉的,幾乎每天都會使用系統技術進行相關操作,只是對普通人而言,并不會去系統學習系統技術的分類。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系統技術是學習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系統技術可分為:系統結構技術、管理技術、維護技術以及應用技術。系統技術的作用是使計算機更有效率地運行。管理技術的作用在于讓計算機的硬軟件能夠高度匹配,高效率地處理指令,維護技術的作用在于維護計算機安排,預防和處理可能發生的網絡風險。應用技術的作用在于將程序完整的推向實際應用。
2.1.2 部件技術
計算機是非常復雜的電子設備,而組成計算機的最基本單位叫作電子元件,計算機能夠從軍事領域轉為民用領域,離不開電子元件的巨大進步,生產工藝以及設計的突飛猛進,使計算機體積大大減少,為微型計算機的誕生提供了前提,同時由于其降低了使用門檻和費用,為計算機的普及奠定基礎。具體而言,部件技術包括運算與控制技術、信息儲存技術、輸出輸入技術。運算與控制技術處于根本地位,中央處理器代表這個計算機的處理能力,運算算法的優化以及指令重疊、開行以及緩沖儲存器的應用,大大提升了微程序處理能力。再者,信息儲存對于海量數據的處理具有關鍵作用,MOS儲存技術的誕生淘汰了前一代低功率的產品,同時在設計、價格和功耗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獲得了市場的認可。還有就是信息的輸入和輸出技術,計算機在于人機交互,人類創造了程序,如果需要計算機執行相關指令,就需要通過媒介傳導,一系列外設逐漸流行并被大眾使用,鍵盤和打印機就是典型代表。
2.1.3 組裝技術
計算機的組裝具有較大難度,由于計算機本身涉及元器件較復雜,不僅包含硬件軟件,還包括不同廠家產品的適配問題和器件涉及的規范化問題。主機是計算機溫度較高的區域,特別是靠近中央處理器的區域,如果組裝過于靠近該區域,其元器件的穩定性就會大打折扣,灰塵的集聚不僅不利于散熱甚至有可能導致主板短路。所以如何最佳地規劃制冷是組裝技術需要突破的。另外隨著元器件體積越來越小,信號延遲的弊端開始顯現,組裝密度同樣也需要突破。
2.2 計算機技術發展趨勢
計算機技術的提出在計算機發展初期為混亂的制造體系提供了參照的范本,比如諾依曼體制的技術邏輯在現階段的技術開發商已經顯得不太適用[2]。那么新技術的提出將會對整個行業進行重塑,新的生產標準和新的算法邏輯的提出,將推動計算機行業大規模變革。當然,技術的產生源于需求的強勁,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電商經濟對大眾生活的滲透越來越高,計算機技術與移動互聯網融合速度正在加快,新的技術背景和市場需求,將促使計算機技術迭代頻率加快,這也要求學生在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的同時,還需要發揮創造性思維,敢于提出自己的技術解決方案。
3 結語
計算機專業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專業類型,理論與實踐同等重視,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緊跟技術發展最前沿,不斷吸收新的技術設想和理論,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周云鵬.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5(11):229.
[2]魏曉輝,黃嵐,王巖.計算機人才個性化培養模式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4(15):13-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