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隨著以智能化手機為主體的移動科技產品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移動媒體陣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被高校逐漸地認識、開發與運用起來。高校借助自身技術平臺,充分運用移動媒體的自身功能,把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具有高效、直接、親和、自然與全覆蓋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移動媒體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當今互聯網的“可移動、便攜化”使移動媒體“成為了大學生獲取信息以及溝通交流的重要途徑”,[1]其在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實現效果的有效性缺失”的“信度危機”同時,[2]也為高校開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創設了契機,使其更具有靈活性、隨機性、全程性與覆蓋率的特點。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動媒體陣地的開發
盡管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移動媒介工具,且其功能不斷提升,但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依然需要高校及主管部門從內容上加以豐富,載體上加以開發,才具有真正的教育作用。
1.1手機移動媒體陣地的開發
從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層面來看,可以做出兩種開發:一是手機媒體的管理功能板塊開發。即學校及其主管部門尤其是院系領導與班主任、輔導員等,他們通過雙方手機之間的聯系,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其中以對大學生的指令性教育為主,師生之間沒有互動,大學生處在必須遵守且執行的層面。二是手機媒體的情感聯絡功能板塊開發。相對前者而言,這種陣地開發強調的是互動,多以管理者對大學生的情感性關懷,實現對大學生內在驅動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1.2平板電腦移動媒體陣地的開發
依據平板電腦的優勢,主要是兩種開發路徑:其一,開發郵箱陣地。即學校根據大學生注冊的學習或管理功能的郵箱,按照學校工作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向其發送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材料使其得到教育。其二,開發各種交流工具陣地。這類陣地主要是qq、msn、易信、飛信與新浪show等。學校根據大學生注冊賬號,運用學校公共賬號通過加其好友或關注的方式向其施加思想政治影響。
1.3學校公共wifi覆蓋性移動媒體陣地的開發
這種開發出于兩種考慮:第一,高校網絡軟硬件技術對大學生移動網絡運用的控制性。即通過技術手段控制大學生在學校運用網絡情況,無論他們運用什么移動媒體開展網絡活動,都會首先接收到來自于學校技術性、強制性與全覆蓋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而在此基礎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大學生網絡運用的免費性引導。除了上述技術性的控制外,免費的網絡普及是對大學生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動媒體陣地的運用
根據大學生運用各種移動媒體的種類,高??梢詮拇髮W生最常用、最喜歡用與最擅長用的功能切入,以適當的內容和形式對大學生開展最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2.1qq群交流性教育的運用
根據大學生高頻率甚至全天候登陸qq平臺的現狀,學校可以班級或院系為單位建立學生qq群,運用群的力量去發揮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管理與教育作用。有兩種運用方式:一是群共享文件教育。在群內發布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共享文件,讓廣大學生展開學習并接受教育。二是群內思想政治內容主題交流教育。讓大學生在群內通過討論、辯論甚至爭論的方式,完成對大學生的反思性、梳理性的教育過程。
2.2微信、微博交流性教育的運用
“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社交服務手段”,微信與微博“以其強大的功能滿足了大學生尋求自身發展的需要”[3],也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創造最佳的移動媒體契機。這種陣地的運用與qq群既有相似之處,即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門、院系主管領導與輔導員參與;也有著不同之處,就是微信與微博的用戶相對qq網友而言身份相對真實,且相互之間大家都認識或明確對方是誰。因而,在運用中有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的公共性兩種教育作用。這種教育形式具有覆蓋面大、內容主導性強的優點,但由于閱讀或關注的主動權在大學生自己手里,因而,其教育效果難以控制。
2.3短信溫馨提示性教育的運用
短信是當前高校管理學生、師生友情親情聯絡與教育教學溝通的最重要的橋梁之一。盡管qq、微信與微博具有著強大的綜合性功能,但依然無法替代短信的即時性、大學生的重視性、內容的針對性與服務的精準性。當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運用中,有三種功能:第一,編發經典、精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短信;第二,編發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網絡鏈接;第三,發布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各種通知。
3.開發與運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動媒體陣地的意義
由于當前大學生通過手機與平板電腦等移動媒體,投入到各種網絡學習與生活中,因而開發與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動媒體陣地,顯得尤為重要。
3.1全程性教育
所謂全程,就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覆蓋大學生全部的時間段。體現在三種時間段:第一種,正常工作日的休息時間段;第二種,雙休日時段;第三種,各種假期時段。全程教育的實施,為大學生的成長創設了充實、密度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和內容,讓他們可以隨時地開展思想政治學習活動,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每一個時間段。
3.2即時性教育
即時性教育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強調的是應急性與針對性,主要以針對具有廣泛影響的突發性事件展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據事件的性質不同,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正能量事件。主要是指那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對其具有豐富性、創新性的事件。二類是負面消極事件。即那些有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美德與道德習俗的且被廣為傳播的事件。這種教育的實施,意在抓住適當的契機趁熱打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與效果即時強化,既可以積累時事性教育的經驗,也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專題化,并對其進行隨機性教育。
3.3互動性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動媒體陣地,相對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和活動而言,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校與社會互動、課堂與課外互動與移動媒體間互動,是其最突出的優勢之一。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互動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師生觀點交流互動。即在充分發揮移動媒體交互性基礎上,讓師生之間以平等人格和認知開展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交流,既可以是討論、辯論,也可以是爭論,使大學生在互動的積極參與中明確與堅定個人政治方向,培養與提高個人思想道德水平。其二,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在互動中成長。上述的移動媒體陣地環境,為大學生之間的思想政治互動創設了理想的平臺,他們在各種知識的學習、觀點的交鋒與實踐活動的參與中,得到了充分與全面的互動機會,實現了相互之間的取長補短與資源共享,且在他們之間實事上營造了某種相互督導、互相促進的氛圍,實現大學生自身的自覺成長。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達,移動媒體越來越多地被大學生運用起來,因而,在立足當前大學生應用的主要移動媒體的基礎上,要注意開發多種思想政治教育移動媒體的功能。同時,根據大學生運用移動媒體廣泛開展娛樂活動的現象,把“電影的商業價值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結合起來,可以達成他們運用移動媒體娛樂中的以“貼近時代、人性和生活”[4]的方式,使移動媒體達到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洪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12):70-73
[2]伍安春,陳彩健.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危機及其應對思考[J].探索,2013(5):142-145
[3]尹曉敏.微博興起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1(2):51-54
[4]何小勇.電影媒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美電影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初探[J].理論月刊,2011(6):182-184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重點課題《四川民族地區高校維護政治穩定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CJS14-076。
(作者介紹:宋明,阿壩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黨總支部書記、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授,研究方向:宣傳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